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尺八不是箫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卢旸   2016-08-25 14:44:00   作者:卢旸

  尺八,是一种源于中国类似于箫的竹制管乐器,其形制可追溯到秦汉,隋唐时成熟,以管长一尺八寸而得名。它的新月形吹口,比洞箫宽,中空,两端通透无笛塞,更无膜、哨、簧片辅助发音,全靠唇形和角度控制气流发音。宋亡崖山后尺八在故土失传,却在日本得以传承和发展。近几年,尺八再次走入国人视线。目前,中国学习尺八的人数已有赶超日本之势,技术和学术上也达到相当高度。

  从礼乐到多元化

  宋代开始,来自民间的箫、笛等乐器逐渐取代了用于宫廷雅乐的尺八的地位。唐宋时期中日文化交流频繁,尺八在日本得到传承和发展。宋朝时,日本和尚觉心将五孔尺八以及《虚铃》等曲带回日本,从此尺八在日本得以发展,并不断流传。

  “从历史发展看,尺八经历了礼乐时代、修为时代、多元化时代等三个阶段。”尺八演奏家张听说,尺八是起源于中国的礼器,礼的功能多于乐的职能;在日本僧人的推动下作为修炼工具,修为方式;20世纪60年代,尺八从日本流传到欧、美、澳洲,成为西方人最喜爱的东方乐器之一。至此尺八开始了多元化、国际化时代,也形成了独立、完整、丰富的学术和实践体系,能兼容表现古典本曲、通俗音乐、交响乐、摇滚、爵士、新世纪等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国际研究领域也习惯性地把尺八称为“shakuhachi”(尺八日文发音),它和古书上提到的“尺八”是有一定区别的,就像现在全球风靡的体育项目足球和起源于中国的“蹴鞠”也不完全等同,但也不无关系。

  2008年7月,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世界尺八大会上,张听作为惟一的中国代表出席大会,从此现代国际尺八舞台上有了中国人的身影。随着日本经济的衰退和老龄化带来的人数骤减,使尺八人才青黄不接,老一辈相继离去,年轻人学习的也渐少。经过神崎宪、冢本松韵等多位很有情怀的日本尺八传道者以及国内尺八传承者的努力推广下,目前中国学习尺八的人数已有赶超日本之势,部分研习者在技术和学术上也达到相当高度,形成此消彼长的趋势。

  本与笛箫不同脉

  “尺八与箫由于外观相似,外行人很难分辨出来,因此出现很多误会。”尺八传承人张听在乐器展上展示尺八艺术时,干脆在背板用毛笔写上“尺八不是箫”几个大字。“现在大多数网上听到的尺八音乐,比如藤原道山、佐藤康夫演奏的尺八作品,是用‘shakuhachi’(尺八日文发音)演奏的。南音洞箫曾经也被叫做尺八,或南音尺八,但是南音洞箫的英文叫做‘chiba’或‘nanxiao’。有人因为听到‘shakuhachi’的音乐,很喜欢,却因为名字误导买了‘nanxiao’学着吹。它们的区别,就像安吉白茶和福鼎白茶的差别,树种、叶形、制作工艺完全不一样,同名不同类。它们音色特点、音阶排布和演奏技术也完全不一样。”

  “但最主要还是文脉和传承体系的差异。”张听说,文学作品对箫描述最著名的是苏东坡的《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艺人多吹笛,文人好弄箫,从声音来讲,笛子比较明快,有笛膜的振动,显得华丽漂亮,适合在台上和厅堂演奏给别人听。箫带有一点文人的内敛和忧伤。尺八是礼器,蕴含出世的情怀。“当我专注于尺八演奏时,调整自身的每一次呼吸,可以很快将身、心、灵进入合一的状态。敲钟和法器都有静心的作用。尺八空灵、平缓的曲调容易让人内心澄澈,正如人们去寺院听钟其实也是一种洗礼和修行。”张听说。

  可讲究也可将就

  “尺八的制作可以将就也可以讲究。”张听介绍,尺八是世界上构造最简单的乐器,似乎随便拿个管子就可以做出来。但越简单的乐器越难做。作为艺术品的尺八制作起来复杂得超乎想象,大师做的尺八极其昂贵。用仅有的5个孔调准39个音。孔的位置、大小,管腔的容积、形状、角度,所有微妙变化全部手工完成。用不同的角度、表情、力度吹凑尺八,出来的声音是不一样的。制作者没有过硬的演奏水平是不可能做出来的。用错误的吹奏方法校准声音制作出来的尺八,用正确的方法演奏怎可能出正确的声音?制作尺八的人不多,正是因为能吹奏好尺八的人就不多。

  “一支好的尺八拥有两方面价值,一方面是艺术价值,指材质外观的形神气韵;另一方面是科技含量,要好用,好吹、音准。在日本,过得去的尺八起步价格都大几千上万元。对于初学者尝试的代价有点大。”张听拿出一支现代感极强的黑色管子,这是通过解析日本高端定制的尺八的参数、技术,最终工业化生产出的尺八。“外观去掉了尺八的艺术感,艺术价值等于零。但是内在科技含量一样,甚至还有所超越。因为工业化生产可以做到绝对标准,数据全部录入模具中,音准没问题,灵敏度很高,练手没问题,降低了尺八初学者的门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