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蔡元培的音乐美学理论与实践

来源:中国音乐学网   编辑:修海林   2015-07-19 10:24:00   作者:修海林

  在《中国伦理学史》中,蔡元培以我国儒家伦理思想为重实践的伦理思想,“一切精神界科学均以伦理为范围”,其中“美学亦范围于伦理也”。

  蔡元培(1868-1940)先生在我国教育史上,不仅是一位为近代教育作出卓著贡献的改革家和思想家,并且还是一位在美育实践与美学理论上知行合一的教育家。纵观其一生的教育活动,可以说,蔡元培先生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中首创美育的教育家,也是近代中国教育事业中首先将美学理论付诸美育实践的美学家。蔡元培先生在近代音乐教育中作为先驱者所作的努力,是其美感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音乐美学理论的实践成果。蔡元培先生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此反映了作为美学家的蔡元培对于美学理论与教育(美育)实践关系的认识。

  一.蔡元培美育思想的形成

    蔡元培一生与教育结缘,也同时与美育结缘。蔡元培为了改造中国社会而一生投诸于教育事业,他也为了实现完全的人格教育而首先在原来的德、智、体“三育”体系中首创美育,并将美育与其它教育融为一体、协调并举。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主要是在德国留学时形成的。其中所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有德国的伦理学思想、人格主义教育流派思想、哲学美学乃至心理学思想。如果说,在教育体制的改革上,蔡元培曾试图按法国的大学制度对中国教育领域的基础方面以行政改革,反映了他心目中“样板”,那么,在教育观念上,蔡元培则更多地接受了德国学派的影响。在其美育思想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康德哲学美学、心理学思想的影响。但是,就象蔡元培素来主张熔中西文化于一炉,但从不主张全盘西化,并且从根本上重视的是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选择性吸收、消化那样,这位科举出身、曾被誉为“年少通经,文极古藻”的新学人物,虽然主动丢弃了传统中许多荒谬迂腐的东西,倡导科学和民主,向中国人灌输近代文明,对封建文化以猛烈冲击,但他并不因此而否定传统,而是懂得应当继承、恪守何种优秀传统美德。对于蔡元培这样一位真正称得上是了解和沟通中西文化的教育家来说,在他的美育思想中,中国传统重实践伦理的美育思想及其美学理论(例如孔子的乐教思想),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我们甚至可以发现,蔡元培实际上是以“桥梁”人物的身份和作用,从中国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有选择地接受西方的和中国传统的与美育相关的理论,找到两者的契合点,使之形成一种具现代意义的、新型的美育思想。

    蔡元培的人生,可谓“教育人生”;蔡元培的治学,可谓“美育为学”。美育,可以说是他一生摆脱不了和剪不断的“情结”。晚年的蔡元培,唯一深感遗憾的是事,是没有能将一直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理论“专著一书”,说此事“时往来于余心,而人事牵制,历二十年之久而尚未成书,真是憾事。”他提倡的“以美育代宗教”,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由美学家提出的人生哲学。他也曾在一篇题为《假如我的年纪回到二十岁》的文章中说,“我是将近七十岁的人了!……到四十岁,始专治美学。五十余岁始兼治民族学,……对于音乐及绘画,亦无暇练习,不能以美术上的实验来助理论的评判;实为一生的遗憾。”这里反映,在蔡元培自己看来,他一生治学最为重要的学科,就是美学。并且,他是很强调通过音乐、绘画的实践“来助理论的评价”。作为中国近代美学的先驱人物,蔡元培是重视美育(艺术)实践与美学理论的结合与互补关系的。

    蔡元培对美学研究,开始于1908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留学,他正式注册的是哲学系的学生。他在莱比锡大学重点选修的课程,是哲学和哲学史、心理学、文化史、美学和美学史,其它选修的课程,有伦理学基础、德国文学史和自然科学等。在他留学德国数年中选修的总共四十门选课中,康德及康德以后的哲学、实验心理学、美学及欧洲艺术史占有较大的比重。虽然一个人所修习的课程并不能反映其真实的知识构成,但是如果结合蔡元培以后的学术实践来看,可以反映出他于“不惑之年”的学习,是有相当的选择性的。他是将这些课程的学习,作为构成一种综合的知识结构的必要途径。

    在蔡元培以后的教育实践中,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的知识成为其美育理论的三大支柱,而以民族学和文化史的知识为辅。就象一位德国学者在分析蔡元培留德学习课程时指出的,蔡元培治教育,并不是只专教育学或心理学,“从狭义来理解教育”,而是“把教育的内容即文化道德、伦理道德,和教育方法理论即心理学联合起来学习”;“蔡元培在德国学习时善于抓信攻读那些在当时被认为是最先进的科学成果”,“他特别感兴趣的是欧洲文明怎样过渡到近代文明的这个根本问题”,“但是他最关心的当然是实现这种近代化过程在文化道德方面的前提条件。这种治学态度与看法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没有文化道德,德育方面的进步,现代化无法实现。”这位学者介绍说,蔡元培用了一切机会听当时德国的一流教授学术水平很高的课,而他所例的举五位教授,其课程都是与美学相关的。这方面的学习,对于今天从事音乐美学理论学习和研究的人员讲,都是不可缺的。这是我国近代美学先驱者蔡元培学术路程对今人的启示。

    蔡元培以教育为其人生奋斗之事业,这也决定了他对美学等相关理论的学习,是为其教育事业而服务的。从这点上说,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第一位将美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家与美学家。

  为了对蔡元培是为教育而学习美学,并且因为有美学理论为其根基而对中国近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件事有进一步的了解,这里可以提到,蔡元培在30岁时,即因维新变法运动失败而毅然抛弃京职,“而愿委身教育”,他认为变法的失败原因是“不先培养革新之人材,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此后近十年,他在绍兴办学堂,在嵊县办书院,在上海发起中国教育会、创办震旦大学,两次赴德留学等,正是实践其诺言而全力投入教育事业。因此,蔡元培在德国学习美学理论,正是为其教育实践而作的理论准备。他在德国最大的收获,可以说,一是为在中国近代教育上首创美育理论并付诸实践作了理论准备,打下丰厚的学术基础;再是通过学习寻找到其美育思想三个最主要的理论支撑点,即:美学、心理学、伦理学。

    有必要提到,蔡元培美育理论的形成,固然与赴德留学,学习西方文化有着真接关系。但是,对于蔡元培来讲,中国传统的美育理论与实践,在其赴德学习之前以及将所学理论用于回国后的美育实践中,都一直在起着重要影响和作用。他在德国留学期间完成的、在系统学习西方文化后所写的第一部著作《中国伦理学史》中,就已经将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美育理论、西方心理学知、情、意“三分说”以及伦理学与美学的关系,在一个理框架中共成一说。蔡元培作为我国近代最早了解西方、真正称得上是学贯中西的、杰出的知识分子代表,他在赴西方留学探教育路径之初,以及一生从事教育的晚年之际,恰恰都对传统乐教文化、美育思想有相当的强调,这种思想发展“心路”上“两头重”的现象,是饶有趣味的。它说明中国新型知识分子在学习西方文化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常常是作为强大的、内在的意识潜流而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