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自闭症“优势”被忽略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5-04-01 17:09:00   作者:

  本网记者 刘若镜 王遥驰

  尽管我国在1983年就确诊了首例自闭症患者,但直到近10年,自闭症才逐渐进入公众视野,被人们所重视。这刚刚培养起的社会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发现后的抢救式康复上,他们长大甚至成年后的发展却很少为人所提及。在记者随机问卷调查的100人中,认为自己了解自闭症的人占60%,认为自闭症患者有能力进入社会就业的仅有51%,还有12人拒绝到自闭症经营的商铺进行消费。

  烟台山医院妇幼保健院在2002年底建起的孤独症康复训练室,是烟台最早对自闭症进行诊断和康复治疗的专业机构。李蕴志便是当年3位参与建科的医生之一。由于10余年前国内医学专业还没有针对自闭症的教学内容,几位医生便前往北京,向业内仅有的前辈学习,研究国际先进的康复理论和治疗方案,再结合临床实际不断积累经验。

  不断地学习和12年的康复实践让李蕴志知道,自闭症患者虽然缺乏人际沟通能力,但往往又具备一些“特异功能”,比如极强的记忆力和计算能力,或者节奏、绘画天赋。这些能力完全可以转化为就业的潜能,比如记忆力强可以从事超市摆货员、图书馆管理员、仓储物流管理员、病例管理员,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对物品进行定位和归位。

  刻板的行为模式意味着他们更细心,在一些单一、机械性工作岗位上会更有耐心,产品合格率也更高。芝罘区残联的工作人员举了个例子,有自闭症患者从事为服装剪线头的工序,质量要求误差不能超过1厘米,而他却能控制在2毫米。但同时,他们这种“执着”也付出了速度的代价,这位自闭症患者的工作速度仅是其他员工的6成。

  “所以,发掘自闭症儿童特长潜能是迈向就业的第一步,而这一任务却是最难完成的。”李蕴志认为无论是烟台山医院孤独症康复中心这种缺乏官方支持的公立机构,抑或是心生元自闭症康复学校这类凭借残联力量维持的民办机构,规模始终有限。即使现在,李蕴志医生每天最多也只能为8个孩子进行个体康复训练。碰到病情较重的孩子,也只得建议他们前往北京治疗。对自闭症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培训的医师和教职员工尚显得捉襟见肘,要提供针对每个自闭症儿童特点进行有差异、门类齐全的潜能挖掘工作所需的操作间、手工作坊、拥有各领域专业知识的培训员都几乎无法实现。

  抛开教育机构的困境不谈,李蕴志认为自闭症患者真正的阻碍来自社会的歧视以及就业支持的不充分。

初审编辑:张利然
责任编辑:张其天

更多新闻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