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经典音乐会也可以很“潮”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李小莹   2016-09-04 11:34:00   作者:李小莹

  ——观音乐会《钢琴与打击乐的对话》

  音乐厅作为古典音乐的重要演出场所,通常被视为正襟危坐听乐的演出场所,似乎也应当理所当然地与“严肃”“端庄”等词相关联。然而,笔者近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感受了一回看起来很时尚与新潮的经典音乐演出。

  音乐会名为《钢琴与打击乐的对话》,主角是当今国际舞台上颇具影响力的年轻钢琴家王羽佳,她携手奥地利打击乐手马丁-格鲁宾格与朋友们,共同举办了这场钢琴与打击乐音乐会。开场前,舞台上摆放着一台三角钢琴,以及铜锣、钟琴、小鼓、大鼓、定音鼓、木琴、三角铁、马林巴等十余件打击乐器,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舞台上,如此的场景布置显得十分特别。

  这场貌似流行音乐派对的音乐会,所选曲目皆为现当代作曲家的经典作品。上半场的开场音乐是《为钢琴与打击乐组而作“春之祭”》。《春之祭》原本是美籍俄罗斯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一部芭蕾舞剧,作品在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脱离传统作曲技法的条条框框,被视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作品。马丁-格鲁宾格根据《春之祭》改编创作了《为钢琴与打击乐组而作“春之祭”》,作品充分发挥打击乐在音乐律动和气氛营造方面的独特作用,表达了萌动、希冀的内心活动和夸张、奇幻的现代主义色彩。

  音乐会下半场的开场曲目是巴托克的《双钢琴与打击乐奏鸣曲,Sz110号》,作品原本是为两架钢琴与打击乐器而作。为充分发挥钢琴与打击乐在音色变幻、旋律和声等方面的表现力,作曲家将作品改编为钢琴与打击乐器合奏的奏鸣曲,参与表演的音乐家有5位,复杂的节奏与织体考验了音乐家彼此的默契程度。

  对现场观众而言,大家不仅聆听了复杂多变的节奏律动与音响色彩,也观看了舞台上艺术家们丰富的肢体语言,感受到具有美好视觉效果的舞台艺术表演。音乐会的另一作品是当代作曲家约翰-波萨萨的《一种学习,一种简述》,如果仅仅从标题出发来理解,或许预想不到音乐中所蕴含的激情与活力,而现场演出却给观众带来预料之外的精彩呈现。

  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能够演奏复杂多变的节奏、织体及和声。打击乐器种类繁多,通过打击、摩擦、拍打、刮擦等手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色和节奏,营造出各种音响效果和情绪氛围,被称为管弦乐队中的“厨房声部”。“乐器之王”与“厨房声部”的结合,不仅毫无违和感,还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此外,音乐家的舞台表演也充满青春气息与活力。27岁的王羽佳不仅具备扎实的演奏功底和对音乐独到的诠释能力,还热衷于时尚和新潮艺术。舞台上,她身着鲜艳吊带大长裙,穿着12厘米的细高跟鞋,彰显着青春与时尚的气息。与其同台的马丁-格鲁宾格被称为“打击乐巫师”,身着深色短袖T恤,显得干练而精神,演奏过程中肢体动作灵活多变,豪放而不失细腻。

  掌声与欢呼是对音乐会演出的最好评价。这也令笔者不禁想起不久前听的另一场古典音乐演奏会,尽管作品和演奏家都具有一定知名度,却不易拨动现场观众的兴奋点。其实,与其抱怨经典音乐很难吸引听众,不如转换一下思路,思考如何选曲或编曲,尝试以更好的表演形式吸引听众,尤其是年轻爱乐者的关注,从而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对经典音乐的喜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