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咱能不能正常一点地弹琴?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虎皮纱   2016-07-29 14:10:00   作者:虎皮纱

  前两天,我微信上一个不太熟的朋友发了一个小视频,里面是她女儿——一个大概四岁左右的小女孩在弹钢琴,面前放着一本小汤第一册,翻到第一课《请弹吧》,右手举得高高地往中央C上砸下去。在下面她还评论了一句,手型一不注意就塌下来了。看图说话,我马上看出这个孩子的老师十分传统,包括教材的选择,包括对手型的强调,包括断奏启蒙。

  这些问题我们以前已经讨论过很多次了。不过这件事情引起了我新的思考。

  很明显,手臂断奏、握鸡蛋手型、高抬指之类的弹奏法是不自然的,没有一个初学者上手就会这样去弹。你需要非常专注并能忍受枯燥——动作枯燥、声音也枯燥,不然就会像那个孩子的妈妈评论里说的,一不注意就塌下来了。这也是许多孩子学琴学不下去的原因。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同样是一种筛选机制。毕竟千千万万个开始学琴的孩子里面,还是有那么极少数人能够轻松应对这些不自然的、枯燥的折磨,即使这样他们也能弹好。这极少数被筛选出来的人应该就是音乐演奏才能十分突出的了。

  这样一想,其实也合理。传统钢琴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精英,培养出能够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优秀职业钢琴家。本来具备这种素质的人就少,够格的师资资源也有限,再者说社会也不需要那么多的职业钢琴家。所以必须经过筛选,不够格的人就别来学。但问题是把这样的筛选机制引入社会钢琴教育就有问题了。现在家长们大都具备这种觉悟,一般没有冲着当钢琴家来学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开眼界、受熏陶。那么学琴就应该和学校里的普及教育一样。

  美国人在这方面就动足了脑筋,设计了平易近人的教材系统比如巴斯蒂安、菲伯尔,不教那些诡异的弹奏方法,用风格可爱的短曲和全面的乐理知识,力求让哪怕资质一般的孩子、没有遇到很好的老师都能顺利学下去。这样一来,孩子受到了更好的音乐教育,钢琴老师工作更稳定、收入提高,出版社卖教材也能有更多的利润,对三方面来说都是共赢的。

  非常可惜的是,就像我文章开头所举的例子一样,社会上许许多多老师还在延续着高淘汰率的传统学院派教法,造成许多本该好好学下去的孩子被无端淘汰。更糟的是,那些他们坚信不疑的传统训练方法其实只是依葫芦画瓢,只学个表面(手指抬得高不高、手腕有没有塌下来),却把内里的精髓(对优美声音的要求)丢了。以至于学生们既没有训练出坚挺的手指,也丝毫不懂乐理常识,音乐表现更是无从谈起,毫无美感的砸琴比比皆是。学生没有学到想学的东西,老师这里学生淘汰率高、收入不理想,家长也不敢轻易让孩子学琴了,甚至连买琴都不敢买,几方面不讨好,完全是自己在给自己挖坑。

  不要一味地迷信传统学院派教法是正统。学院派和社会教学的目标是不一样的,一个是精英教育一个是普及教育。对能通过苛刻训练筛选的那些天才来说,即使用正常的方式去教他,他也一样会冒尖冒出来,不至于被埋没的。放弃那些诡异的招式,让孩子们正常一点弹琴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