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农林废弃物化身绿色新能源

2023-12-26 14:04:0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梅雪丽

  大众网记者 梅雪丽 通讯员 姜祥 烟台报道

  冬闲时节正是农林废弃物集中回收利用的时间,日前,在海阳市徐家店镇一家生产车间内,伴随着机器嗡鸣声,秸秆沿着上料皮带被缓缓推进锅炉,通过焚烧等一系列技术,曾经的“生态包袱”,化身成为“电、热、汽”等“绿色财富”。

  今年供暖季,海阳永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色清洁热源实现烟台乡镇首次跨县域异地传输,热水从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栖霞市桃村镇4600户居民家中,不仅降低了供热成本,实现节能减排,更让秸秆、树皮等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

  “我们的主要燃料是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花生秧、林木剪枝、果蔬秧等生物质原料。”在车间,海阳永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经理秦敬文讲解道,把收集来的燃料送入锅炉,将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送入汽轮发电机组进行发电,发电以后的蒸汽就是机组的乏汽,利用乏汽来加热循环水,最终通过换热首站把循环水供到千家万户,实现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提升。“预计今年整个供暖期可节约标煤3.8万吨,供暖面积50万平方米。目前,桃村镇采暖用户平均室温可以保持在25℃。”

  不只是秸秆燃料化利用,在海阳,更多的农业废弃物被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及畜禽粪污等也通过各种方式就地消纳或变废为宝。

  在位于海阳路的一家白羽肉鸡养殖基地内,仲冬时节,基地内却温暖舒适、整洁明亮。该基地隶属于山东省鼎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据公司董事长刘仁众介绍,基地养殖生产过程全部运用国内领先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及大数据智能物联网技术,孵化、铲蛋、识别、剔除、码垛等传统养殖中重复、机械化环节已全部由智能机器和自动化流水线代替。

  对于养殖过程中的畜禽粪污,刘仁众说,公司投入1亿多元完成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装备4个场区有机肥自动化生产线和2个沼气工程发电厂。“鸡粪不出场、不落地,直接输送立式发酵罐生产有机肥,有机质达到60%以上,广泛应用于果、蔬、茶、粮等种植中;污水则直接进入沼气工程进行沼气发电,用于生产自给自足,多余电能供给国家电网。”

  “同时,我们将自主研发的绿色清洁新能源‘太阳能+空气能’多能互补技术运用到鸡舍供暖和办公、生活供暖中,减少常规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刘仁众补充道。

  变废为宝、“点草成金”,农林废弃物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等多种方式再利用,不仅能促进农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还有助于延长现代农业产业链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具有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重效益。

  “农林废弃物收购对象绝大多数是农民,企业的燃料成本直接是老百姓的收入。”海阳永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曹炳涛说,生物质原料主要分布在农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沟路两旁,产业基础扎根于县域经济。据了解,自公司成立以来,企业年发电消耗农林废弃物约30万吨,可替代标煤15.6万吨,年可增加农民收入约9600万元。

  取之于田,用之于田。海阳市农业基础丰厚,农林废弃物处理和高效利用一直是头等大事。今年以来,海阳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2%,地膜回收率达到90.6%,棚膜回收率达到98%,居全省前列。华东全生物降解地膜科学使用研究基地落户海阳,成为农业农村部在全国设立的7个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研究基地之一。“十四五”时期,海阳将在全市布局建设3处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与循环利用低碳项目,年可处置粪污、蔬菜、秸秆等20万吨;针对“三膜一袋”和农药包装废弃物,构建“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收集处理体系,这些新进展对于海阳市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在当地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阳坚持绿色发展,探索应用‘农业废弃物—有机肥’‘畜—沼—菜’等果蔬、秸秆类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模式,不断推进农林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海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孟兆良表示,立足循环农业,海阳将积极培育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托管农业等新业态,逐步形成农事体验、观光采摘的休闲农业产业链和田园农旅产业链。

初审编辑:梅雪丽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