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馆镇馆前后徐:古村绽放文旅新枝

2019-11-18 16:31:00 来源: 大众网·海报新闻 作者:

  这里有红色记忆,有历史名人,有百年老树老宅。

  这里有自然风光,有田园风情,有淳朴农家风味。

  这里是国家级传统村落——龙口市黄山馆镇馆前后徐村。

  今年,黄山馆镇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示范区。乡村振兴画龙飞天,文旅板块是点睛之笔;西南小镇黄山馆画龙飞天,馆前后徐村的蜕变是点睛之笔。近年来,黄山馆镇和龙口市文旅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携手,着力包装开发这个村的文旅资源,精心规划设计,持续多年加大投入,让这个古老名村面貌发生历史性“翻转”,成为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亮点。

  摄影家、游客、观摩学习者,纷至沓来,古村成了网红村,你来过吗?

  尊崇先烈,抢救资源

  传承民族革命红色基因

  “春看山花烂漫,夏观小桥流水,秋赏五谷丰熟,冬览山海雪原”。馆前后徐村坐落于古老的驿站黄山馆镇东南,地处起伏错落的丘陵地带,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厚重的红色文化、馆驿文化、孝德文化、农耕文化等特色文旅资源。

  辛亥革命先驱徐镜心出自这个村。徐镜心,1874年生人,中国同盟会发起人之一,同盟会北部支部领导人、山东分会首任主盟人、辽东支部创建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留学东瀛,奔走中华,开展反清革命,矢志驱除鞑虏。主持山东同盟会工作,与黄兴、宋教仁时称“南黄北徐”“南宋北徐”。孙中山先生“器其豪迈”,倚为“股肱心膂”。1914年被袁世凯逮捕,残忍杀害,年仅四十一岁。被誉为“革命巨子”……

  徐镜心为民族解放抛头颅洒热血,今人缅怀他的光辉事迹。他的革命经历和历史遗存,是珍贵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市镇两级政府和文旅局等部门支持下,馆前后徐村近年来积极抢救挖掘历史资源,充分放大名人效应,先后完成徐镜心故居、徐氏宗祠等古建筑修复。徐镜心后人徐学航积极奔走,搜集史料,潜心创作,开展徐镜心革命文献研究、出版和布展陈列等工作。

  2015年,村里建成开放徐镜心故居。今年以来,黄山馆镇和龙口市文旅局启动徐镜心故居东展馆布展工作,国庆节前对外开放。故居南对面的新展馆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也将于年内开放。现在,徐镜心故居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烟台市首批“红色旅游景点”、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村西,建设了一处特色景点“镜心湖”,配有吊桥、凉亭等特色建筑,宣传“以人民为镜,为天地立心”的徐镜心精神。如今,镜心湖碧波荡漾,杨柳依依,已经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岸边建有“古风今韵”乡村振兴宣传展板,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进行主题教育、廉政教育,青少年重温红色历史、追忆革命先辈励志人生的重要场所,每年有一万多人前来参观学习、旅游观光。

  徐镜心为民族、为人民献出了生命,但他的革命遗志不朽,他的理想正在后人们的手中实现。

  古树新枝,古村新姿

  历经沧桑重焕青春风采

  “比邻交通要道却远离繁华,择水而居却身处优雅。”这样一个山河怀抱树环绕的优美村庄,以前却是房子旧、环境差、道路破,基础设施十分落后。

  王伍田是龙口市文旅局对口馆前后徐村的包村书记,2015年开始进驻村里。“我当时来的时候,村里一穷二白、破旧不堪,我就积极向上级申请扶持政策,首先对村委大院进行翻新,将道路硬化。”

  作为一名“老旅游人”,王伍田通过专业眼光打量着这个古村落,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文化旅游改变村里面貌。他说,“我来村里四年了,一天天看着村里的一点点变化。市镇各级对乡村振兴和古村落的保护力度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好,通过一系列建设,村里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秋天,行走在村里古色古香的巷道里,脚踩着地上的片片落叶,踱步来到徐镜心故居门前,一棵苍劲的古槐映入眼帘。一位正在树下休闲的老大爷告诉记者,这棵古槐传说由本村一世祖徐田在明朝末年亲手栽植,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0年,该树被暴风雨折断,令人称奇的是,之后在枯树中间又长出了新枝,如今也已枝繁叶茂。更奇妙的是,枯枝至今不倒,犹如母亲的怀抱,环绕保护着新枝。人们说,它象征着薪火相传,象征着生生不息,象征着黄山馆人不屈的性格,见证了后徐家村历经风雨重新焕发青春风采的村史。

  在村里,像这样具有年代感的树木还有跟多。古栾树是龙口最古老的栾树,被称为摇钱树、灯笼树,如今树前建成了一处文明实践广场。一棵古柏树守护在徐氏宗祠后院,经年常绿。古栾、古槐、古柏分别寓意“忠其国、怀其乡、富其民”,与另外三棵“夫妻爱、兄弟让、家庭和”现代树相结合,六棵文明树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和谐的村风民风。

  村里的老支部书记徐学相深有感触地说:“老树、老宅、老街巷,有了新的生命力。我们村也告别了过去边陲小村、经济穷村的面貌。村民都感觉特别光荣……”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描绘乡村振兴点晴之笔

  “身居古屋、尽享民俗、山水相佑、心灵安宁”。馆前后徐村有清朝民居和民国建筑100余栋,古建筑面积占村建筑面积三分之二以上。市镇各级持续推进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对村里的老房子进行修缮,村里铺上石板路,将小巷路口与水渠相连,形成北巷南园的独特格局。

  走在村里,一街一巷一树一宅,都传递着古朴气息。敬祖坡、杏园路、老槐树巷……这些街巷名称,体现出浓郁的乡土风情。

  村里坚持“ 修旧如旧”的原则,大力开发体验式旅游,吸引游客体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淳朴生活。在空闲地内,还原建造了早些年代的碾坊、打谷场,安置了磨盘、石臼、粮囤等物件,通过墙体彩绘及草编工艺等方式展现居民劳作的场景,唤起乡村记忆,体会农耕不易。整个村庄都浸润着古朴的田园风情。与此同时,加强对村内10余棵古树、100余座古宅古巷的保护,全部登记编号,强化维护管理,见证历史,留下乡愁。

  整治人居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市镇两级共计投入30多万元,清理房前屋后垃圾,种植翠竹、樱花、桃树等苗木2000多棵,全村实现硬化、绿化、亮化全覆盖,持续推进农厕改造,村民幸福指数显著提升。“你看我们村子现在,家家户户门口干净卫生,一看也舒服,老百姓们都争着建设美丽庭院。”在家门口剥玉米的一位大娘跟记者说。

  2018年,馆前后徐村成功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

  村容村貌的变化,发展后劲的增强,吸引了民间资本的流入。从本村走出的民营企业家徐学川,在村东边自费建设一处小公园,也要为村容改造贡献一份力量。

  与村西的镜心湖遥相呼应,村东花海建设也已列入日程,村内旅游配套设施继续完善。建成后,乡村游将更有看头,游玩项目更丰富。

  乡村蝶变,老树新枝,古老馆驿前的那个后徐家村,正成为龙口市的一张文旅新名片、乡村振兴新亮点、市民游玩新热点。

  

初审编辑:李泽

责任编辑:张其天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