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会客厅 | 人大代表姚颂:提升火箭发射保障力 拉动文旅产业发展

2024-01-16 16:37: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王艳 梅雪丽 汤淼

  大众网记者 梅雪丽 王艳 汤淼 烟台报道

  “1月11日下午,我们公司研发的目前全球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引力一号’首飞成功。1月13日,郑德雁市长作政府工作报告,就将此写进了关于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中,现场听到倍感振奋。烟台市、海阳市政府对航空航天产业的关注和支持,让我们能更加专注地进行航天科研工作。”两会期间,烟台市人大代表,东方空间联合创始人、联席CEO姚颂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讲述了备受瞩目的“引力一号”首飞背后的故事。

  “引力一号”未来三年计划量产 “引力二号”两年内计划首飞

  1月11日,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遥一)将搭载的三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引力一号运载火箭便是由姚颂所在的东方空间自主研制,创造了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中国运力最大民商运载火箭等多项纪录。

  “东方空间于2020年6月在海阳注册成立,我们仅仅用了三年半的时间,从零开始,完成了1000多项实验。‘引力一号’的首飞,预计的轨道直径大概是6870公里,我们最后发射上去的轨道高度离理想值只差80米。”姚颂介绍,“引力一号”是全球第一款固体捆绑式火箭,也是中国第一款捆绑式民营商用火箭,运载能力6.5吨,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4.2吨,可以实现一箭20多颗卫星的发射能力,还可发射3、4吨重量的小型货运飞船、超大型卫星等,为中型运载火箭快速应急发射的实现提供了解决方案。

  令姚颂颇感自豪的是,“引力一号”价格“非常便宜”,目前引力一号已经签署了多发的批量采购合同,发射报价在3万元-4万元每公斤,突破了行业新低。并且“引力一号”是海上发射,可以发射于各种不同的轨道,而固体火箭还有一个好处,便是可以提前把发动机生产出来,存储在厂房内,如果有了发射需求,可在几天内完成组装和发射,尽可能保障紧急任务和紧急需求。

  “2024年我们计划在海阳发射2—3发火箭,2025年计划发射3—5发,2026年预计发射5—8发,这样可以充分满足遥感卫星组网发射需求。”姚颂表示,下一步将研发可回收的大型液体火箭——“引力二号”,它的主动力是原力-85液态火箭发动机,也是东方空间自行研发的一款大推力、可变推力的液体发动机,希望在两年的时间,完成“引力二号”的首飞。

  提升火箭发射保障力 拉动文旅产业发展

  航空航天产业是烟台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当下,烟台市正全面加快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步伐。将公司落地烟台、落地海阳,姚颂表示是着眼于长远作出的决定。“我们预判中国未来5—10年会形成高频次的发射现象,火箭发射场、发射工位会出现不足情况,所以我们想更多利用起海上发射的能力。生产车间和发射场离得比较近,才能具备商业化的高配发射能力。”姚颂说道。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策的支持,姚颂表示,烟台政府、海阳政府在发射设施保障、“东方航天港号”发射船、岸边垂直总装测试厂房、测试中心、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投入,为火箭发射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目前,在东方航天港完成了多次固体火箭发射,但是如何形成液态火箭发射保障能力和更高效的协调机制,促进航空航天产业高速发展,拉动地方经济快速提升?姚颂这次参会带来了三条建议。首先,积极向上争取对商业航天发射行业的专项补贴,通过一定的终端应用补贴、发射补贴、发射场费用等补贴,可以大幅降低研发和运营成本,实现行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建立更高层级、更高效率的协调体制,通过完善的运营模式,结合火箭观礼、乐队演出等形式,扩大宣传力度,更好地带动文旅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链,让航天发射本身的产值,惠及到当地民众收入、社会发展。另外,姚颂还建议提升火箭发射保障力,为液体火箭发射提供有力保障。可回收的液体火箭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他希望当地能够建设更完备的基础设施保障,吸引更多企业来东方航天港发射。

  放眼2024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密东方航天港发射频次,投用国内首艘海上发射工程船,推进东方慧眼智能遥感星座研制应用,构建从火箭发射到卫星信息的全链生态,争创中国海上商业航天发射母港。姚颂对此也信心满满,“海阳东方航天港是中国唯一海上发射母港,以火箭发射带动火箭企业、卫星企业、生产制造供应链发展,对烟台来说是很大的机遇,希望我们能一起创造更多的成绩,让航天在经济上、社会上发挥更大的效益。”姚颂说道。

初审编辑:蔡云飞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