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2025年7月3日 星期四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凝心聚力、脚踏实地干好2018年工作

来源:大众网烟台频道   编辑:   2018-01-17 10:47:00   作者: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市政府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紧围绕市委总体工作部署,狠抓落实,敢于担当,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体工作思路是:聚焦发展这一主题,突破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创新驱动三大重点,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实施产业提质、城乡提升、民生提标三大工程。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左右,实际使用外资、外贸进出口保持平稳增长,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和8%左右,生态环保、安全生产等各项控制性指标达到上级要求。

  各位代表,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成全年任务目标,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工作。

  (一)聚焦主题,重点突破,筑牢“发展”根基。发展是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我们要抓住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打基础利长远,真抓实干谋发展。

  聚焦项目建设支撑发展。牢固树立“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全面叫响“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口号。对11个烟台市级重点项目,建立审批“绿色通道”,继续实施“3+1”市级领导联系制度,集中政策、土地等要素全力支持,确保春节前办结所有手续并按期开工建设。对第一批37个莱州市级重点项目,纳入审批“绿色通道”管理,主动靠上跟踪服务,沉入一线解决问题,年内将分批筛选100个左右重点项目进行扶持。对40个签约项目、71个在谈项目,按照投资规模、科技含量、可靠性评价综合排序,建立月调度、即时推进工作机制,力促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成。年内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以上。

  聚焦招商引资促进发展。制定出台“高含金量”招商引资政策。重点瞄准央企、国企、国内500强、民营100强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灵活采取“重点企业+产业链条招商”“基金引导+目标招商”“盘活资源+二次招商”“园区管理公司+专业团队招商”等方式,带着产业、项目主动对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年内力争引进央企、国企等投资项目5个以上。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鼓励运用境外上市、融资租赁等方式引进外资,支持外资项目优先落地,年内实际使用外资、外贸进出口实现新突破。探索省级园区行政管理、人事制度、投资服务等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旅游度假区打造成经济发展主阵地、转型升级主战场。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对上争取,年内到位无偿资金5.5亿元以上。严把招商引资准入关,不环保不安全的项目坚决不要,高耗能低产出的项目坚决不要。

  聚焦创新驱动引领发展。立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招才引智,继续举办“高层次专家莱州论坛”,建立市外“引才工作站”,年内引进各类人才600人以上。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加强产学研合作,打造创新载体,年内新增烟台市级以上工程实验室4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申请发明专利180件以上。持续释放金融创新示范效应,支持国投集团加快发展,成立3支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引导基金,设立2家基金管理公司,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争取1家企业完成主板上市辅导、2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0家企业在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逐步隆起资本市场的“莱州板块”。积极争取更多上级改革试点,统筹推进监察体制、行政审批、医药卫生、农村集体产权等重点领域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二)抓住关键,强力攻坚,守住“发展”底线。全面落实中央、省、烟台市重大战略部署,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冲刺。

  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持续推进金融风险防控,着力防范化解担保圈和企业流动性风险,扎实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依法严厉打击投资理财等领域的非法集资行为,坚决防止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发生。加强源头治理,狠抓隐患排查,坚持打非治违,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向“末梢”延伸、向“细胞”传导,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继续开展省级食安城市创建,规范和加强市场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启动“天网”二期工程,新增高清治安监控290处,保持打击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全力化解信访积案老案,千方百计解决初信初访,深入细致排查矛盾隐患,不断夯实稳定防线。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处置能力。深入实施“七五”普法,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沉。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对烟台市确定的3个扶贫重点镇和35个扶贫重点村集中攻坚,对9019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精准帮扶。推进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政策相衔接,全面落实医疗、教育、住房安全保障政策,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基层卫生院住院全免费,继续实施扶贫特惠保险,发挥孝德基金作用,提高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强化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全面推行“多帮一”结对帮扶活动,采取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人口内生脱贫动力,注重从减贫速度向脱贫质量转变,确保脱真贫、真脱贫。对扶贫项目资金实施最严监管,杜绝跑冒滴漏。组织开展扶贫项目绩效“回头看”,抓好扶贫档案规范化管理。加强与宁津县对口协作,促进两地产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行立改、坚决整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巩固“6+7+11”环保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成果。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扎实推进“河长制”,高标准实施南阳河、白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启动市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5万吨。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做好气电代煤、燃煤锅炉淘汰、煤炭消费压减、建筑扬尘控制、有机废气治理等工作。继续抓好畜禽、水源地、自然保护区环保治理。严把石材、化工等行业整治关,对达不到环保和安全标准的企业,坚决依法取缔。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美丽乡村覆盖率提高到75%。完成造林1.4万亩,打造生态廊道80公里,严防森林火灾发生。强化国土资源管理,加大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力度,有效遏制违法违规用地,严厉打击盗伐林木、非法采矿、非法围填海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保护莱州的“碧海蓝天、绿水青山”。

  (三)加快转调,转换动能,提高“发展”质量。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传统产业转型、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集群引领+板块支撑”的新型产业体系。

  打造一个优势产业集群。制定出台制造业强市实施意见,集中各级优惠政策,培育壮大“5+5+N”的制造业集群,年内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黄金产业,创新突破与山东黄金、山东地矿等企业的合作,建立联合开发体,加快推进黄金工程机械制造、来金大厦等项目,逐步拉长黄金产业链条。机械制造产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抓好鲁达技改、美乐达商用冷柜、高端合金构件等重点项目,加速向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方向转型。石材产业,引进社会资本,推动石材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可持续方向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矿山管理,实施废弃矿坑综合治理五年行动,打造独具特色的石材文化小镇。化工产业,按照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要求,全面开展化工生产企业“四评级一评价”,做好化工新材料产业园申报工作。电力能源产业,稳妥利用清洁能源,优化电力能源结构,年内华电二期工程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同时,培育壮大高端装备、电子电器、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配套五大产业,突破发展智能机器人、3D打印等前沿性产业。

  培育四大特色产业板块。依托特色产业基础,重点培育现代农业、现代物流、文体旅游、医养健康产业,形成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现代农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要求,实施国家千亿斤粮食、农田水利项目县、生态农牧科技园、明波水产扩建等项目,推动农业由增产向提质转变;新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10个,创建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2家、烟台市级畜禽养殖示范场32个;依托玉米小麦、水产养殖、月季花卉、苹果苗木、大姜蔬菜等育种优势,打造“种业硅谷”。现代物流业,加快莱州港铁路支线推进步伐,强化临港物流安全监管,促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支持文峰物流城等商贸流通企业做大做强,逐步把我市打造成区域物流中心。文体旅游产业,深化“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思路,出台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城市旅游手册,大力培育“云峰对决”赛事品牌;结合考古论证,高端规划东海神庙文旅产业园,开工城市旅游中心;引进高端运营团队,推进全域旅游社会化运作,年内旅游消费增长12%以上。医养健康产业,借助“中国长寿之乡”优势,跟踪抓好国家养老产业示范中心项目,加快推进朝阳颐养康复中心、科亿宏医疗器械、国康制药等重点项目,促进医养健康产业突破发展。

  (四)以城带乡,同步提升,优化“发展”环境。按照“经营城市”理念,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不断提升承载能力,全力打造宜居文明的城乡环境。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和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进“多规合一”,指导城市规范提升、有序发展。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年内确保完成2520户以上。按照“三清四改五提升”标准,启动城区15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惠及群众1.8万户。抓好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启动文昌路改造工程,完成莱州路两侧所有管线入地,逐步消灭城市“蜘蛛网”,减少“马路拉链”工程。启动北苑西路桥涵工程,贯通改造东岭路、建新街、明德街等7条城区道路和背街小巷,新增公交线路2条,进一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加强交通秩序管理,继续开展城区违章建筑整治,规范集贸市场和沿街摊点设置,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让“全国文明城市”更加文明。

  全面突破设施建设。重大基础设施,抓好“一场、两铁、两路、四港、一水”。“一场”就是争取通用机场进入全省通用机场中长期规划。“两铁”就是全力做好环渤海潍烟高铁、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莱州段各项工作。“两路”就是加快滨海大道、莱牟高速推进步伐。“四港”就是支持莱州港创新思路、加快发展,确保华电港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引导朱旺港、海庙港立足特色、错位发展。“一水”就是启动全域治水三年攻坚行动,坚持“治保用”并举,实施白云洞至赵家水库调水、王河和小沽河拦蓄、中水回用、水库除险加固等系列工程,构建河库相通、库渠相连的多水源保障体系。民生基础设施,抓好“通路、供水、用电、取暖、改厕”。“通路”就是实施朱诸线、三城线南段、金华线、荆矫线大修改造工程,完成1400公里村级公路安防工程,争创国家“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供水”就是改造供水主管线3条,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全市所有村庄水质100%达标。“用电”就是新建改造电力线路200公里。“取暖”就是引入新热源,提高集中供暖保障能力。“改厕”就是全面推进农村改厕三年攻坚任务。

  (五)牢记宗旨,持续投入,共享“发展”成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完善社会保障让群众更放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重点在兜底线、保基本、扩覆盖上下功夫,全年安排民生财政资金45.9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为全市投保自然灾害公众责任险,为26.8万户家庭投保自然灾害家庭房屋险。关爱弱势群体,全面落实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保、困难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发放各类救助金1.8亿元以上,新增社会保险参保人数5000人以上,逐步构建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新建老年公寓1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处、农村幸福院10处。抓好残疾人康复、就业、救助和帮扶,资助1.3万名残疾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继续推行“三房合一”住房保障模式,提供保障性住房299套。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各类市场主体蓬勃发展,创建烟台市级创客空间2家,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

  优化公共服务让群众更舒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编制全市学校、幼儿园建设三年规划,完成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任务,启动新一轮中小学化解“大班额”计划,支持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年内新建校舍5万平方米,建成文峰路街道、金仓街道2所学校,新增普惠性幼儿园2处。优化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发展医联体和医共体,支持镇街卫生院、养老院开展医养合作,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加快为民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主体工程。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开展“全民阅读·书香莱州”活动,高标准建设“城市书房”1个,提升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50个;举办全市第九届运动会、第八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实现体育设施“村村有”全覆盖。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提升“四德工程”建设水平。统筹抓好统计、史志、宗教、援藏、科协、工商联、外事侨务、妇女儿童、双拥共建、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曹昱
我要提供新闻线索(一旦采用,奖励最少20元话费,所有内容均为您保密)
手机: (填写手机号码)
姓名:(请填写真实姓名,网站会做保密处理)
所在地区:
内容: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