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泽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史宇 通讯员 李德峰 张瑞 烟台报道
90年代末期,随着全国公安机关接处警工作改革的号角吹响,烟台110诞生。27年风雨历程,烟台110矢志不渝、勠力奋发,成长为全市公安机关快速反应“龙头”、治安防控核心、服务群众窗口,成为烟台的靓丽名片,在保稳定、护平安、促发展等各项工作中打造出110工作的“烟台模式”。
走进新时代,烟台110坚持深化“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工作机制,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2022年共接报警电话195.8万起,有效警情54.1万起,破获各类案件3.5万余起,救助群众13.29万余人次,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快字当头——提升处警“加速度”
110报警电话,对需要紧急救助的群众来说,无疑是一条生命通道。处警的时效成为了人民群众衡量公安机关执法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高效运转、迅速反应,成为110工作倾力为之和持续改进的重点。
烟台110通过不断规范固化AB角接警模式,紧急报警由两名接警员同时处置,从第一环节就着力压缩派警时间,将每起警情发起处警的时间缩短30秒。布建37支PTU作战单元,分布全市33个巡区,开展24小时武装巡逻,使街面快速反应能力实现新跃升。PTU勤务模式启动3年多来,先后救助群众7000余人次,街面“两抢”类侵财案件和暴力犯罪案件实现“零发案”。
此外,还与消防救援、120急救、北海救助局、蓝天服务队和各大医院等13个单位对接联动,紧急突发情况电话专号“一键呼通”、指令到场,交警、高速部门开辟“现场—医院”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压缩送医时间。同时,与12345服务热线对接,建立非警情、非110受理警情系统一键分流机制,把宝贵的警力资源留给真正需要的群众。
科技助力——提升打击“精准度”
近年来,110指挥中心借力现代科技和移动互联优势,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建设为抓手,聚焦智能扁平、实战实效,在科技赋能、深度融合应用上下功夫,着力构建智慧110新生态。
2022年11月1日,芝罘区南洪街某服装店员工拨打110,报警称其上洗手间返回店内,在核对钱款时发现被盗现金1.4万元。110指挥中心立即派警处置,并同步发起合成作战,经过分析、比对、研判,最终锁定嫌疑人鲍某及其藏身地点,民警立即赶到时代广场某公寓将作案后正准备外逃的嫌疑人抓获,仅用时1小时。这正是依托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成功处置案例。他们推动建设以警情、警力、警务资源“一图展示、一图调用、一图指挥”为基础,以“数据汇聚、融合通信、扁平可视”为保障的“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平台,“前端处置、后方支撑、实时交互、秒级响应、全程闭环”,全市接派警响应时间降至2分钟以内。
为了给处警全过程提速,110指挥中心在接警时会同步推送警情相关信息给民警,为现场处置工作提供信息支持。民警通过4G图传设备、移动警务终端等,及时将现场的“人、事、地、物”等相关情况反馈,形成闭环,110指挥员根据处置情况随时调配支援警力,实现指挥员、战斗员协调配合,一体化作战。
人民至上——提升服务“暖心度”
烟台110指挥中心进一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执法理念,坚持靠前一步、主动作为,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
突出防范化解次生案事件风险,对可能危及群众生命的报警求助,第一时间识别跟踪、第一时间闭环处置。2022年,先后成功救助扬言自杀人员400余名、找回失踪人员120余名,守住了警情源头底线。
结合“110”接处警源头治理“百日行动”,成立由指挥中心牵头,刑侦、治安、交警、法制等警种参与的工作专班,集中研判紧急求助警情发生、演变、处置规律,对接报、指派、处置、督办、反馈等关键环节,分条目细化完善具体指引,形成流程化、便捷化操作手册,强化对接警员和一线民警、辅警教育训练和习惯养成,让紧急求助的每一起警情快些,再快些。
此外,还主动与网信、教育、妇联、残联、疾控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现24小时值守、响应、通报、处置“四同步”。在此基础上,着力在线上线下的协查上做文章。线上依托“三联”机制,协查信息直接推送至派出所、街面巡防力量和社区网格员,在微信群、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媒体发布;线下与广电、交通、公交公司、街道、社区等单位部门联动,广泛利用广播、电子屏、广告牌、滚动字幕等,最大限度实现时间、空间全覆盖。
初审编辑:王瑜
责任编辑:李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