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军
大众网·海报新闻通讯员 于琳 烟台报道
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增强自身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担使命,2022年暑假期间,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积极围绕“打造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提升品牌德育能力”的发展主线,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新颖、形式多样、内容深刻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上好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堂有深度、有温度、有精度的“大思政课”。
助振兴——“师梦烛光,同心振乡”社会实践团
为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教育振兴,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师梦烛光,同心振乡”实践团与鲁东大学省派“第一书记”团队联合、互融互通,深入宁津县大曹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汲取精神力量,在支教育人中彰显担当使命,在服务中淬炼青春本领。活动期间,实践团积极倡导学生发挥自身特长,带着专业知识与满腔的热情,在社会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实践团通过参观“渤海军区教导旅”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等展厅,在“思政社会大课堂”中推进创新理论;发动全院学生为乡村孩子们捐赠1000本图书,鼓励他们养成爱读书、多读书良好习惯;通过搭建政校合作平台,积极推动基础教育发展,为提高宁津县基础教育水平、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鲁大方案。此次“师梦烛光,同心振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使广大青年学子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护爱心——“守护天使”社会实践团
依据学院专业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教师教育学院与福山区政府积极沟通,组织开展“守护天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政府主导、高校参与、企业资助、学校育人”的四方联动模式,确立了一处社会实践基地,组建了“守护天使”爱心志愿服务团队,旨在特殊儿童教育、妇女心理疏导、婚姻家庭调解等方面为身边的特殊儿童及家庭妇女提供贴心服务。一方面,与政府部门联合,为广大青年学子搭建平台,提供深入一线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积累经验,磨练意志,提升文化素养,实现价值;另一方面,能够更好地提升特殊儿童康复质量、解决教育融合问题,切实把学院的专业招牌、科教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为特殊儿童事业发展的创新优势,为推进特殊儿童关爱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伴成长——“幼师微伴”社会实践团
农村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薄弱的一环,其问题主要集中于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针对疑难问题,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幼师微伴”实践团积极开展暑期公益实践活动,对接德州宁津县大曹镇中心幼儿园并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致力于解决该园面临的困境,助推其长久发展。实践团通过成立宁津县大曹镇中心幼儿园帮扶工作群,构建线上交流平台,及时解决幼儿园教师问题,每日在群聊中推送优质课程资源,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发展。同时,实践团成员还为幼儿园推荐“幼师微伴”全平台产品,提供多元知识渠道,丰富老师们的专业知识,通过专家讲解和团队成员的帮助,针对性地解决幼儿园教师面临的问题。此外,“幼师微伴”实践团还组织了主题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线上公益直播活动,对后续的社会实践活动起到了示范作用,也为今后一对一帮扶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未来,“幼师微伴”实践团成员将继续以烛火之光闪烁青年力量,以泥泞中的脚印丈量教育土壤,用实干促进乡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振兴。
授知识——“红烛计划”社会实践团
为帮助师范生充分利用“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体会“红烛精神”、传播“红烛文化”、感受“红烛力量”,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红烛计划”暑期社会实践,此次实践活动是与省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合作,创建教师教育发展“新模式”、校内协同校地合作“新格局”、线上线下“新形式”的工作方法,有效提升服务区域基础教育的影响力。活动前,实践团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与专班会议,每当有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询问学习方法时,实践队员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毫无保留地进行分享。线上支教突破了时空限制,通过网络,能够畅通无阻地与学生们进行沟通。每一节课前,实践团成员们都认真备课并留存备案,积极发挥师范生特长和专业技能,为近一百名学生提供了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价值引领、爱心陪伴等教育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增长才干,练就专业本领,为将来的教师工作奠定基础。
对于广大青年学生来说,利用暑假期间“三下乡”活动到基层一线去开展社会实践,这本身就是一种使命与担当。通过此次“助振兴、护爱心、伴成长、授知识”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的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检验和提高。下一步,鲁东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将持续打造红色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参加基地主题实践活动,引领学生深入学习和感悟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以专业的师范知识为教育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