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革命理想高于天

来源:文艺报   编辑:冯双白   2016-11-02 16:01:00   作者:冯双白

  看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永远的长征》,从灯火辉煌的人民大会堂走入长安街,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川流不息的车灯,照亮了这条闻名世界的大道,这一刻,恰恰是从长征之激情澎湃的文艺意象里迈入现实,才觉得长安街如此宽阔,如此畅快,如此壮观。也恰恰是现实美好生活的反衬,才更加觉得,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里长征,汇集雄浑与机智、胆识与勇气、悲苦与乐观、险阻与超迈,天地为之动容,历史为之垂首,环球为之仰视。

  《永远的长征》以高度浓缩的艺术大写意与感人至深的经典细节相互衬托,钩织起一个巨大而变化莫测的艺术空间,极具表现力地呈现出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长征胜利的凯旋高奏、抗日宣言的振聋发聩以及新时代里“长征永远在路上”等一系列沧桑历史,真情而艺术地讴歌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整个作品结构完整、构思缜密、点面兼顾、一脉贯通。四个篇章,以序《红旗飘飘》为引子,让人浮想联翩。也许年轻人并不知道,仅仅“红旗飘飘”这几个字,在那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里,就具有极大的感召力量。只要阵地在,就有红旗在飘扬;红旗飘飘,就有军号吹响,就有队伍集结;红旗飘飘,就有军心凝聚,就有人民相随。笔者认为,以《红旗飘飘》为前奏,以《不忘初心》《我们从古田再出发》《跟着你》《走好新的长征路》等一系列主题创作歌曲和情景表演为结尾,整场晚会极其准确而鲜明地点到了我们当今时代的大主题。

  晚会的四个篇章,布局十分严整。例如,第一篇章《红军不怕远征难》,从于都河突破封锁线起步,经过深情的《十送红军》演唱,经过铺陈演出的舞蹈《血战湘江》,突出了长征的艰难、失败而热切地盼望长征路上的领路人,最后以《遵义会议放光辉》结束,线条如此清晰而简洁地勾勒出长征初始阶段的革命曲折。再如,第三篇章《革命理想高于天》,从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震撼人寰的军事迁移中提取意象,从陕北红军在山丹丹花盛开之地迎接中央红军的重大历史事件中提取元素,从抗日出发地以及毛泽东长征诗词中提取艺术力量,通过舞蹈、领唱、合唱、情景表演等综合艺术形式,气势恢弘地营造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十分得体又智慧地把红军超越人类生理极限而战胜一切困难直至再次整装出发走上抗日战场的伟大历史行程,做了清晰而提纲挈领的梳理,从而为最后一个篇章奠定了极好的艺术基础。

  晚会的舞蹈创作堪称亮点。舞蹈《血战湘江》令人震惊。横贯人民大会堂巨大舞台的梯形台上,上下整整10排肩并肩紧密排列的舞者们,蹲身而舞,并利用整体的起伏、突然的四散、猛然的断裂、急速的堆积等艺术手段,充满象征意味地表现了湘江之汹涌、血战之残酷、战士之齐心、牺牲之惨烈。这是一个有着独特创意的群舞,是在极度限制之下而发挥出巨大想象力的舞蹈,是一个以“不动”表现“巨动”、以单纯烘托复杂、以有限空间营造无限想象性空间、以虚拟场景展现长征队伍崇高精神境界的舞蹈力作。其创新力之强大,为近年来所少见。另外一个舞蹈《沼泽》,则由舞蹈家山翀领衔担纲,配备着李祎然等年轻才俊,将艺术视角对准了大草地上的水国沼泽如何吞噬生命,生命又如何战胜死亡而走向升华。舞蹈利用面对观众的行军队伍,使观众的观演角度转变为沼泽内部;利用升起的水纱,钩织出沼泽深处的景象,从而把观众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一方面深刻揭示了死亡带给人的巨大恐惧,另一方面又反衬出勇敢走在沼泽最前方的女战士,如何在精神上不畏牺牲、战胜死亡的胆量和勇气。对于中国红军长征充满研究兴趣的外国学者,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挖掘,从关注到赞叹再到折服,说出了他们的认识和高度评价。美国《纽约时报》记者、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写道:“长征是鲜血和勇气、胜利和失败、绝望和希望共同谱写的史诗。无畏的牺牲织就了不朽的传奇,中国革命就以此为基础蒸蒸日上。”舞蹈《沼泽》恰恰就是这个传奇的生动艺术写照。舞蹈《泸定桥》中的独特空中之舞,构想奇妙,气贯长虹;其他各情景表演中的动作铺排,也多有讲究,为整个晚会增添了不少亮色。

  《永远的长征》的音乐创作成绩也十分令人赞叹。从《长征组歌》中选取的经典片段,当然给晚会起到了音乐艺术“支柱”的作用,但是对于新的歌曲创作却无疑提出了巨大挑战。《冷的铁索热的血》《活着走出草地》《永远的篝火》《不忘初心》《跟着你》等曲目,歌词鲜活有力,很接地气;音乐饱含深情,旋律动人。整场晚会中的舞美设计,令人拍案叫绝。多重组合、多方向运动、多视角担纲的舞美设计理念,为晚会的主题呈现提供了相当有力的保证,为伟大长征精神的艺术升华提供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毛泽东在当年红军到达陕西延安吴起镇后,在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上,热情洋溢地总结了长征:“从瑞金算起,到今天为止,我们共走了12个月零两天……已走了二万五千里,这的确是一次远征,一次名副其实的、前所未有的长征!……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永远的长征》典型性地再现长征,写意性地表现长征,站在历史制高点上赞美长征,以全人类的文明发展视角讴歌长征,是一次壮观的艺术实践,也是一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勇攀艺术高峰的大胆实践。

  长征属于全人类的精神遗产。很多世界史学家认为,中国红军的长征拉开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胜利的序幕,从这个意义上说,长征的确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毛泽东率领的中国革命队伍,来到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在此,中国共产党人发表了抗日宣言,并用爱国和革命激发起了中国人的民族主义热情。今天,我们用艺术的方式传达长征精神,就是要再次激发起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伟大情怀,迈开双腿,大步走上新的长征路。是的,比起红军们所走过的万里长征,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实在是天翻地覆了,然而,长征精神仍然是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伟大精神力量——鼓舞着我们,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人类提供全新的文明发展道路,这个新长征,无比光荣。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