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小A是年龄最大的一个,他的任务是制作发箍。工序颇为简单:在发箍圈上黏上现成的布花即可。小A对于这个过程并不陌生,右手拿起胶枪,在发箍上轻轻点上热胶,再从塑料袋里把粉色的布花拿出,按在上面。似乎是怕布花在从塑料袋中拿出到碰到热胶之间发生什么意外,他拿布花的手有些紧张地不自然。 仅过5分钟,10多个布花就被粘好。吴老师拿过成品,发现花朵间距太近,使用的布花也超过了说明的数量。 “这里,靠的太近了。看到没,都叠在一起了,叠在一起了。不好看,再松一点,搭上边就可以了。”她知道单单嘴上表达,并不能令这个11岁的男孩明白她的意思。便只得边讲边拿着头花示意,手指一边不停地在两个布花上指点、挪动着。孩子的母亲也在旁边重复解释着老师的意思,而A则一直呆呆地看着老师手中的头箍,一言不发。直到似乎听懂,才拿过头箍,继续重复着之前的工序。 这一次,布花又粘松了,发箍圈露了出来,吴老师不得不再次重新演示“搭上边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