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以东方水墨展现华乐之美

来源:中国艺术报   编辑:宋学军   2015-07-12 14:45:00   作者:宋学军

    ——听作曲家常平作品专场音乐会

  著名作曲家常平近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了一场以“东方水墨”为主题的专场音乐会。音乐会得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并被纳入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龙声华韵》系列音乐会。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林涛执棒。

  本场音乐会的亮点是常平历时十年创作完成的交响协奏套曲《东方水墨》。全曲由二胡协奏曲《天香》、琵琶协奏曲《墨章》 、古筝协奏曲《风定云墨》、笛子协奏曲《蓝莲花》4个部分组成。将4首协奏曲合为一部交响协奏套曲,常平可以说是首开先例。 《东方水墨》犹若东方黑白水墨一般的音乐画卷,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神韵。中国水墨画是由墨色的焦、浓、重、淡、清,来体现黑、白、灰不同浓淡的层次和变化,别有一番意境与韵味。而在常平的创作中,则主要通过发掘独奏乐器的声音和演奏技巧,以及在织体写作和管弦乐配器上的创新手法,呈现出交响音乐的水与墨、黑与白。乐曲或泼墨重彩,或轻描淡写,既有局部的精致与巧思,又注重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音乐会首先呈现的是常平2005年创作的古筝协奏曲《风定云墨》,乐曲取自杜甫著名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曲家在阅读“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这两句诗句时,偶得“巨风即逝,浓云如墨、山雨将至”的朦胧和稍纵即逝之意象,并立刻以破笔泼墨,恣意纵横的笔触,转换成管弦乐队苍浑奔跃的音响和跌宕起伏的气势。其中,为了增加声音的浓度和厚度,他采用和弦音程叠加的创作手法,使传统古筝的清丽音色瞬间变得粗狂和豪放,彰显了中国传统文人坦荡超然的思想境界和傲骨清风的人格魅力。

  创作于2012年的二胡协奏曲《天香》,以中国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梅”为主题。作曲家突破了西方传统奏鸣曲式的框架,在保持戏剧性张力的同时,又给独奏者留出传情表意的发挥空间,对立中求统一,冲突中谋和谐,音乐刚柔并济,浓淡相宜,张弛有度。

  下半场推出的琵琶协奏曲《墨章》和笛子协奏曲《蓝莲花》首次公演。琵琶与乐队水墨交融,相映成趣,或点或晕,或线或面,或灵动,或磅礴,信笔挥洒之间彰显君子之风、傲骨之气。此曲采用了许多区别于古典琵琶的演奏技法,对演奏家技术的精准、内心的控制以及音乐气质的表达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最后一首笛子协奏曲《蓝莲花》倾注了作曲家一年的心血,常平曾经两次改变自己的想法而重新创作,最终将作品如此命名,意在表现莲花的纯洁与高雅、清净和超然。“千百年来,蓝莲花一直被视为生命的象征,在古老的传说中,人们相信它具有再生的能量,因着它的纯洁,人们也将浪漫的情怀投掷于它神秘的身份之中,人们给了它最美的花语——‘永恒的盼望’。它是富有灵性的存在,轻栖于水上,傲视污泥,它承载着人们关于生生不息、关于圣洁的梦想与执著。”作品中独特的音乐语言、生动的审美意象,以及对竹笛传统演奏手法的突破,都给演奏家提出了新的挑战。

  如果说,充分展现东方文化的唯美与神韵的《东方水墨》,为交响乐坛再次掀起了一股“中国风”。那么,音乐会最后一曲《创世记》则是一部现代感十足的交响音乐作品。常平采用无调性12音的序列作曲方法,以音响的叠加、衍伸和音块整体推进,来表现生命“起源”的意义和造化之神的奇妙力量。

  这场中西合璧、古今贯通,兼具传统审美和现代气质的交响音乐会,无疑为中国交响音乐的创新发展又增添了一抹别样的光彩。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