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寻找“失踪”的自闭症儿童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5-04-01 17:10:00   作者:

  本网记者 刘若镜 王遥驰

  在进行自闭症患者就业状况主题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走访了多家自闭症康复机构和培训学校发现,多数在校患者的年龄都在学龄以前。

  那么,大一些的自闭症患者去了哪里?相关机构给出的答案是:“失去了联系”。

  这些孩子“失踪”了么?去了哪里?

  一位从事自闭症康复教育多年的老师不无心痛地告诉记者:“其实大多都是呆在家里。”她说,因为自闭症孩子很难进入正常学校读书,而且年龄长大,身体长高和发育,却还像几岁的孩童一样没有性意识和羞耻感,可能在公共场所看到漂亮的阿姨也会像小时候一样去抱去亲,从而被人骂“流氓”。家里经过几年的治疗,一则经济能力无法支撑,二则失去了信心,只能让他们呆在家里。

  今年15岁的小B在2岁7个月时来到烟台山医院在李蕴志医生处进行康复训练。2年过后,不与人目光接触、语言交流匮乏、看不懂指示的状况都得到了改善。5岁起,身为教师的父母便将他送到了幼儿园,母亲更是亲自陪伴,鼓励其他小朋友和自己的儿子接触,并顺利上了小学,即使这样,由于自控能力差,小B没有逃脱被劝退的命运,只是父母不懈努力,以跟班陪读为条件,保住了孩子读书的希望。

  几年来,小B的母亲一直与李蕴志保持着联系。2013年时,在一通电话中,李蕴志得知这位母亲在网上看到国外自闭症患者在面包房工作的报道,也想为小B开个面包店,作为他今后的出路。李蕴志表示支持,建议她多带孩子出去旅游,与人交流。但李蕴志也不清楚的是,今后这食品店究竟能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李蕴志只是报以苦笑“只能以后再看吧。”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自闭症等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学龄教育期就被区分开,进入辅读学校。部分程度较轻的儿童被抱有希望的家长送到普通学校,却被学校和其他家长指责为“负担”,类似“不能因为你一个影响其他孩子”的评论让孩子和家长都萌生了“是自己有错”的想法。而美国1975年颁布实施的《所有残疾儿童教育法》则直接确立了特殊教育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其中包括公立学校应向所有残疾儿童提供免费的普通教育,以及努力为残疾儿童创造无障碍环境,尽量让他们与健全儿童一起上课的内容。法律规定全国每一个学区都要支持特殊教育,但这种特殊教育并非将残疾儿童割裂出去,而是要求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都要有特殊教育师资和设备。

  国内在这方面法律的断层让从事了7年自闭症教育事业,同时也是自闭症患者母亲的王海燕深感遗憾,在她看来,那种“影响别的孩子”想法无疑是自私且充满歧视色彩的,但这种本不应该被容忍的想法却在国内却是十分普遍以及理所当然。这种从教育阶段就开始的歧视,成为了自闭症儿童未来就业、融入社会最大的阻力来源。自闭症儿童不仅不能为将来正常就业积累与人相处的经验,就连普通人也缺乏对自闭症的基本认识。目前,国内也有部分教育机构尝试对自闭症儿童进行融合式教育,比如北京的“新希望融合幼儿园”,但这类机构初现,不仅数量极少,且价格昂贵,将大部分家长挡在了门外,使他们在离开康复机构后便被圈养在家,日渐失去社会沟通能力,脱离人们生活的视线。

初审编辑:张利然
责任编辑:张其天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