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
来源:SRC-1182836372 编辑: 2017-09-29 16:17:00
诈骗手段:
“大宝,男,5岁,身高110cm……”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的网民转发,实则贴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典型案例:
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面对天灾,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积极捐钱、捐物帮受灾地区渡过难关。但是,少数不法分子打着“救灾”的旗号利用微信发布爱心捐助信息进行诈骗。也有的冒充捐助机构设立捐助项目,以受害人接受捐助需缴纳手续费、公证费等名义实施诈骗。2015年11月1日,江苏常州的胡女士微信上加了一个附近的人,实际上是利用微信虚构“爱心捐助”的骗子,骗子称手头上掌握50万元的“被捐助的金额”但需缴纳手续费、公证费等,连续诈骗胡女士所谓的手续费6500元和公证费1万元。
防范方法:
对微信信息应提高警惕,不轻信、不贪心、重核实。公众作为信息转播者和接受者,也要提高自己的辨识能力,不轻易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
责任编辑:王瑜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