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都能可视化,音乐教学呢?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张 燚 2016-10-23 10:25:00
“思维可视化”能够把不可见的思维方法、思考路径以图示的方式来直观呈现,有助于我们廓清、归纳及拓展思路,也有利于别人的接受和理解,近年来在商业、教育等领域都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思维练习都能通过“可视化”来提高效果,音乐教学呢?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听觉艺术”,但音乐仅仅是听觉的吗?音乐教学只关注听觉就万事大吉了吗?当然不是。音乐属性中的“音色”指“声音的色彩”,“色彩”一词就直接挪用自绘画,其他的“音高”、“音长”甚至“音强”也都能给人以视觉的联想。如此一来,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以听觉的方式描述图画、印象派音乐的灵感来自于印象派绘画等,这些事例就不足为奇。音乐教育,尤其是具有普遍适用性的音乐素质教育,其宗旨并不是培养音乐专门人才,而是通过音乐来培养高感性的人才,就尤其需要利用多种感觉,使课堂体验更为多元、高效和优质。
人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温度觉、运动觉、平衡觉等,如果感觉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那么某一种感觉受到刺激就能够触发其他感觉,就具备了较强的联觉能力,就会在全局思维、发散思维、完形感知、同情心、想象力、审美力等方面表现出突出优势。相反,如果感觉发展不平衡,或者感觉之间沟通不畅,就会患上感觉统合失调症,表现出多动或自闭的倾向。所以,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只关注听觉,那么听觉能力会有所提高,却恐怕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信息通道,音乐教学不仅不能拒绝,而且应该主动探索视觉的利用之道。除了教师的仪表仪态、教室的环境秩序、教学器具的美观适用这些隐性视觉教育因素外,音乐教学至少还应该开拓以下四种显性的视觉应用。
其一,音乐涂鸦。
音乐涂鸦就是听着音乐来涂涂画画。在少儿音乐课堂上,可以让孩子们把自己听到的音乐形象,用色彩、点线、图案等视觉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播放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和格里格的《蝴蝶》让学生任意涂鸦,前者的视觉表现为急促、纷乱,后者则是流畅、飘逸,学生通过涂鸦会迅速了解音乐的节奏、速度、旋律的表现方法。如果教师不说明两段音乐的标题而是让学生在音乐和标题之间连线,他们也不会出错。利用涂鸦,既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的表现手段、活跃课堂的氛围,还能够打消学生对听不懂“高深莫测”音乐的恐惧。
音乐涂鸦的另一个方向是先有涂鸦再为涂鸦编配音乐。教师可以让一位同学根据自己的感觉任意涂鸦,再请一组同学为这幅涂鸦配出音乐,然后双方交换心得体会。少儿音乐创作没有那么高深,能够现场用简单乐器、嘴巴拟声、声势来表达即可,教师如果能帮助记下乐谱更好。
其二,音乐图谱。
少儿对外面的世界体验不多,难免会出现理解音乐困难的问题,这时候利用视像来帮助他们把握作品就很有必要。比如学习歌曲《牧歌》时,让孩子看到草原的广袤、白云的梦幻、放牧者的恬然,就比单用语言描述更为有趣和有效,更容易帮孩子“入戏”。再比如学习管弦乐作品《彼得与狼》时,通过小鸟、小鸭、猫、老爷爷、彼得、狼的图片来与音乐结合,会达到轻松愉快掌握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弦乐四重奏、圆号乐器特色的效果。
图谱还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起视觉与音乐之间的联系。少儿还没有学习乐谱和视唱时,可以使用格子谱通过视觉上的长短来感知音乐的节奏;学生开始学习五线谱时,还可以利用每个人都有的手掌进行“手指五线谱”的学习,这样做形象、直观、便利,远比在谱本上数线查间有效。教师还可以结合图示来教唱形象有趣的歌谣,帮助孩子趣味掌握五线谱。对于规模较大的音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结构示意图来从整体上驾驭作品。
其三,音乐动势。
音乐指挥就是以动态视觉的形式来显现音乐的速度、节拍、起伏、强弱等要求,学生能够跟随指挥手势来协调音乐表现则是音乐教学的要求。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中,还借用了手势来进行音高教学,教师用不同的手势及高度代表唱名,学生看着教师手势的变化就可以直接唱出唱名和音高。少儿音乐教学中广泛使用的“声势教学”也和视觉有关,低音用身体下部高音用身体上部。我们还可以在地板上的不同位置标出不同音符或直接绘制大五线谱,带领学生在不同的音符上蹦蹦跳跳走走停停并唱出相应的音高;或者让同学们扮演不同音符,指挥到的那位学生即唱出相应音符的音高,从而组成一段优美的旋律。
其四,音乐戏剧。
很多音乐作品都具有角色和行动因素,这时候可以让学生设计场景、扮演角色、表演内容,甚至配上简单的舞美。比如《两只老虎》,同学们的走动、态势和表演以符合音乐情绪和内容的方式进行,少儿会非常喜欢。再比如上面的五线谱歌谣,也是一个小猫咪把小老鼠赶走、小主人给小猫咪发小红花的故事,可以用歌谣扮演的形式来展现。
音乐加上视觉,不仅不是画蛇添足,而且会更为高效:同样的知识点,同学们的理解更加深刻和丰富;在知识点之外,同学们体验和发展了其他素质。当然,在音乐教学中使用视觉不能喧宾夺主,而是要以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能以机械建立视听一一对应的直接关系为目的,而是要达到感官领域互通、提高联觉能力之目的。
孩子是以综合的方式体验音乐,也是以综合的方式表现音乐,音乐教学同样要注重感官的综合运用。总之,本文并非认为音乐只能和视觉结合或者“视觉优先”,而是意图引起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丰富多样感觉形式的关注,跨出音乐界限,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在这里,世界很大。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