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温机器人“阿荼”诞生记

2020-07-15 16:16:2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测温机器人

测温机器人

测温机器人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姜春媛 通讯员 王聪 烟台报道

  疫情以来,在全国各地公共场所里时常会响起各类机器人“请测温”的声音,而这其中总少不了阿荼机器人的身影。这个小家伙自今年4月起,陆续在烟台一中、招远一中、烟台外国语实验学校、龙口一中、烟台开发区高级中学、北京华信医院、北京协和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西安交通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等地光荣上岗。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袭来。在家办公的清华大学刘辛军教授收到烟台开发区管委牟树青书记的微信,表达了当前高速路口测温值班人员的辛苦和所遇到的测温不准、人手不够、容易交叉感染等痛点问题。

  体温筛查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其中竟也有如此多的问题,听闻消息的刘辛军教授不禁思考,自己深耕已久的机器人领域能否在体温筛查中发挥作用,实现室外快速无人化准确测温?在当天晚上的组会中,刘辛军教授与团队的老师及学生交流了这个想法,大家当即表示赞同并开始认真讨论。

  当晚,刘辛军教授紧急组建起由谢福贵、赵慧婵老师及多名研究生组成的 “特攻团队”,着手体温筛查机器人的研制。虽然团队未涉猎过测温领域,但解决实际测温痛点,在疫情中发挥科研力量的想法使团队兴奋起来并快速进入了状态。这支极具战斗力的队伍每个人分工明确,在各自承担的任务中极尽所能。

  博士生宫昭负责系统控制,孟齐志挑头机器人方案设计,李鹏、崇增辉、黄晨辉负责机械结构设计和系统的仿真工作。姜淞文担起建立测温模型的重任,叶彦雷和于超利用自己的丰富经验负责解决司乘人员识别的难题。大家充满热情、紧锣密鼓的投入到研究攻关任务中。

  由于研究生无法返校、部件采购不顺,疫情期间开展研究工作难度倍增,但这拦不住攻关团队前进的步伐。每天的线上的讨论会议在凌晨结束是常有的事,有的研究生甚至连续一个多月每天只睡5个小时。原定于今年6月毕业博士生宫昭和孟齐志,决定延期毕业,将手头工作放到一边,全身心投入到测温机器人的研制中。

  机器人的装配、调试均由烟台清科嘉机器人联合研究院有限公司配合进行,团队中的同学们第一时间赶到烟台,和工程师同吃同住,奋战第一线,有的同学为获得在低温下的体温检测模型,赤膊上阵,把小臂露在北方冬天的寒风中来模拟极限情景。

  在群策群力下,室外车辆司乘人员体温检测系统“荼与”很快问世,3月中旬运抵清华,“荼与”从烟台来到北京后,毫不怯战,精准、快速、便捷的完成了车辆司乘人员的测温,受到一致点赞并被中国科学报、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紧接着,团队一鼓作气,利用积累的研发经验启动行人体温检测机器人“阿荼”的设计研发工作,于3月底完成首台生产制造。首台阿荼机器人采用了阻拦杆的形式,体温检测结果合格才抬杆放行。

  5月中旬,鉴于阿荼机器人的良好使用效果,清华大学伸来橄榄枝,并提出了测温和身份识别结合的功能需求。团队积极与学校沟通,调整设计方案,并于当月底完成研制,将第一台可同时实现校园卡、身份证、紫荆码识别和体温检测多重功能的阿荼送到了清华。截至目前,90余台阿荼机器人活跃在清华大学办公楼、宿舍、食堂、校医院的门口,为校内师生和来访人员提供服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在刘辛军教授看来,师生关系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培养出众的素养和出色的能力,传递一种正确的价值观、一种踏实奋进的精气神和一种回报社会及奉献国家的责任担当,高校的老师和同学,需要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姜春媛

相关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