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笙乐,触摸祖先的智慧
来源:北京晚报 编辑:成长 2017-07-01 10:33:00
张艺谋担任导演的观念演出《对话-寓言2047》上周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八段由传统艺术与前沿科技搭配而成的演出产生了视听震撼的效果,让观众耳目一新。在这其中,笙乐演奏与无人机表演的段落是最为观众热议的演出之一,在这段十多分钟的演出中,吴彤、郑杨、陈人杰三位笙演奏者演奏美妙的音乐,与此同时,80多架微型无人机在漆黑的空中渐次出现,闪烁着灯光盘旋起落,仿佛将观众带入一个神秘的未来空间。除了自己演奏,吴彤在《对话-寓言2047》中还负责了四段民乐乐曲的作曲和编曲工作。
吴彤出身民族乐器世家,是京城百年老店“宏音斋”吴氏家族的第四代传人,他年轻时候热爱摇滚乐,在上世纪90年代参加轮回乐队并担任主唱,风靡一时。他曾担任王家卫《东邪西毒》终极版电影原声创作与配乐。跨界在他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后来,他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由曾经激情澎湃的摇滚主唱变成了如今心性淡然的民乐艺术家,将精力投入笙乐的演奏与研究之中。2010年,吴彤与马友友及丝绸之路乐团合作的专辑《快乐》获得第52届格莱美最佳跨界古典专辑奖,今年2月,吴彤与马友友及丝绸之路乐团再度合作的专辑《歌咏乡愁》又在第59届格莱美斩获最佳世界音乐专辑。
和吴彤的聊天轻松愉快,又裨益良多,谈到荣誉,他云淡风轻,谦虚地说那是因为乐团的艺术家很伟大,自己只做了一部分工作。而谈到他钟爱的笙,他眼里放着光芒,顿时滔滔不绝。尽管在音乐人生中,他有过几次身份的转变,吴彤觉得,执着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是他恒久不变的信念。
记者:张艺谋导演的《对话-寓言2047》最初是怎么找到你的,当接触到这种传统艺术与前沿科技结合的演出形式,你又是怎样的感受?
吴彤:我当时在美国演出,然后接到导演组的电话,首先听到张艺谋导演的大名,就觉得水平肯定是很好的,感到非常幸运,接着当我知道他们的创意主题时,我觉得非常兴奋了。回来和这个团队碰面后,我觉得他们非常的专业,而且我依稀地感觉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目前中国的艺术行业,要么被市场化,要么被功能化,但是像《对话-寓言2047》这个秀,我认为是一个出于艺术梦想的、很理想主义的甚至是乌托邦的感觉。整个导演团队基本都是80后、90后,他们对工作细节上这种细致认真的状态,让我觉得非常的惊喜。我觉得这一场秀应该说空前的,但希望不绝后,来自全世界的高新科技,有些甚至还是刚刚发明的,然后和中国民族民间艺术坐在一起,寻求他们之间内在碰撞的可能性,对我来讲真是与有荣焉。
记者:演出中,在你演奏笙的同时,天上有80多架无人机盘旋着闪烁着灯光,闪烁的节奏和笙的旋律特别吻合,现场感到很震撼,您对这样的搭配有怎样的感受?
吴彤:无人机是刚刚发明的,是第一次运用在舞台。笙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用笙创造出来音乐的那种气氛,或许你可以联想到宇宙。而这种宇宙,通过80多架无人机在舞台上构成的星星点点的图形、图案,你可以有更多的联想。从我的个人角度讲,我最大的感触是传统文化我们真的还了解得不够,我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无论是思考传统和现代的碰撞,还是思考传统本身。因为我们曾经有上百年都在学习西方,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失去了很多我们自己原有的宝贵的部分,这些部分我们曾经认为是落后的,也可能并不是文化本身落后,而是在历史长河当中,失落了最宝贵的精华的部分。而现在通过现代的科技,可以越来越印证之前中国黄金时代的一些哲人的智慧。我觉得这不单是传统文化的责任,也是对人类文化的责任。
记者:这次与张艺谋导演是第一次合作,他也是一个很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包括之前的作品都有大量传统文化元素。这次合作,你和他之间都交流了什么?
吴彤:其实最开始没有笙这个篇章,只是要求我作曲。但是我看到这样的碰撞以后,就特别有冲动。其实笙在先秦时期就是人们连接自然的途径,甚至给人一种太空空间音乐的感觉,我觉得如果用笙和高新科技连接在一起,在灵魂上会有非常相近的一部分。我跟张导提出这个建议后,他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觉得正因为张导的个人魅力,让各方面都能实现对他观念的尊重,对他艺术追求的支持,让这台理想主义的演出得以实现,我觉得这是张导给予这台演出的最重要的部分。
记者:这次你参与《对话-寓言2047》,除了表演,还有另一个身份作曲,而且参与到其他几种民族音乐的段落,这些是重新改编还是原创?
吴彤:《对话-寓言2047》一共八个篇章,我作曲参与了四个篇章。除了笙以外,还有唢呐、古琴、蒙古长调和旁白。笙这部分音乐是完全原创的,古琴部分,我和巫娜用了几首古曲进行重新改编,根据当时舞台上的激光秀和裘继戎的舞蹈重新改编成现在的版本,所以观众会感觉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古琴。像长调的部分,我们用了一些民族民间的音乐,和内蒙古的一位音乐家一起来改编的。其中还用了几首民歌,然后也创作了一些旋律,把它变成现在的样子。应该说,我这些年在世界音乐上,包括做摇滚乐队的经验,包括做丝绸之路这种跨界的乐团的经验,正好都用在了这个舞台上。比如唢呐的部分,舞台上有十个人,他们的这种平衡,音乐自然的感觉,热情,包括观众的感受,这些东西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尤其像马头琴,舞台上其实才四个人,每个人又呼麦又演奏,还有一位老人家,需要表现出排山倒海的气势。所以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声音,哪一个声音差一点,音乐上都会觉得有遗憾。
记者:蒙古族老大妈那个段落我感触很深,虽然听不懂她唱的什么,但是觉得非常有意境,打动人心。
吴彤:老人家真的像上天赐给我们的一个礼物一样,老人家是完全的牧民,她没有什么音乐训练,一辈子没有登过台,唱歌就是她自己自娱自乐的方式,你听到的就是她在家里面出去放羊,然后铺一个羊皮,她最开心的事就是铺一个羊皮在草坪上,一边看着她的羊一边唱歌,然后休息的时候可以写诗。她是一个诗人,她写了很多诗。所以在那个段落里,本来老人家要唱,但是我突发奇想,有没有可能不唱,然后就念。当老人家念她那首歌的时候,当时觉得热泪盈眶,因为她是写诗的,她用蒙语来朗读,是发自内心地去说的,让你的情感觉得不容分说的美。
记者:你是民族乐器世家出身,然后又去当了摇滚乐主唱,转了这么一大圈又回到民族音乐、世界音乐这部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经历,在其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吴彤:我总在问自己,就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或者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其实就是按禅宗的方式来讲,随时找当下自己的起心动念。说白了,就是要跟着自己的热情去做事。就像当初我明明可以在音乐学院留校做一名老师,找一个很稳定的工作。可是我当时想,我还有那么多的舞台,那么多的音乐,把时间放在讲台上可能会误人子弟。后来做摇滚,做了十年,终于可以出头了,又离开了乐队。为什么不踏踏实实做一个主唱呢?因为我已经看得见所谓“成功”的样子了。现在做笙的研究和演奏,因为我还是保留着对传统文化的眷恋,这仍然是兴趣使然。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做了一件事,又做另一件事,实际上从我来讲,我从来没放弃过任何一件事,我只不过对新的东西感兴趣,但新的东西其实会用到我以前累积的部分。比如说我吹笙,当我学习摇滚乐的时候,其实我吹笙的方法也变了。我后来唱歌的气息,对我笙的演奏其实也不同,而所有的这些音乐的经历,生活的经历,其实都变成我写歌词的人生经历,加在一起那就是我。所以为什么一定要做一个演奏家、一个教师、一个主唱,或者做一个什么所谓名人,名人是什么?我觉得这个特别的奇怪,因为人就是人,只不过是可能被大家知道的多一点而已。有些人一直在想,我现在热度有点低,一定要搞一点动静,搞出一点什么让大家再重新关注。然而,当你被关注的时候,就意味着所谓现在的点击量、热度,就意味着当你没有这种内在的真实内容的时候,就会变成凡夫俗子,像泡沫一样,没有价值。所以我就是一直沿着心的感受在走这条路。
记者:所以说看似你在不同身份之间转换,实际上内心有着恒定不变的信念。
吴彤:是的,如果说什么东西没有变,就是凭着自己的感觉,不违背自己的意愿。我现在多一点时间放在笙的研究上面,并不意味着不唱歌,不写歌,去年我出了笙的专辑《音乐云》,唱的专辑《唱歌魂》,一本书《吴彤们》,这三个出版物在一起其实表达我现在的一个状态,只是我没有办法同时做两三件事,一分心的话就做不精。
记者:现在你沉下心来做笙的研究和演奏,对民族音乐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像笙这样的古老乐器未来将向何处去?
吴彤:我觉得笙这个乐器,其实是对现代人的一剂良药,它可以给浮躁、快速的社会带来一种慢速度的艺术上的平衡。好像是我们祖先给我们的一份礼物一样。所以我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透过笙这样历史悠久的乐器,能够触摸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但是这件事不是一个人能干的,我只推开一扇窗,或者推开一扇门,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进来。
记者:最后我还有一个问题,也是代表很多网友来问的。就是2000年热播的电视剧《春光灿烂猪八戒》,这是我们80后当年特别喜欢的一部剧,里面两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卷睫盼》、《好春光》,后来才知道都是你演唱的。特别是《卷睫盼》现在保存下来的只有一个残缺的版本,所以很多网友希望你能再录一版。
吴彤:这两首歌当时真的没想到,多少年后成了一代人的回忆。我答应你,这两首歌重新编曲可以提上日程了。《好春光》是我一个人唱的,这个还好办能决定,但是《卷睫盼》是跟陈琳合唱的,陈琳的声音太好了,很可惜她去世了。我希望网友们也能多提意见,怎么改,是完全按照怀旧的音色,甚至配器一成不变做成完整版,还是说我们加入一些新的部分,包括《卷睫盼》的女生部分谁来唱。既然大家都觉得这是回忆的一部分,我很愿意为大家把这件事做好。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