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思维的碰撞与融合
来源:中国音乐评论网 编辑:石新粉 2015-01-11 08:49:00
——论07版《原野》的舞美设计
2007年11月,在歌剧《原野》演出20周年和天津歌剧团恢复建团之际,该剧以全新的面貌在天津大剧院演出。07新版《原野》凝结了作曲家和导演20年来对它的不解情缘以及对艺术的孜孜追求,也凝结了天津歌剧团领导和演员的集体智慧。其中该版的舞美设计更是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反映了以导演总体构思为主导的舞美设计者独特的思维观念和美学观念,这种观念不是单一的线性的,而是多元的立体的,既有中国传统的又有西方现代的,既有写实的又有抽象的,既有具象的又有符号化的,这种相互矛盾相互对立、碰撞的观念经过设计师的巧妙构思被统一在歌剧这个整体中,同时又被物化成舞台空间中一些具体可感、可视的艺术形象。下面试通过对剧中一些舞美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的分析来探讨导演及舞美设计者的多元思维的碰撞与融合。
原野“原野”即未经过开垦或处于蒙昧状态的土地。为了表现原野的苍凉、渺茫、沉寂,设计师在舞台空间中塑造了多层石头台阶,在功能上它起到了增加舞台空间的作用。但从另一个思维角度考虑,在幽暗的灯光下、在大面积黑色背景的衬托下,它又可以被幻化成一望无际的阴冷的山脉,是阻挡了生存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走出去的天然屏障,也是压在人们身上的象征封建势力的重重大山。在“原野”这个舞台空间中,“一捆芦苇”的艺术形象可以说是点睛之笔,它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是“原野”的浓缩符号。它既可以作为“点”来呼应台阶的“线”,又可以“以点带面”地勾画出原野的景色,尤其在一束淡淡的聚光的照射下更烘托了原野的蒙昧、荒凉、空旷和沉寂,也赋予了整个空间一种诗意。
在“原野”这个艺术形象的塑造中,设计师运用台阶、平台、斜坡等重构舞台空间,组成了富有节奏和韵律感的艺术效果,这是20世纪以来西方表现主义舞台布景的思维观念和美学观念的具体体现,但导演和设计师又没有一味强调主观的表现而割裂舞台布景与自然的真实关系,而是在写实与写意、具象与抽象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
锁链:被认为是该剧的最大“亮点”,贯穿始终。如果说“原野”形象是对“自然空间”的再现,那么“锁链”可以说是对“心灵空间”的表现。“锁链”是具象的、写实的,是实实在在锁在主人公仇虎的手上的,同时它又是抽象的、具有象征意义的。
“锁链”可以锁住仇虎和象仇虎一样的被压迫的人的手,也可以作为分割舞台空间的条饰、中国特有的中堂的帷幔,还可以挂起秋千,在歌剧中“锁链”的形象不断地变化着形式出现,如第一幕锁链有的高悬在舞台上方,有的凌乱地堆在舞台的前缘。而第二幕描绘焦阎王家场景时,导演和设计师选取了中国传统民居中厅堂的室内布局:“一桌两椅”、中堂悬挂焦阎王的照片,“锁链”在这个场景中以落地的垂直线形式,把阎王家分割出多重空间,并在阎王的照片处以曲线形式作为帷幔出现,“锁链”不仅使人联想到中国室内的屏风和帷幔,而且形象地表现出阎王家深宅大院的阴森、恐怖和压抑。在表现形式上,锁链之间形成了直线与曲线的对比,锁链与桌椅又形成了线与面的对比,中国传统的思维和美学观念与现代的形式美感自然巧妙地融汇在一起。
更值得一提的是,锁链对人物心灵空间的表现。锁链是封建势力的象征,是人性被扭曲的体现,歌剧的主题就是在被缚上锁链与挣脱锁链、扭曲与反扭曲的矛盾冲突中得到升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多重性格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并使歌剧拥有了巨大的张力和永久的生命力。第一幕中仇虎砸碎锁链,结局时他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再戴上锁链,深刻地表达了主人公的倔强性格和痛苦挣扎,同时也表达了对于锁链以及它所代表的封建势力的憎恨和反抗。锁链的反复出现一方面说明封建势力的无处不在,另一方面代表了对人们心灵禁锢之深。“锁链”在观众的视觉和内心中一次次被呼应着、强调着、变化着,当观众对它的印象和感触越来越深时,歌剧达到高潮,无数的“锁链”随着刺耳的声音从空中掉了下来,被摔得粉碎。这时,无论是剧中的人物还是观众,身心无不释然,无不感到挣脱枷锁的畅快。因此,“锁链”形象塑造的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它对仇虎手上锁链的呼应、强化,更在于它对剧中人和观众心灵的揭示和影响。
色彩:它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原野》的舞美设计中被运用得新颖别致,彰显了色彩负载情感的作用,从而有效地烘托了艺术形象的塑造。导演及设计者在忠实于原作和观众的现代审美之间找到了契合,体现出新版《原野》的民族性、现代性和时代性。尤其是舞台灯光的设计,既有冷暖、强弱的对比,又有色调、面积的对比,还有动静、情感的对比。
1.暖金色灯光的运用
暖金色灯光在全剧中反复出现,代表着希望和光明。有时以黄昏时的偏红的金色大面积斜射过来,有时又以如豆的灯光出现;有时以追光的形式、呈淡淡的色调出现,有时还以大面积的、强烈的效果出现。如金子每次出场大多以追光的形式、呈淡淡的色调这种灯光效果出现,一方面与她的名字相符,另一方面在与大面积的黑颜色背景对比中让人感觉到主人公金子就是美好、爱情、希望,但这种希望和美好还只是隐隐约约的,而在结尾仇虎倒下去的一瞬间,一直处于舞台后方的黑色大幕忽然落下,整个舞台顷刻间沐浴在一片刺眼的暖金色中,也让舞台上的斜坡成为了铺满金色的阳光大道,寓意着黑夜终将过去、悲剧已成为历史、光明与希望同在,这时人们对希望和美好的感觉是肯定的、实实在在的。
2.多种色彩的灯光交织
表现仇虎和金子童年时光时淡绿色和粉红色灯光的使用,充分表现了人性的美好。而在描写黑森林时,多层次多角度地运用灯光,如在深兰色的夜幕下用冷灰色的光从侧面打过来,照射在白色、黑色、紫色的衣服上,给人青面獠牙之感,再加上从舞台的下方斜射过来黄色的灯光,更增添了画面的恐怖色彩,这几层灯光交叉、晃动,不仅增加了舞台的动感,而且深刻揭示出剧中人物内心的扭曲、困惑与挣扎。淡绿色和粉红色追光与冷灰色、黄色侧光的运用,使色彩在不同场景下的情感、色调、动静形成对比,也使音乐的戏剧性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剧中,色彩的设计运用除了遵循其自身的规律外,更具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是对色彩的主观运用,这种主观的表现性色彩的使用既是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识的体现,又是西方现代主义的美学价值观的体现,对同一种色彩的灵活掌握和多种色彩的对比调和、变化统一是导演和设计者对歌剧《原野》的独特感受和综合把握的结果。
当然,在舞美设计中也有美中不足,如锁链的设计运用显得过于规整,可以再凌乱一些,以增强扭曲、纠结、混沌的视觉效果。再就是舞美的悲剧色彩不是太浓,可以适当加强色彩对比和场景之间的对比。
总之,07版《原野》的舞美设计虽然极简,仅一桌两椅、锁链、秋千、石阶、芦苇、斜坡而已,可这些道具、灯光经过导演和设计者的多元思维,却拥有了非凡的效果,正可谓“笔简而意壮,景少而意长”。该剧舞美效果是导演和设计者个体的审美个性与大众的审美多样性、统一性间的多元结合,也是戏剧的表层写实形式与人物内心深层结构的时空同构。
作者简介:史新粉,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现任衡水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