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当前位置:首页 > 烟台音乐网 > 音乐论坛

略论当代语境下二胡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杨松权   编辑:乐音   2012-06-17 10:01:00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每月资
费三元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全球社会正面临着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文化变迁过程,人类文化的发展正在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竞争并且相互依存,不同文化体系相互吸收、借鉴的广度与深度正在不断加大。面对这样一个全新的文化发展时期,如何使二胡演奏艺术在上一个世纪取得辉煌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大步前进,这是当代民族音乐学家和二胡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任何一门艺术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继承、吸收和创新。在二胡演奏艺术领域,继承中国传统,借鉴吸收其它外来的音乐文化,这为二胡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源泉和动力,但它却不是发展二胡艺术的最终目的。只有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符合现代审美的、富于强烈时代精神的二胡艺术,这才是新世纪二胡音乐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
    一、技艺并重,中西兼容
    二胡演奏艺术进入现阶段,应该说在技术训练上已经日趋科学和规范。从现在年轻的二胡演奏者和专业院校的二胡学生之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二胡演奏技术的巨大发展。但时下很多民族音乐专家和学者却表现出对二胡现阶段发展的忧虑。担心年轻演奏者只重技术,而忽视传统演奏艺术和文化修养。但相反,如果只掌握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传统演奏技法,而不懂现代演奏艺术,也不可能适应二胡艺术发展的需要。因此准确的说,在当前既要重视和深谙二胡传统演奏艺术精髓,提高文化和艺术修养,同时也要熟练掌握现代二胡演奏艺术。二者相辅相成,既能保证二胡传统特色和风韵,又能开拓出更宽泛的艺术领域。纵观上世纪二胡演奏家如刘天华、阿炳、蒋风之、闵惠芬等,他们都在各个不同的二胡发展时期,既掌握当时最新的、最高难度的演奏技术,又有深厚的二胡传统演奏功底,以及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深刻领悟,才成为杰出的二胡音乐家。
    如果没有文化交流,人类社会就无法进步。音乐艺术的发展规律也是如此。二胡音乐的“中西兼容”从刘天华时代开始。在他的二胡音乐中既具民族特色,也有西方元素。自此之后的二胡音乐一直按照这样的模式发展。只是到了上世纪末,西方音乐浪潮再次席卷全球之时,二胡等民族器乐艺术受冲击非常巨大,在继承和借鉴上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不仅是二胡艺术,其它中国民族音乐艺术亦是如此。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准确、合理地找到中西音乐结合的“黄金点”,这是二胡艺术能否良性发展之关键所在。同时在继承和借鉴的问题上,一定要坚持继承为主,借鉴为辅,把西方等外来的音乐文化元素“化”入二胡音乐中。
    二、民族特色,时代精神
    二胡音乐作为音乐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与经济、政治、文化同步发展,从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二胡艺术要注重处理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现代音乐文化的关系,即努力在继承传统和创新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传统与现代并非两个对立的绝缘体,现代音乐文化若能建立在对传统音乐文化价值认同的基础上,并能与现代社会文化生活相适应,便可进而构建符合本民族发展要求的新音乐文化。二胡音乐一方面要从传统音乐的海洋中挖掘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作为传统音乐文化向现代转化的基础;另一方面从构建现代民族音乐文化的需要出发,积极开展对二胡音乐的创新和超越,在继承传统和创新上使二者保持平衡。
    因此,不管二胡音乐创作技法、演奏艺术多元化发展到何种程度,其前提还是要反映出当代中国的社会精神和时代风貌。每个不同的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时代特色,好的二胡音乐和演奏必定是和时代精神紧密相连。所以二胡音乐家要迈入现代生活,要观察、体验现代人的情感和心理,要把它升华为民族器乐的艺术语言来表现,这是实现二胡艺术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一步。
    其次,要使现代二胡音乐创作和演奏贴近生活,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和审美习惯,让二胡音乐在艺术性与平民性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探寻和研究相应的艺术手段,奉献出更多精美的,同时又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为更多人民大众所喜爱的二胡音乐作品。刘天华就主张“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因此他的十首二胡独奏曲都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同样阿炳的《二泉映月》贴近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有着很强的人民性,因而能够和听众产生共鸣,使这首作品成为二胡音乐中最著名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像《江河水》、《赛马》、《河南小曲》等等,都因为音乐来源于现实生活,因而深受大众的喜爱。
    任何艺术品种如果永远与当代人格格不入,势必会造成自身不可解脱的困境。因此现阶段的二胡艺术,尤其是作品创作必须注重生活,符合普通民众的审美特点,使二胡音乐能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三、创演结合,理论为先
    二胡艺术要想取得更大的发展,作品创作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作品对二胡艺术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回顾每一个时期二胡艺术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都是由新的二胡作品的问世所带来的。刘天华先生的十首二胡曲将二胡由民间走向了专业舞台;五六十年代刘文金先生创作的《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又将二胡演奏艺术由刘天华时代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七八十年代之后,一些新的作品和移植乐曲又将二胡演奏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由此可以看出,作品创作是二胡演奏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好的、新的作品,二胡艺术就会停滞不前。与此同时,演奏艺术的发展又能反过来促进新作品的不断出现。因此创作与演奏是互相依存、紧密相联的一个整体。
    从几十年来的二胡创作中可以看到,二胡创作队伍一是由二胡演奏家组成,他们了解乐器的性能和特点,熟悉民族民间音乐,因此在二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专业的作曲技术和理论,他们很难写出内容深刻、题材宏大的有深度的作品;另一支是专业作曲家队伍,他们都是专业作曲出身,同时又了解二胡的特点,因此在上世纪后半期创作了不少可听性强、又有深度的大型二胡作品。但也有些作曲家对二胡不甚了解,创作的作品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因此,要想在今后二胡艺术上取得发展必须坚持创、演结合,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创作出既有深度,可听性强,又能适合二胡演奏特点的二胡作品。
    现代社会中很多学科都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缺少理论的指导,实践就显得盲目和没有方向。现今二胡演奏艺术发展很快,相比之下二胡理论研究却显得落后和薄弱。和其它乐器如钢琴、小提琴、古琴等也无法相提并论。虽然现在有不少诸如演奏法之类的书刊问世,但大多是演奏心得、体会之类,而与二胡发展密切相关的表演理论(演奏技术、演奏美学、演奏心理、生理等)、史论、创作理论、教育理论、音乐评论、乐器工艺等理论显得少之又少。正如关铭先生所言:“在当今的音乐生活中,我们缺乏有胆识有见地的音乐理论家,特别是对新潮音乐的评论尤为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不说是知识结构上的不足。没有强有力的理论作为指导,我们的行为总带有盲目性。现实生活中那种‘以技代艺’、‘重技轻艺’‘重演奏轻理论’的做法,必须引起应有的重视……”理论研究的滞后,对二胡艺术的发展将带来不利的影响,必须对理论研究予以足够的重视,二胡艺术中有很多理论课题都有待研究。理论研究走在前列,才能对二胡创作、演奏、教学、制作等方面起到正确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结语
    二胡演奏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首先要立足继承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传统,传统是二胡艺术特色之根本,一旦丢弃,二胡音乐的民族之魂和风韵将会荡然无存。继承传统不仅仅要努力钻研和挖掘中国传统音乐和民间音乐,还要深谙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将二胡音乐置于传统文化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继承传统。但继承传统不等于囿于传统,还要以开放的思维去接纳、学习、借鉴、融合人类一切优秀的音乐文化成果,将其融化为二胡艺术自身的一部分,促使其不断向前发展。同时还必须跨越传统与时代的对立,在二胡音乐中注入新鲜血液与时代精神,这样才能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相互交融,从而真正实现创新与超越。
    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我们正处于一个世界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特定时代。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观念等等和上世纪相比,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二胡等民族音乐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环境中,要创造出富有时代精神,又有自身特色的音乐艺术,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站在不同的视角上来审视多元文化的长处与不足,创造出适应不同文化背景、多种风格并存的现代二胡演奏艺术,从而使二胡这件古老而又年轻的乐器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行。
                             (作者:杨松权,系浙江金华师范学院二胡教师)
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