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家称:中国失独家庭将突破1000万个
来源:新华网 编辑: 2013-10-14 09:13:00
一个失独老年家庭的内心独白 周岩、潘强
新华网南宁10月13日电(记者周岩、潘强)十年前,他们的独子命丧车祸,永远告别了三口之家;十年里,他们对女儿的思念魂牵梦绕;然而,十年后,他们面临孤独终老……
“每到晚上,眼泪就开始打转,常常梦到孩子,本以为她回来了,起来才发现是一场梦。”广西南宁的黄旭明(化名)今年59岁,10年前,一场车祸让25岁的生命戛然而止,老两口失去了唯一的女儿欢欢。
“欢欢,爸妈买菜回来了,今天妈买了你最爱吃的鲢鱼。”一进家门,黄旭明就笑着对“女儿”说。黄旭明家的客厅摆放着一个装裱过的棕色相框,相框里的女孩笑容甜美,相框的另一旁是一块钟表,时间在一分一秒走动。
“这是女儿生前的最后一张照片,整整十年,每天都是这张照片陪我们度日。”黄旭明说,女儿离开的这十年,她与丈夫每天都会将女儿的照片看几遍,看着看着,眼泪就禁不住往下掉,有时候连饭都不想吃。
黄旭明夫妇只是中国失独家庭的一个缩影。作为时代的特殊群体,失独父母大多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恰逢中国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独生子女家庭数量急剧增长。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对中国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的积极作用不可忽视。研究表明,计划生育使中国人口数量缩减了约4亿。
然而,伴随着计划生育贡献而来的是失独家庭的增多,人到中年却遭遇独子夭折,又因政策、身体等原因无法生育二胎,于是,生病和养老成为失独老人心中永远的痛。
“女儿是参加完研究生毕业聚会回家的路上被一辆大货车撞倒的,由于大脑出血过多,我们赶到医院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当晚,任由黄旭明夫妇呼喊,女儿仍旧离开了人间。回忆起当晚的情景,黄旭明心中的愁思仍旧无法解开,她说,孩子下葬的那天,她很想自杀,跟孩子一起走。
“最煎熬的是前三年,头两年一直不敢相信孩子已经走了,总以为还在上学,有时热腾腾的饭菜端上桌没人吃才发现是幻觉。”黄旭明说。
“到了第三年,彻底明白孩子不在了,再也回不来了,那时,每天都吃不进饭,生活再次濒于绝望。”丈夫陈冉(化名)说,他们两口子喜欢将自己沉浸在睡梦中,因为在梦里,他们可以与女儿见面,“哪怕哭一哭也好。”
女儿离开后,生活仍然要继续。可微薄的收入对陈冉夫妇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压力。陈冉夫妇都是下岗工人,两人每月的生活补贴加起来不到1500元,由于家有三兄弟,陈冉省去了照顾年迈父母的开支,可除去每月1000元的基本开支,每月老两口只有500多元的结余,这并不能抵挡一家四口老人生老病死带来的威胁。
“死对我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病,可怕的是老无所终。”谈起心中的担心,黄旭明如是说道。
大概一个多月前,陈冉就因高血压发作住院,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他却称身体没有任何毛病,当记者问起黄旭明时才得知,他得了老年人惯常的疾病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每天至少要吃五六种药物。
“人老了病也多,没有子女更显得寂寞,将来死了,恐怕连撒骨灰的人都没有哦!”黄旭明的这段话让记者感到些许悲凉,她说,他们建立了一个失独家庭qq群,有好些父母开始在群里非常活跃,还经常讲话,可到后来,头像一直是黑的,向其他网友打听后,才知道已经离开人世,“患重病也没有几个人知道,很多人都是默默的离开,很凄凉。”
据卫生部《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估算,中国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全国失独家庭超过百万个。近日,人口学家易富贤进一步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中,会有1009万人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责任编辑:达欣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