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乡涌动志愿红 海阳党史学习教育催生累累硕果

2021-04-27 10:06:00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志愿者为老人包饺子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于伟杰 通讯员 姜雅静 刘晓梦 烟台报道

  手捧着热腾腾的三鲜馅儿饺子,70多的张仁亮的眼眶又红了。非亲非故,几位好心人却总是轮流带上馅儿、面皮、吃的用的,专程从海阳城区跑到二十里店镇梨园后村,只为给自己包顿饺子、扫扫屋子、唠唠家常……“大老远跑来照顾我,真不知怎么感谢他们。”张仁亮声音哽咽。

  这群可爱的人,是海阳城北善道的志愿者们。常年开展志愿服务让城北善道公益发展中心主任于利发现,好多家庭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老人的境遇不同,需求也不尽相同。“给需要帮助的老人安个家吧!”一个强烈的念头涌上于利心头。借助志愿服务力量,帮老人改善生活环境,满足老人个性化的需求,让他们的晚年多一份安心与幸福。在一次走访中,张仁亮走进了于利的心里,也让他总是放心不下。“老人常年独居,又有股骨头坏死,自己做饭扫地都得拄着拐杖一步三挪。”于利决定“给老人安家”就从张仁亮开始。“安家计划”启动后,于利便带领志愿者上门义务给老人“重装新家”,墙面刷白、电线走路、更新门窗、清扫卫生……原本灰暗的小屋变得干净有序,安全舒适。为了让老人生活更舒适,志愿者们还筹资为老人更换了炕席、被褥、衣服、鞋子……又给老人包了顿热乎乎的饺子,大家才安心离开。

  “老人落泪了,我心里挺酸,这也坚定了我把这件事做下去的信心。”于利说,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为群众做点实事是使命在肩。“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让于利的“安家计划”更加充实,初步计划为至少20位老人建立档案,进行水电、居住环境改造,组织志愿者定期回访,给老人做顿饭、拉拉家常、拾掇拾掇屋子等,开展人性化帮扶,在能力范围内为老人分忧。

  不仅如此,为了惠及更多群众,城北善道志愿者们还成立了“雷乡义修队”,为弱势、留守老人上门义务维修水电,进农村、进社区,帮群众进行电水壶、电饭锅等小家电义诊、维修,让群众感受到公益的温暖。

  生命是一场回音,施人以爱,爱返而来。像城北善道志愿者们一样,越来越多的人因爱而相聚,在慈善公益的道路上彼此温暖。如今,海阳已成立了16支志愿服务大队、192个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达到9万多人,打造出星星公益、红色爱心之家、扬帆助学、行村心连心、留格微光、城北善道、七好公益等志愿服务爱心品牌。志愿者有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有西装革履的白领,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十几岁的青少年……他们活跃在各行各业,无私贡献、服务社会。

  为发挥社会志愿者作用,海阳发出了《“学党史 办实事”志愿服务倡议书》,倡导社会志愿服务团队全面学习党史知识,提升文明实践口碑,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各级志愿服务团队纷纷行动,办实事、解难题、献爱心。在居民小区、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百姓炕头,等生产生活一线,“银龄向党”理论宣讲志愿者、“五老”志愿者们宣讲先烈事迹、解读百年党史、传唱经典歌曲、诵读红色经典,用鲜活的事例、生动的语言,让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护林防火、安全生产、交通保障等工作一线,随处可见志愿服务的“红马甲”;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以及弱势群体身边,“红马甲”们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他们的困难事、烦心事。据统计,今年以来,海阳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余次,参与2万余人次,惠及群众4万余人,用微笑与汗水,努力与奉献,让道德散发馨香、让文明闪耀光芒。

  “我们把党史学习教育‘为民办实事’拓展到社会志愿服务者中,推动志愿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蒲晓虹如是说。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于伟杰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