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居深山三十二载,无偿植树造林10万余棵

2024-03-11 08:57:33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林晓冬

大众网记者 宋冬宁 通讯员 王海涛 烟台报道

李世富,男,1929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莱阳市吕格庄镇大野头村人。他用32年时间,只身一人在荒山上种了10万余棵树。他年过六旬开始种树,以山为家,最终将近乎濯濯童山的嵯山变成了万木萌发、绿树成荫的秀美山林。如今已95岁高龄的他,仍坚持住在大山上,守护着自己种下的一草一木。绿了荒山,他志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骥伏枥,他扎根深山、造福百姓,李世富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片山林,更是一位基层党员最朴素的信仰,也是一位平凡老人的“千秋家国梦”。李世富曾获评烟台市道德模范、烟台好人。

“山林山绿山公益,山魂山洞山为家”

位于莱阳市吕格庄镇大野头村的嵯山,是市志上没有记载的荒山。曾是吕格庄镇大野头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李世富,眺望着荒凉的嵯山,绿化荒山的念头在他心里扎了根。1992年,63岁的李世富怀着美化荒山的愿望,孤身来到嵯山种树,当时的嵯山上除了几棵杂乱的刺槐,近乎濯濯童山。刚开始植树的时候,家里人都不赞成,大家都认为,这种没任何经济效益的事情,只有傻瓜才会去做,亲戚朋友们也都来当说客。他却说:“没有人干的,我来干!”怀揣着造福百姓的念头,老人义无反顾走进了嵯山,不承想,这一呆就是30多年。

刚上山时,他是借住在别人搭建的一个窝棚里,四面通风,无法做饭,老伴和儿子只能每天给他送饭。他白天开荒,晚上与山共眠。后来窝棚塌了,老人就住进了山洞,山洞里阴暗潮湿,在儿子的帮助下,他盘了一铺炕,就在山里扎了根。洞里没水也没电,从1993年开始,老伴不忍心看他一个人在山上受苦,也常到山上来陪伴他。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李世富老人开始了他的植树造林之路。

上山的第一年,李世富就购买了几株大樱桃的树苗,开始进行培育。一边进行果树栽培,一边种上各类松树美化荒山,每天要挑十几桶水上山浇树。村里有人不禁赞叹:“这李世富身体好着呢,拎着一桶水上山,还走得飞快。”李世富不禁笑出声来:“其实他们哪知道,我那水桶根本没装满,而且走一半就得歇一会。”这些苦累,李世富都埋进了心里。整整6年的时间,经过对品种的优化,以及对土壤的适应,李世富种的大樱桃树开始结果了。大樱桃保存时间长,而且采摘容易,同时价格高效益可观。村里人纷纷来向他取经,并提出要买他的樱桃苗。“买什么啊,大家都是乡里乡亲。”就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李世富无偿把培育的大樱桃苗都送了出去。30多年过去了,大野头的樱桃依旧名声在外,其中大樱桃的种植面积超过了90%,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樱桃树,每亩年均收入早已超过万元,可那个“拓荒人”,却始终隐居山中,粗茶淡饭。

“失,植;再失,再植。粒米堆仓,滴水成河”

“一片松树嵯山增美,火盗羊吃只剩两棵,四面多棵分散栽植,山坡苗圃九七年育”。这是李世富写在一块石板上的文字,也记录下了一个个故事。刚上山那会,他就自己育苗侧柏和针叶松,自己挖坑栽种。起初,有的小树苗没成活,有的被羊啃食。李世富忍着心痛再育苗,并在原来的位置补栽,每天要挑十几桶水上山浇树。由于没有承包这座山,只是自愿上山搞绿化,刚开始的时候,李世富种下的树被有些人当作“公家”的,种下的树不是被人拔了就是被人砍了当柴烧。2003年冬天,山上的树一次被人砍走200多棵,还有一年清明节,孩子在山上玩火,一下烧死了千把棵树。“我当时看着那些树的断口,泪都掉下来了。”李世富回忆起这事,难掩心痛。尽管十分心痛,但他没有抱怨,再育苗、在原来的位置再补栽。满山的树可谓是多灾多难,有的是小苗没成活,有的被火灾烧毁了,侥幸长大的,也被人伐去做了木材。毁了一批,李世富就再种一批,仅仅松树,李世富前前后后就种了4万余棵。

在嵯山上有一片子午林,提起当年种植子午林的计划时,老人说,那是刚上山的时候,有一天他正在栽树,遇到了几个来玩耍的孩子,他们正为南北方向争执不休,于是他就想种一个子午林,给上山的孩子们指个方向,于是老人正午12点顶着烈日,划出了一条正南正北的线,沿着线种下了100多棵树苗。第一次种上的树苗,被来玩耍的孩子拔掉了;第二次种上的树苗,被大风刮走了;以后的几次,不是被羊啃了就是被人拔了。老人一次次地种着,就这么种了十几次,并在树下压着这样的纸条:“劝教乡亲们朋友们,爱护林木,共同保护它们。”现在树木已经3米多高,有碗口粗细了,成了嵯山上的一道景观。他说,“有人喜欢树,拔走了种到别的地方也行,我愿意,但是不能砍了烧了,那我会难过。”他说,“我有的,你拿走;我没有的,你告诉我,我给你买。”李世富屋旁的一片柏树林前,一块石头上刻着一句话立于树下,“失植,再失,再植。粒米堆仓,滴水成河”,简单几个字,足以勾勒出老人为山的坚守、坚持和坚韧。

1998年年底的一天,在吕格庄镇中学当老师的大儿子,上课时突然感到腹部剧痛,他坚持着上完课,被同事送到了镇卫生院。当时诊断是肠粘连,需要做手术。手术的时候,医生发现他的肠子已经大面积坏死了。没过多久,46岁的长子就撒手人寰。老年丧子的痛苦,使老伴受到了沉重的打击,40天后就追随儿子离开了这个世界。短短的40天时间,李世富失去了事业有成且孝顺的儿子,又失去了相濡以沫的老伴,他整个人几乎垮了。1999年的正月十五,他精神恍惚地走在街上,被迎面驶来的农用车撞倒,身上8处受伤。50天里连续发生的3次灾难,让小儿子和女儿非常担心,他们轮流守护,不让父亲再上山了,让他在家里安享晚年。可是老人身体康复后说什么也要坚持上山,回到他的山洞里,继续守护着这片山林。“天天挂念着满山的树苗。”李世富说。病刚好,他就进山了。一踏上进山路,老人立马精神百倍,“我和嵯山注定是分不开了。”

经历了丧子与丧妻之痛后,他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但种树的信念从未改变。因为山洞潮湿,住了几年后,老世富就因为风湿痛到走不了路,儿女给他在附近盖了屋子,“强行”让他搬了出来。山上风雨大,屋子又简陋,前后被毁了20次,老世富就一次次搬家。后来,外甥给他盖了一间结实稳固的水泥屋,这才算安定下来。

尽管多灾多难,李世富却从未放弃。当年的濯濯童山,如今万木萌发、鸟语花香。李世富种树,得到了许多人的尊重,在山上的生活却越来越“热闹”,经常有外地的志愿者或者是慕名的人,专程上山来看他。知道李世富将钱用来买了树苗,导致生活困顿,大家就一人一点生活用品送过来。老人则用自己种的瓜果、草药作为回报。

“乐听党话志绿化,耄山再林报党恩”

走进大山深处,在李世富房屋前竖着一块牌匾,上面是老人亲手写上的字:“毛主席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在屋子的墙上,也都是老人的字迹:“乐听党话”“做真事实”。房子的正对面,一棵杨树高耸入云,树上挂着他写的“人民林园”四字。这是李世富上山后种下的第一棵树。生命力顽强的杨树,高大挺拔,一直见证着老人绿化荒山的日日夜夜。“这两棵松树是我上山第一年种的,现在已经长这么高这么粗了。这棵叫建国树,是纪念咱毛主席的,那棵是中山树,纪念孙中山的。”李世富对山上的每棵树都如数家珍。

问起老人开荒山种绿树的初心,他说,“就是为了报答共产党的恩情。”“1958年,我领头在村里种水稻,种成了全县第一名,因为管理得好,上级让我入党,我说好;上级又让我当村党支部副书记,我同意了。是村干部,就要想法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是党员,就要不计报酬,不求回馈,无私奉献。”32年过去了,李世富只身一人在山上已种下了10万多棵树。当年光秃秃的嵯山,如今已经郁郁葱葱,万木萌发,小树变大树,大树连成林。95岁高龄的李世富,已经行动不便,吃住都需要家人照顾,大家劝他从山上搬下来,他却又像当年一样“执拗”的拒绝了。在一个阳光晴好的上午,年迈的他在儿子的搀扶下坐在一块山石上,看着满山青翠,抚摸着粗糙的树干叮嘱着:“我老了,已经种不动树咯,就让我在山上再守它们几年吧,这是毛主席嘱咐咱这些人干的营生!”

愿将余生换山绿,他曾将“绿水青山”这四个字写在自己亲手栽种的松树林里,也写在了不变的初心里。如今已经种不动树的李世富仍坚持住在山顶守护着他亲手“植绿”的这座山,他说:“人活着不能光想着自己,就应该做点有益的事情,我没有什么本事,就种些树留给后人吧。”

初审编辑:林晓冬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