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兰花花》:民族歌剧新样态

来源:中国文化报   编辑:王安潮   2017-12-16 11:14:00   作者:王安潮

  《兰花花》是北京国家大剧院倾力打造的中国原创歌剧,于10月初首次与观众见面。《兰花花》以浓郁中国特色的民间故事、典型的意大利歌剧艺术表现手法、新颖别致的艺术效果,展现了中国歌剧在近百年历史探索中的新思考,展现了戏剧舞台艺术在当下发展语境中中西融合的新样态。

  以音乐承载戏剧

  原创歌剧《兰花花》运用陕北民歌《兰花花》《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等极具地域标识的素材,歌剧音乐以民间流传的姬延玲的凄美爱情故事为背景,并以国际化的歌剧音乐表现形态,展现了戏剧的大开大合。

  该剧音乐以渐进手法逐层展开戏剧。第一阶段是用于衬托各色人物的亮相,从兰花花与年轻英俊的外乡赶脚人骆驼子幽会谷子地开始讲述,直至恋情为人所知、所议,各色人物逐一亮相,音乐风格以抒情为主。第二阶段是因兰花花怀孕后而使戏剧矛盾骤然升级——其父因怕丢脸而愤怒,而周老爷乘人之危而使用奸计,音乐以叙事为主。第三阶段是兰花花迫于保全腹中孩子的无奈而隐忍嫁于周老爷家的赶羊倌,在洞房之夜将原委告知赶羊倌,同时因拒绝周老爷使其气急败坏,音乐在对唱、重唱中逐渐展现戏剧张力。第四阶段是颜面尽失的周老爷聚集众乡亲揭露兰花花的“丑相”,致使羊倌气走、兰父气死,但他仍不顾乡亲们的求情,执意赶走进而逼死了兰花花,剧中兰花花最后的十四度音程大跳是推动戏剧高潮的重要筹码。

  具有世界通识效能的艺术元素音乐,在该剧中以唱段展现人物关系,并在领起、转折、推进故事情节中起到了铺陈之效。而戏剧矛盾氛围的营造更是直接来自于富有音乐张力的合唱及器乐段。尤其还因戏剧发展之需而加入的媒婆、村民甲乙丙丁等人物,都是基于增加音乐转折的歌剧呈现之需。

  以音乐展现歌剧特色

  《兰花花》以逐层展开的音乐手法,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并更多地引入国际化的现代音乐语言,使歌剧中的兰花花不再囿于地域性格范畴。

  剧中音乐除了继承传统手法外,其特色在于大胆创新,表现在以下多个方面:加强复调的多声部运用而集中音乐形象的呈现,融入更多无调性手法而凸显戏剧张力,运用整体化音乐构建而顺应现代歌剧发展趋势,运用主导动机贯穿而聚拢音乐的统一等。

  同时,该剧的歌剧特色还表现在音乐的新奇独特手法上。一是复调思维的大量运用,其《序》中通篇以赋格技法谋篇布局,这在中国歌剧音乐创作中较为鲜见。二是“叠部”的特殊作用,如群众合唱《延安府临镇川谁不知道》采用声部交错及无调性器乐相伴,这对戏剧张力的呈现与推展具有奇特效果。三是咏叹调的奇巧构思,陕北民歌素材所构建的兰花花咏叹调《抬头生死两茫茫》、周老爷的《自从那一天》、赶羊倌的《人群里我就是只羊》都有很高的演唱技术难度,是歌剧奇巧构思之体现,也因民歌主题素材的巧妙融入而成为歌剧标识性的物化象征。四是对中外音乐结构的充分观照,中国的渐变性原则与西方的再现原则协调发展,剧末完整呈现的“兰花花”民歌素材合唱既是歌剧渐变原则的推展终点,也是拱形结构的再现亮点,国际标准与中国风格协同并置。

  以音乐综合多元艺术之美

  在导演陈薪伊协调下,《兰花花》的音乐除了呈现剧本内容外,还对戏剧呈现的逻辑层次予以宏观规划,舞美的虚实景结合融合中西舞美之法,服饰造型的地域性特色以物化形态显现,灯光的虚实结合也体现了中外手法融合,它们均以凸显音乐为中心,统筹与细微兼顾、粗犷与婉约相济,最终使《兰花花》在民族元素基础上再扩新姿、再展新态,更适应了世界歌剧舞台的新需求。

  因此,可以说《兰花花》是中国歌剧近年来走向国际、展现艺术文化创作自信的新样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