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别急着送孩子学乐器,接受音乐教育的路多着呢

来源:文汇报   编辑:刘昊   2017-02-18 16:27:00   作者:刘昊

  “我的女儿所在小学一个班级50个孩子,其中40个都在学习钢琴。”

  “好纠结,孩子学琴那么痛苦,亲子关系也越来越差,我应该坚持还是放弃?”

  “我想让孩子学唱歌,我们两口子都五音不全怎么办。”

  ……

  常常可以听到初为父母的朋友们提出的各种关于音乐学习的咨询。学习乐器在当下中国的很多一线城市,已经俨然成为孩子的必修课。

  每个孩子学习音乐的行为背后都有其父母不同的考虑。

  但音乐学习究竟学什么?如何衡量一位音乐教师的能力与水平?孩子又该怎么学呢?

  孩子什么时候适合学琴,家长你会判断吗

  音乐,是人类表达世界的一套符号系统,跟人类的文字和语言相似,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地区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文字、语言、思维方式和千差万别的音乐文化。大家都知道,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往往是通过对话、识字、阅读完成的,而音乐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情感和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

  若将语言与音乐这两个不同的符号系统做个类比,语言之于音乐,就是文字之于音符,阅读之于读谱,朗诵之于歌唱。由此看来,音乐比语言还多了更为复杂的一个层面,那就是乐器的演奏。乐器弹奏需要将阅读到的符号通过手或口的肌肉控制和协调,经过感情的加工处理,落实到某件乐器上让其发出乐音。

  爸爸妈妈们不妨回忆一下我们孩子学习语言的过程吧。自出生开始,大人们不停地对孩子说话,给孩子创设不同的生活语境长达1年左右的时间,孩子从单音的ba,ma逐步会说出词组、长短不一的句子。而在之后教孩子学习认字和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常常会给孩子购买大量的字卡、图片,孩子们在3岁前总是饶有兴致地看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过渡到“画字”、认字,写字的阶段、最后形成了阅读和书写的能力。

  最近热播的电影《降临》讲述了一位语言学家,尝试与外星生物沟通、破解外星生物语言的故事,天才语言学家通过数月的分析、总结和认知,逐步把握了外星生物“环状”体的文字,这真实地还原了人类学习文字和交流的过程。

  所以,当我们成为了家长,为了让孩子不再对音乐感到混沌,为了让孩子变得更为聪明、更有竞争力,为了一百个学琴的理由,匆匆地把孩子送入了琴行。可是,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让一个尚不会认字的普通孩子,既没有大量优秀音乐听觉环境的熏染,又对音乐的记谱符号尚无任何概念,这时候便开始乐器技能的学习,是不是大人对孩子天性的极大压制和对孩子认知心理发展规律的极大不尊重?!

  事实上,学习钢琴的第一个半年,就需要建立起手指肚正确触碰琴键、感受手臂力量,不同手指独立按键,双手协调弹奏的能力;而小提琴等弦乐器则更是从学习初始便要靠手指和耳朵共同合作才能固定音高与音准。这些都涉及到比较复杂的精细动作技能,需要眼、手、脑、耳非常好的合作,对孩子的认知能力是有一定要求的,而每个孩子的认知发展是有差异的。

  虽然,网络上常常看到一些天才儿童在四岁,甚至更小的年龄就显露出了乐器学习方面超乎常人的能力,但对于希望把音乐作为一种素养来学习的普通家庭来说,男孩5岁半、6岁开始学习钢琴已经算比较早了,女孩也许可以适当提前些。

  不学乐器,孩子学龄前可学什么?

  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孩子不同能力发展的敏感期,不要盲目的与身边任何一个同龄的孩子做比较,

  才能准确地为孩子学琴的时间作出判断和选择:

  1、歌唱,自然赋予人类以独特的嗓音,鼓励孩子开口歌唱吧!

  孩子什么时候开始牙牙学语,什么时候就开始不由自主地歌唱了。节奏欢快的儿歌让每个天真的孩子情不自禁地扭起小屁股,他们但凡高兴就会选择歌唱,一个不知从哪里听来的旋律,配上几句自己创编的歌词,憨态可掬地唱给爸爸妈妈听,常常这是一个有了孩子的家庭最为欢欣的画面。

  作为父母,当不知道该怎么陪伴孩子的时候,跟孩子一起歌唱吧,清晨起床时、外出玩耍时、夜晚睡觉时、玩具嬉戏时,都是非常好的亲子歌唱时光。回老家探亲时,跟孩子一起唱一唱曾经自己小时候外婆教给我们的方言童谣;跟孩子玩手偶游戏时唱几首俏皮的手指歌谣;在小公园里看到小鸡小鸭时唱起模仿动物叫声的可爱歌曲;夜晚依偎在孩子的床头,唱一首轻柔温暖的摇篮曲……爸爸妈妈跟孩子之间爱的交流和传递是亲子音乐教育的第一个步骤,既让亲子关系更为温暖,又让孩子在快乐的歌声中体验音乐的快乐与奇妙。

  2、除了歌唱,选择有营养的音乐给孩子聆听吧!

  也许有的父母很犯难,自己从小就不敢开口唱歌,自觉五音不全,脑子里也几乎想不出一首像样的儿歌来唱给孩子听,那应该怎样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

  如今,信息极大的丰富,各类音乐资源如打开自来水龙头般唾手可得,电视、手机、广场、街道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快餐式音乐。天天看某部动画片的孩子看到后来一定会哼唱这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可见,孩子在一定量的刺激下,对音乐的信息是照搬全收的,模唱能力也非常惊人。

  但是,快餐终究是营养失调的,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样的音乐作为主餐来喂养给孩子?在我看来,家庭音乐博物馆可以收藏三大部分的内容,可由家长在平日的点滴生活中留心发现和积累。它们分别是:中国流传至今的母语音乐、西方文明几百年间积累起来影响全世界的艺术音乐和世界各国民间音乐。

  若要给这三类音乐再加上一个定语,那就是:节奏明快的、适合孩子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具有普适性价值的音乐。

  母语音乐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几千年跌宕起伏仍然流传至今的民族音乐。它既包括汉族的民歌小调、器乐弹奏、戏曲唱腔,也包括众多少数民族的音乐,如果是歌谣,它常常与方言联系在一起,这些音乐文化在人类族群的长期竞争中胜出,凝聚了历代先辈长期积累起来的智慧。我们生长在上海吴方言一代,总是对体现江南秀美的《茉莉花》等音乐更有亲切感一些,如若是自小在陕西长大,自然会对刚毅沧桑的《信天游》更有感情。母语音乐就如外婆家的红烧肉,承载着家乡独有的味道和文化符号,能带给孩子作为中国人文化认同的第一份感性记忆。

  西方艺术音乐是西方文明的集大成者,其结构的缜密、多声部的交织、形式的美感、逻辑的辩证影响了全球人类文化的进程,对孩子的耳朵而言,西方艺术音乐自然是宝贵的食材,在西方音乐史中,很多著名的作曲家都专门为儿童写作了音乐,如舒曼的钢琴套曲《童年情景》、比才的钢琴四手联弹套曲《音乐游戏》、德彪西的钢琴组曲《儿童园地》、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欣赏指南》等等,大家不妨先找来与孩子一起听听。

  另外,清晰细腻、明快流畅、充满天真童趣的莫扎特的作品也是儿童曲库的不二选择。家长们还可以多多留意孩子练琴曲谱上面的作品和作曲家,即便在最初级阶段的乐器教材书上,也多会安排一些将著名作曲家的作品简化改编后的曲子,编撰者的目的是既让孩子练习弹奏掌握技巧,又能形成孩子对经典作品的听觉记忆。

  爸爸妈妈可以根据孩子所学乐器的进度到网络中寻找这些作曲家的原作给孩子聆听,你会发现同一首作品不仅有不同演奏家演奏的不同版本,还有些既有乐器独奏的版本,又有管弦乐合奏的版本,同一首乐曲经由不同版本演绎,能让孩子立体的感受名曲的本来面貌和美感,形成自己主观的审美态度。慢慢的,也许你们会发现,不用别人推荐,自己或孩子总能被其中的某些作品的某种演绎所打动,这个时候,西方艺术音乐的大门也许就向您和孩子们悄悄地打开了。

  除了欧洲近几百年发展而来的西方艺术音乐、咱们本国民族的音乐,世界上还有太多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它们共同铸成了当今人类的音乐宝藏。除了当下影响力较大的美国爵士乐、还有拉丁美洲音乐、东南亚音乐、非洲音乐、欧洲民间音乐等等,这些五彩纷呈的音乐文化因为发源于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受到不同气候、不同地理环境和独特人文历史的影响与积淀,形成了节奏、旋律、织体、演奏乐器、歌唱特点风格各异的音乐果实,成为不同民族与地区的文化符号。而我们的孩子在这些音乐的熏染中,逐步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和尊重他人,学会理解何谓自己,何谓他人,何谓安身立命,何谓求同存异。这正是未来公民跨文化理解力的一种潜在积累和表达。

  (作者为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方向博士研究生、上海外国语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