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漫步

乐感是天生的吗?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虎皮纱   2015-05-24 16:36:00   作者:虎皮纱

  前两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一位网友很苦恼地表示,老师总说他弹琴没有乐感,他也不知道该怎样弹出乐感。于是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乐感从哪里来?按照那位网友的老师的做法,学生没有乐感,就批评学生,那他的潜台词就是说,乐感应该是你“自带”的,也就是天生的,或者自己学会的。我们平时也经常听到类似的说法,“这孩子很有天赋,乐感很好”,也是把乐感归为天赋。

  但是,作为一位钢琴教师,我对这个问题却有着不同看法。我认为乐感是可以教的,也就是不完全依赖天赋,可以后天培养。学生没有乐感,老师有责任把他教出乐感,而不是批评学生。

  所谓乐感,我的理解,是把声音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才能。音乐来自于生活,有乐感的人就会从乐器的声音中体会出音乐形象,有时是一种情绪——喜怒哀乐,有时是人物形象,或其它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场景。只有你感受到了音乐形象,你才算是听到了音乐,否则就只是声音而已。演奏的时候,有乐感的人能通过声音表达出自己心中的形象,这才能称为音乐演奏。

  为什么人们经常认为乐感是天生的呢?的确,有天赋的人比较容易表现出乐感,天赋可能是指耳朵灵敏、记忆力好、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表演欲强等。具备这些条件的孩子,只要让他接触到音乐,他就会自己从中吸取养分,自然而然地表现出乐感。这才给人以“乐感是天生的”错觉。其实他也是经过学习得来的,只是不用老师教罢了。

  那么对于没有全方位地具备这种天赋的学生来说,老师就可以在培养乐感方面起到更多作用了。比如训练耳朵,从学琴的第一天开始其实就在训练。我们会发现学过琴的人唱歌不会跑调,拍子也比较准,说明耳朵和节奏感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来加强。记忆力、模仿能力、想象力等都能通过学琴来提高。

  对于培养乐感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经常提示学生他在弹的东西是有意义的,也就是通过提醒来让他学会从声音当中去辨别形象,然后表达形象。平时上课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来启发学生。最开始,学生能力还比较弱的时候,可以采用老师讲故事、学生来补充的方式,讲到关键的情节,让学生想想“后面会怎么样”,逐渐地,学生对音乐感受更敏锐了,就会更多地参与进来。

  我们一直强调要学习乐理,学乐理的目的也是更好地去感受音乐、表达音乐。所以教乐理学乐理,不要止步于理论,更要注重实际应用。在平时弹奏的乐曲中,要能辨识出学过的乐理知识,能说得出为什么作曲家要这样写,有没有别的写法。理性认识要回到感性,这样一来乐感就不再停留于表面,而是变得更加敏锐深刻了。

  有的学生并不是对音乐形象没有感受,而是不知道怎样去表达。或者心里想表达,但表达得不够。这种时候老师就需要传授一些表演经验和技巧。很常见的情况是学生自己觉得做了变化,但听起来不明显。表演,常常需要带有一点夸张。自己感觉正好,别人会觉得差了一点,只有比自己想要的更多一点,听众才会感觉到位。做各种表情变化做到什么程度,就需要老师来传授。

  弹琴没有乐感,不是学生的错,而是老师的失职。所以,作为老师,不要再理直气壮地责怪学生弹不出乐感了。还是多动脑筋,想办法去帮助他弹出乐感吧。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