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用户: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论坛  会员  健康  理财  音乐  教育  校园  职场  文化  房产  汽车  公告栏  曝光台  众众微博

烟台  社区  山东  百态  环球  经济  体育  娱乐  读图  评论  视频  彩票  手机报  帮帮团  手机杂志

牟平区  龙口市  蓬莱市  莱州市  海阳市  莱阳市  招远市  栖霞市  长岛县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当前位置:媒体报道

再生——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张其天

2012-05-04 15:09: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以图为证,四川还了人间一个锦绣巴蜀

    ——《再生——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展侧记
  
  北京,气势恢宏的国家博物馆里,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四川给参观者留下深深的印象。
  
  4月29日上午10时20分,当人潮涌进《再生——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展展馆,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封投影在墙壁上、简短的感谢信。
  
  “感谢全国人民,感谢国际社会对四川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无私援助。”
  
  定格几秒后,墙壁上的投影变幻。右边的墙上,3分钟长的短片《四川更美丽》开播;左边的墙面,国外摄影家在灾区采风的场景一一闪现。
  
  以感恩为起点,《再生——国际摄影师看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摄影展开启在国家博物馆的旅程。在这个国家最高级别的展览殿堂中,121幅由国外摄影家拍摄的照片将带领中外观众一起,见证“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4年来,巴蜀大地上的巨变。
  
  重建家园,展现中国速度、力度
  
  彭州小鱼洞大桥遗址上,“5·12”这个数字以一种俯瞰的姿态矗立天地间,这是观众看到的第一幅图片。肃穆中带着厚重。
  
  挤在三轮车上赶往重建工地的工人们眼带笑容,重建中的213国道隧道中电焊火花飞溅,重生后的北川、映秀、青川气派美丽……29幅照片构成了展览的第一个板块《重建家园》,向来往的观众展示着奋起重建的四川。
  
  “Fouryears?”当了解到仅仅用4年的时间,汶川地震灾区已经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后,前来参观展览的外国使节们纷纷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担任此次展览讲解员的周瑾璇每到一张照片前,都要为来宾细细讲解每一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几年来,我曾经多次前往地震灾区为考察团进行解说,看着灾区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发生着翻天覆地的改变。在这些照片的背后,我能深切感受到四川灾后重建的速度、力度和强度。”
  
  展览墙上,英国摄影师伍德兰的感叹仿佛对此作出回应:如果中国想完成一项使命,纵有千难万险,也一定会办到。
  
  文化传承,推介多彩四川
  
  “我没有到过四川,但这扇窗户后面的美景,让我向往。”凝望着澳大利亚摄影家麦克唐纳《窗景》中的江油李白故居,来自江西的吴女士心生向往。“4年了,曾经对灾区的担心现在全化作了惊喜。”
  
  水色青青的都江堰,武侯祠绿意盎然的红墙夹道,坐在家门前弹口弦的羌族妇女……照片前,参观者久久驻足。
  
  北京清尚第一工程部的姚锐,是摄影展的布展工人。已经在展场工作了三天的他,第一次脱下工作服,以观众的身份走进展厅。美轮美奂的平武报恩寺千手观音让他忍不住掏出手机,对这幅名为《古貌依旧》的作品进行翻拍。“四川有这么多美景,带回去让我的家人看看。”
  
  “这些民族服装跟我们本地的少数民族服装相似,两者在历史上会不会有联系?”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引起不少外国使节的兴趣,有人向英文讲解员李江涛发问。
  
  绵竹年画、蜀绣、川剧、皮影……外国摄影家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给大家。“在四川灾区,我看到政府重建的居民安置点不仅解决了灾民的基本生活问题,而且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让文化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更让我叹服的是,政府的援助不是一村一户的,而且考虑到了整个村镇的长远发展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日本摄影家佐藤成范说。
  
  正如展览前言所提到的一样,统筹谋划、科学规划让四川人民重建物质家园的同时,开辟了特大自然灾害恢复重建中文化遗产得到充分弘扬、文化力量得到充分彰显、文化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崭新道路,为人类保护文化多样性提供了成功范例。
  
  温暖民生幸福生活,最满意的是百姓
  
  行至展览的后半截,笑脸忽然变得丰富起来:藏族牧民喜迁新居的笑脸、平民英雄石光武和家人的笑脸、吃上营养午餐的孩子们的笑脸……在医院,在学校,在家门口,一张张笑脸定格。
  
  “中国的小学建得太牛了。”这是埃及摄影师达维斯塔什的评价。“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安全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百姓。”这是灾区老百姓自己的评价。
  
  安详的老人、晨练的百姓、幼儿园里孩子们快乐的笑容,让意外走进展厅的教师高女士很有感触:“镜头下的灾区人民,看起来生活安宁、悠闲。看到这些老人、孩子们的笑脸,心里挺感动。”
  
  “幸福、温暖、希望。”带着孩子一起来看展览的北京居民王女士连用三个暖色调的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无独有偶,德国摄影家贝德诺尔茨在采风结束后也说过类似的话:“我在这里看到灾区的人们开始了新生活,看到了新希望。”
  
  121幅图片,并不足以还原灾后重建的全貌,却勾勒出一幅四川灾后重建的鲜明轮廓——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帮助下,四川人民万众一心、穿越灾难、崛起危难,夺取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任务,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恢弘篇章。
  
  走完整个展馆,再一次回到起点。墙壁上,电子投影屏幕的镜头最终定格在2011年11月23日的《人民日报》上——“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这振奋人心的宣言。
  
  以图为证,灾区人民不仅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重建了一个新的物质家园,也重建了一个意义深远的精神家园。
  
  以图为证,劫后重生的灾区人民感恩奋进、自立自强,正满怀信心创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线

 

6

0

1

6

6

8

8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