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过年秧歌一扭,打麻将的都少了”

来源:大众日报   编辑:高晓雷   2014-02-11 08:25:00

原标题:“过年秧歌一扭,打麻将的都少了”

  ▲大年初一上午,游客在观赏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印制。 □崔德文 报道

  ▲大年初一,海阳市盘石店镇大薛家村的秧歌队在扭大秧歌。 □薛丰彬 高晓雷 报道

  □ 本报记者 高晓雷  本报通讯员 梅花 李霞霞 崔德文

  年年岁岁“俗”相似,岁岁年年“情”不同。农历马年,记者聚焦省内几个地域,呈现省内传统民俗的新春新气象。岁月日新,人事更迭,而世代沿袭的各具特色的地方年俗集中折射出我省人民对幸福梦的祈盼。

  海阳半数农村自办秧歌迎新年

  大年初一上午10点,海阳市盘石店镇大薛家村锣鼓齐鸣、人头攒动——该村秧歌队开跳了!

  为庆贺新春佳节,在大薛家村的一处空地上,六七十人的秧歌队身着五彩缤纷的秧歌服装,脸上因角色不同画着各式彩妆,手持锣鼓、布扇、彩旗等各种道具,扭起了一场豪放而又古朴的秧歌。

  大薛家村党支部书记薛汉发告诉记者,扭秧歌是该村一项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俗,每年春节前后都是秧歌队集中排练和汇演的最热季。村民们非常喜爱这项活动,秧歌队队员中上有八十岁的老人,下有七八岁的孩子。“为提高村民跳秧歌的积极性,村委会会给秧歌队员一定‘优惠’。”

  问及扭秧歌给村民带来的变化,薛汉发说,秧歌队去其他村或受企业邀请进行演出,对方会给予一定报酬。“此外,之前扭秧歌不怎么火热时,一到过年,村民说闲话、打麻将等行为比较多,如今秧歌队发展起来,秧歌队一扭,过年邻里之间闹口角说闲话、打麻将的也随之少了很多。”

  记者了解到,这只是海阳市乡村自发扭秧歌迎新年的一个缩影,在海阳市732个农村有一半左右自办秧歌。各处自发的迎新年演出从进入腊月就开始零星出现,从正月初一开始,各处秧歌队的表演步入高潮,可谓在海阳遍地开花。

  “最浓年味”看曲阜

  大年三十,古城曲阜到处散发着浓浓的年味,一走进颇具儒家特色的阙里宾舍,伴着优雅的鼓乐声,“孔府大门”缓缓打开,几位古装女子带领记者穿越时光隧道,开启“孔府过大年”之旅。

  乐舞毕,身着古装的迎宾人员向大家进行迎宾仪式。迎宾仪式过后,便是孔府独具特色的“过门槛”和“踩祟”,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跨过孔府高高的门槛。前脚刚落地,就有人“呀”的一声兴奋地叫起来,低头一看原来地上是厚厚的一层芝麻杆,脚踩在上面劈啪作响。“踩祟”亦叫“踩岁”,“碎”与“祟”、“岁”谐音,取新春开始驱除邪祟的意思。

  在二楼兰堂,一场《论语》讲座正在进行,吸引了大量前来感受的市民和游客。“过年在孔子家乡听孔子后人诵读讲解《论语》,感觉真是受益匪浅。”在活动现场,来自台湾的王晓蕾告诉记者。这次她专门带着6岁的孩子来曲阜,就是想让孩子从小能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据介绍,“兰堂试讲”是古代皇帝巡幸曲阜时,孔子后裔在诗礼堂为皇帝讲经的典故。

  晚上举行的是请祖仪式和孔府家宴,所有的宾客围桌而坐,而膳碟摆设则严格依照儒家经典《礼记》的要求。零点过后,隆重的祭祖大礼开始上演。孔府主人为大家展示完整的祭天地、祭祖之礼。

  大年初一,这里还进行了“燕享旅酬”,耍龙灯、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放焰火,各种传统元素进一步丰富了春节的热闹氛围。

  据了解,“孔府过大年”是春节期间当地最重要的文化民俗活动之一,旨在通过挖掘整理传统孔府年文化,向中外嘉宾展示孔府春节礼仪、祭祀等习俗场景,共包括入府仪式(过门槛)、内宅请安、兰堂试讲、除夕家宴、大祭天地等26个项目。

  稀有民俗的“春天”

  “将身儿来至大街口,尊一声过往宾朋听从头……”这是春节期间临沂地方传统戏曲溜山梆子开演的起首。从腊月二十八开始,临沂市兰山区汪沟镇乡音剧团即开始在当地农村大集上盛装演出。其中,表演的溜山梆子节目每次演出都里外围满了几层群众,现场叫好声此起彼伏。

  据了解,溜山梆子目前濒临失传,当地仅剩十几名60至80岁的老年演员。王英义等十几个溜山梆子爱好者组成这个乡音剧团,整理与改编了几十部剧目,每到过年,他们便组织剧团到学校、敬老院、各村大集等地演出,集聚了一大批爱好者。通过春节展演,濒临失传的稀有民俗又逐渐焕发了生机,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剧团为“戏迷之家”。

  制作木版年画是潍坊杨家埠最重要的传统民俗。大年初一上午,记者在杨家埠民间艺术大观园看到,很多游客专门前来观看木版年画的刻版与印制。通过“联姻”旅游,当地的木版年画制作不仅使年味愈加浓郁,也使这一传统民俗又有了新的观众。记者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潍坊杨家埠迎来了中外游客组团前来的一波小高潮。据悉,仅在大年初一当天,他们接待的中外旅游团就有十多个。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容德宇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