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亲民:少些白眼 多些善待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赵琳宇 2014-12-12 10:30:00
歌剧,经常被人们誉为艺术殿堂的璀璨明珠、舞台艺术的航空母舰。光环之“高大上”,观演之“难少贵”,让大家对歌剧,崇拜多于亲昵。在普及歌剧艺术的道路上,有很多艺术家一直在做着不懈的努力。最近在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期间,我观看了由陈蔚执导、郝维亚作曲的《大汉苏武》,再次被这些艺术家感动。
大幕拉开之前,作曲家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观众介绍了歌剧的基本概念,然后邀请乐队、演员演绎歌剧里有代表性的音乐片段,并说明作曲家创作时的用意,让观众初步感受到歌剧是如何用“音乐”来表现人物内心、推动剧情发展的。可以说,这种讲解已经从一般意义上的常识普及,提升到作品分析的高度,不但对于一些较少观看歌剧表演的观众有帮助,而且,也引起了很多乐迷,甚至是专家的兴趣。毕竟,很少人有机会能够反复多遍观赏同一台歌剧,对于这样庞大的艺术创作来说,提前介绍“预热”,既有利于观众迅速进入情境、更好领会作品意图,也对作曲家、编剧是一种延伸性的展示。
很多观众在郝维亚开始讲解之初,便低声交流:“这样挺好的”。这种由衷的肯定,或许已经超过了“这次”观演的效果,而让观众感受到歌剧和创作歌剧的“腕儿”离自己很近,很重视关心自己。这种真诚的被肯定,无疑有利于吸引更多观众亲近歌剧。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艺术工作者都做得很好,就我观戏所见,有些指挥家在挥棒之前,执意等待全场鸦雀无声,甚至不惜跟观众“较劲”。我们当然应该提倡剧场礼仪,但有些观众,尤其是“小地方”的观众,并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根本就不明白指挥家默默等待、偶尔回首“冷剜”自己一眼、摇头叹息的用意,有些观众甚至开始哄嚷“怎么还不开演”、“一点时间概念都没有”、“退票”。如果我们的指挥家能够更“亲民”一些,用更加明确的手势、或是几句简短的话语,告诉大家请安静下来欣赏音乐,或许会收到更直接的效果吧。
最近少有人称呼“高雅艺术”了,似乎注意到了这种称呼的“不接地气”,但真正要让包括歌剧在内的舞台艺术与人民大众亲近起来,就不但需要个别艺术家的持续努力,更需要每一位有机会登上演出舞台的文艺工作者的群策群力。最起码,希望艺术家以后少用一些“白眼”,对观众多一些善待。惟其如此,我们的歌剧才能不再受累于“明珠”盛名,放得下身段,进得去“小地方”,入得了大家的心。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