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不怕 进乐队启蒙北交附开启学乐2.0模式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陈茴茴 2017-01-06 13:41:00
每周四下午三点半,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分校的“弦乐化标准课程”按时开课,手持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身穿校服的高中生在音乐伴奏引领下有序拨弄琴弦,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这是该校针对“零基础”同学开设的弦乐演奏课程,以乐队合奏的方式,给对弦乐演奏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了感受与学习的机会。
合奏领学生入门
因为学生们多是“零基础”起步,上课前对乐器的调音、上松香等准备工作是由老师指导学生们完成。该课程指导老师赵晓路具有丰富的少儿室内乐教育经验,同时也是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一小学、中国农业大学的特聘教师。在准备工作就绪之后,他细心按照室内乐队的排列方式安排好学生们的座位和队形,调整着每一位学生拿琴、握把的姿势,细致到手型、把位的准确。在“配合呼吸、唱起来”的口令之下,学生们跟随音乐的节奏拨动琴弦。“用耳朵去认音,掌握节奏的准确”,赵老师一边观察每个学生的进度,一边提醒大家。
这个课程的特点是跳过一对一的基本功训练,用标准化的教材,以有趣的方式,把弦乐器先作为打击乐器,先练习把节奏打对,空弦基础上再一个音、两个音慢慢加入,随着学习的深入,组合越来越多,难度相应增加。赵老师表示,合奏的方式比较有趣,大家相互促进,学生们可以坚持下来。这样的方式降低了弦乐入门的门槛,即使是零基础的高中生也可以入门,了解弦乐的基本知识和简单的演奏技巧,如果进入大学后还持续有兴趣,可以进行后续的学习。
老师要“全科”皆通
赵老师说,用合奏方式训练“零基础”中学生的理念是他受美国一个中学教学课程的启发,该中学用一开始就参加乐队的方式来解决“零基础”或是在家练琴不积极的学生学音乐问题,效果很不错。在国内的培训中,他用这样的方式训练过上小学或即将上小学的孩子,现在用到高中生身上也有效果。
这个课程学生入门、上手比较快,但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即在启蒙阶段,弦乐四个乐器老师都得能教。赵老师学习低音贝司出身,又有教中提琴、大提琴的教学经验,可以胜任“全科弦乐”的教学,为了巩固教学质量,他让一位小提琴教师分管了小提琴、中提琴声部,他自己则集中精力在大提琴、低音提琴部分。“在国外或国内的国际学校,学习不同弦乐器的孩子往往是跟随同一位老师进行学习,‘全科’的概念非常常见。”
重在感受“立体声”
北交大附中分校的音乐教师于凝表示,小型室内乐乐队形式、“全科”教师的教学模式,正好顺应了学校整体学生数量不多、音乐基础薄弱,学校相应经费缺乏的特点。室内乐小合奏的方式,可以给予孩子们体验音乐、享受音乐的过程。参与这个课程的学生即使基础薄弱、练琴时间无法保证,也可以让他们在合奏过程中学会聆听自己、聆听别人,有机会为他们树立“立体声”概念。
赵老师说,无论是学校艺术课程还是校外艺术培训,都是需要培育艺术“沃土”的,这个课程一开始可能学生数量不多、教学效果不那么理想,但如果坚持下去,成效会慢慢显现,学校的支持力度也会加强,会有更多“零基础”的学生参与其中。
在离当天课程下课还有二十分钟时,教室里进来两位旁听的女同学,其中一位悄悄到柜子前拿出小提琴拨弄琴弦,侧耳倾听琴弦发出的声音。看着孩子专注的脸,仿佛能看到艺术的种子,已经慢慢在更多的孩子心里生根、发芽、长大。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