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烟台主要任务 聚焦十项重点工作持续加力

2018-01-06 16:45:00 来源: 大众网烟台频道 作者:

  2018年主要任务聚焦十项重点工作持续加力:

  (一)聚焦创新驱动发展,在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上持续加力。坚持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设立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抓好192个市级重点项目,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率先突破、走在前列。探索实施创新政策。落实《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突出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创新驱动、需求拉动四个着力点,在发展医养健康产业、建设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28个方面先行先试,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着力打造创新载体。推进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青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发挥国家级核电产业技术平台、海工装备研发平台、新药研发平台以及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作用。支持高校设立与我市优势产业相契合的专业,支持“校所企”共建协同创新平台,支持国内外创新成果来烟转移转化,推动“校所城产”融合发展。高标准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发挥中国(烟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功能,为企业和高校院所提供便利化专利服务。建设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专利技术转移转化产业园。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创新发展,推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市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家以上。引进培养创新人才。大力实施“双百计划”,加强顶尖人才(团队)引进和“金蓝领”培训,发放第二批烟台“优才卡”,三年筹集1万套人才公寓,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让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二)聚焦主导产业培育,在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上持续加力。积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重点培育“7+N”主导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围绕培强做大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有色及贵金属、高端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汽车制造、医药健康等7个优势产业,逐一研究战略规划、突破方向、扶持重点和服务平台。千方百计推动开发区新能源汽车、南山乙烷综合利用、烟台港西港区LNG、海上清洁能源综合供给平台等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开工,全力推进万华百万吨乙烯、上汽通用东岳动力总成、国际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创新中心、中集来福士深海平台试航基地等重大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着力打造高端石化基地、国家核电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新能源汽车基地、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创新中心、国际生命科学创新示范区。谋划布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共享经济等一批前沿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与腾讯云合作,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构建新型数字经济共同体。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设立供应链创新基金,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引进和培育供应链示范企业,建立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共赢的协同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促进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试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培强做大50户龙头带动型企业和50户创新引领型企业,培育更多行业单项冠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尊重企业家,关心企业家,注重对老一代企业家的培训和新生代企业家的培养,完善企业“直通车”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广大企业扎根烟台沃土,放眼世界谋发展,回报烟台做贡献。

  (三)聚焦提质增效,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持续加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智能物流、第三方物流等现代物流业,建设临港产业区、济铁烟台物流园、邮政陆运中心等载体。加快建设中德工业设计中心。争取国家新型优质服务业集群建设试点。促进“快递+电商”深度融合,打造特色电商小镇。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依托我市经济体量大、实体经济强的优势,引进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支持现有金融机构提升管理层级,鼓励法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企业上市和挂牌,提高直接融资能力。加快区域性基金管理中心建设,新增基金350亿元。鼓励发展商业保理、工程咨询、科技服务等各类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和高品质转变。支持商贸业打造质量和信誉品牌,创新个性化、体验式消费模式,发展商业综合体、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和社区便利店等商业形态。积极发展医养结合产业,新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20家以上,新增医养结合床位1万张以上。推动文化、体育、信息、家政、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智慧化、连锁化、品牌化发展,做大规模、做强优势、做足特色。

  (四)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上持续加力。编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围绕产业兴旺,支持发展现代种植业,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培育果品、水产品、畜禽、蔬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名优品牌,加快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建制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林果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争创省级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场25个。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企业与合作社、农户共建标准化生产基地。新认证“三品一标”100个以上,新建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20个,发展粮食高产创建核心区2万亩、节水灌溉16万亩、水肥一体化26万亩。围绕生态宜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改造农村公路400公里。推动“厕所革命”,基本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解决12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双百工程”,“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65%。围绕乡风文明,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培育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围绕治理有效,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完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工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围绕生活富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创新发展农业“新六产”,积极培育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实施150个库区扶持项目。培育一批产业聚集型、创新创业型、文化传承型、强农惠农型特色小镇。

   (五)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在推进各类改革上持续加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促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完成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扎实推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继续清理涉企收费,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健全联合惩戒机制,创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

  (六)聚焦营造开放发展新优势,在推动全面对外开放上持续加力。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研究谋划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政策措施,策划举办系列宣传推介活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海上合作战略支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在招商引资上精准发力。坚持“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积极对接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央企和行业领军企业,加大精准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力度,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5个以上。围绕制造业“7+N”主导产业集群,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千方百计引进具有支撑力和带动力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投资运营。在优化贸易结构上狠下功夫。实施品牌出口增长行动,扶持骨干外贸企业创新发展,建设加工贸易转型示范基地,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占比提高到15%以上。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培育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贸易等新业态。有效引导对外投资,带动产品、技术、标准出口。在园区发展上集中突破。烟台开发区要更好发挥开放龙头作用,烟台高新区要探索推行大部门制改革,烟台保税港区要进一步发挥特殊政策功能、培育特色产业平台,东部新区要明确产业定位、强化产业招商,招远开发区和省级开发区要开展行政管理、人事制度、投资服务等体制机制创新。制定中韩(烟台)产业园建设方案,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和高端产业合作新高地。加快复制推广自贸区政策,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七)聚焦城市提升工程,在推进城市化上持续加力。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规划引领、陆海统筹、品质至上、科学管理,走港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优化城市布局,促进城区融合,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加快编制专项规划、控制性规划,高水平做好城市设计,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构建全域规划体系。实施“两铁两港两路一水”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开工建设环渤海潍烟高铁,计划2021年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计划2020年建成通车。开工建设烟台蓬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计划2021年建成启用。开工建设烟台港西港区原油码头二期和通用泊位工程,计划2020年建成投用。开工建设文莱高速公路,建成龙青高速公路,全力争取国道G228烟台城区段改线、高速G18烟台段外移项目尽早实施。开展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统筹实施河库水系连通等150个重点水利项目。大力实施市区再生水利用工程,两年内实现应用尽用。配合推进黄水东调应急二期工程。到2020年新增供水能力4.2亿立方米,基本满足特枯年份用水需求。推进“一湾两街区”保护改造,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烟台特色,统筹推动芝罘湾港区搬迁、规划、招商和建设,精心实施朝阳街、所城里保护修缮,打造传承开埠历史、彰显文化底蕴、富有时代气息的城市经典。加大“三改一通”攻坚力度,改造棚户区10万户以上,改造老旧小区240个,改造背街小巷307条,打通市区断头路40条。推进塔山南路、塔山北路等30条城市道路工程,滨海路开发区至蓬莱段建成通车。精细化管理城市,突出滨海沿线、城市主干道、出入口等重点区域,深入推进城市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实施智慧交通、智慧环卫、智慧市政等工程。新增和优化调整公交线路35条,新建改造公交站亭115座,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引进市区第二气源,新增天然气用户2万户。建设海绵城市28平方公里。新增集中供热2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79%。启动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配套工程。统筹城乡发展,开展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促进城乡基础设施、要素配置、基本公共服务等均衡布局,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吸引力和承载力。

  (八)聚焦陆海统筹,在建设海洋强市上持续加力。围绕做大海洋产业,加快建设国家海洋经济创新示范城市,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培育壮大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建设8个海上多功能综合平台,创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加快“海上粮仓”建设,实现由浅海向深海养殖发展,打造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围绕做强海洋科技,加快推进国家级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支持涉海机构和企业开展重大科技创新,建设8处省级以上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打造海洋科技产业聚集示范区。培育东方海洋等10家渔业种业龙头企业,做强海参、扇贝等种业基地,打造“水产种业硅谷”。围绕做优海洋生态,推进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实施蓝色海湾、生态岛礁等修复工程,清理规范近海养殖,确保近岸海域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推进长岛海洋生态保护和持续发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旅游度假区、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

  (九)聚焦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打造文化旅游名城上持续加力。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优势,坚持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做活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文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京剧码头,提升胶东红色文化、开埠文化、葡萄酒文化、仙道文化等特色文化影响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书香烟台建设。举办第二届文化惠民消费季,组织开展400场惠民巡演。高水平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海阳、蓬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高标准打造从昆嵛山至长岛滨海黄金旅游线,加快实施张裕工业文化旅游、莱阳丁字湾恒大旅游综合体等20个重点文旅项目。讲好烟台故事,传播烟台文化,让仙境海岸、魅力烟台享誉海内外。

  (十)聚焦补短板强弱项,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持续加力。加大民生投入,增加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提高就业质量和收入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留烟就业创业,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健全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水平,全面推开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逐步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为1.4万户住房保障家庭发放租赁补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落实各项福利保障制度和优抚安置政策,发展残疾人事业和现代慈善公益事业。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完成“全面改薄”任务,建立消除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长效机制,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择校热”等突出问题。启动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改扩建一批普惠性幼儿园,两年内新增2.6万个幼儿学位。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和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工程,支持驻烟高校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建设国家健康城市,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加快医学中心及专科医院建设,健全分级诊疗体系,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水平,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完成10个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工程建设。统筹发展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打造城市社区“十分钟健身圈”。加强援藏援疆和扶贫协作工作。加快市县档案馆建设,做好史志、民族宗教、红十字等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工作,争创新一届双拥模范城,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局面。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张其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
  • 张术平龙口调研:全力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张术平强调,加快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要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服务业实现增量崛起。[详细]

    01-09 21-01烟台日报
  • 陈飞到各县市区调研: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调研期间,陈飞深入工厂车间、项目现场,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民生等情况,分别听取了各县市区工作情况汇报,了解了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县市区要发挥优势、挖掘潜力,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要求,扎实推进八项重点任务,努力开创各项...[详细]

    01-09 21-01烟台日报
  • 张术平福山调研:深入贯彻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张术平强调,2019年是烟台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攻坚之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尤为重要。各级各部门要以100项“三重”工作为抓手,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卡实工作责任强化调度督导,争取早日取得实质性突破。[详细]

    01-09 21-01烟台日报
  • 省委“千名干部下基层”驻烟服务队座谈会召开

    昨日上午,省委“千名干部下基层”驻烟服务队座谈会召开,市委书记张术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于涛主持会议,市委常委、秘书长于松柏出席会议。[详细]

    01-09 21-01烟台日报
  • 张术平调研金融工作

    1月4日上午,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深入到烟台银行、烟台农商银行和烟台银保监分局调研金融工作。 张术平强调,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与经济发展休戚与共、互促共赢。[详细]

    01-09 21-01YMG
  • 张术平到芝罘区调研

    张术平指出,中心城区建设事关烟台长远发展、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张术平强调,建设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关键要落脚到城建重点项目建设上。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坚持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施工,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百年工程...[详细]

    01-09 21-01烟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