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注册

为民生 抒民意 解民忧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投稿信箱:ytnews@dzwww.com

巴洛克时期小提琴作品特色

来源:音乐周报   编辑:马毅 崔红霞   2017-03-05 14:10:00   作者:马毅 崔红霞

  在浩瀚无边的小提琴曲库中,巴洛克时期的小提琴作品可谓特别辉煌灿烂的部分。那时的小提琴作品主要分为:由通奏低音伴奏的奏鸣曲、键盘助奏奏鸣曲、无伴奏奏鸣曲、协奏曲、组曲、无伴奏组曲等形式。

  文艺复兴音乐时期是复调音乐大行其道的时代,所有的乐器以及歌者都为了一个整体服务,所有的位格都归于整体之下。1600年以后,单声部歌剧的出现也直接导致了器乐从整体中解放出来,由于蒙特-威尔第以来的很多作曲家同时也是小提琴家,大量炫技性的小提琴作品开始出现。第一个真正的小提琴独奏片段是出现在蒙特-威尔第1607年所作歌剧《俄耳普斯》和1610年所作的《黄昏祷歌》中。他的学生们如:冯塔纳、乌切里尼、马里尼都谱写了大量的小提琴曲目,里面不乏新奇大胆创新之作。

  这一时期的乐器作品特色是,从复调的悠长旋律中解放出来,确立了通奏低音巴洛克音乐形式,小提琴作品的特色是以大量快速小音符和复杂多变的节奏型来突出炫技性。曲目以《福利亚舞曲》或《贝加马思佳》等以固定通奏低音等舞曲,或奏鸣曲和Sinfonia为主等单乐章曲目为主。

  谱例:意大利作曲家冯塔纳奏鸣曲。

  在谱例中1-8小节是典型牧歌风的旋律,在9-13小节已经开始进行较复杂的节奏变形、变奏了,并总是以5小节为单元进行对主旋律的变奏及装饰。这首作品代表了典型巴洛克早期的小提琴作品在节奏上、旋律上进行突破探索。

  巴洛克早期的奏鸣曲或交响曲和古典时期的定义有很大的不同,直到17世纪初威尼斯作曲家乔万尼-家布耶里在他多声部器乐作品中使用了”Sonata”才算是最终确定了奏鸣曲在巴洛克时期的内涵意义。多声部器乐作品是指:比如给一把或两把小提琴与通奏低音的奏鸣曲,即旋律声部和通奏低音(数字低音)声部作品。

  在巴洛克盛期1680年左右,随着音乐自然发展,奏鸣曲从单乐章发展到包含慢快多个乐章的曲式,并最终确立下来,每个乐章都表达了不同的人类情感,不同的乐章可以在同一主调或附属调上。从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柯雷利开始,奏鸣曲也有分为“教堂奏鸣曲”或者“室内奏鸣曲”。如名字一样,教堂奏鸣曲用于教堂演奏,室内奏鸣曲用于皇室和贵族沙龙室内演奏。

  协奏曲是小提琴作品最重要的一种形式。柯雷利也被称为“大协奏曲之父”,他的作品6号就是著名的为两把小提琴和乐队所作的大协奏曲。还有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最出名的六首《勃兰登堡协奏曲》都是大协奏曲里的经典之作。

  真正确立独奏协奏曲形式的是安东尼-维瓦尔第。他的《四季》小提琴协奏曲至今仍是最受欢迎的音乐会曲目之一。这个时期小提琴作品特色就是由早期探索的突出节奏多样性变化的炫技色彩发展到了更成熟的器乐曲式,如多乐章奏鸣曲和独奏协奏曲的确立,在奏鸣曲中每个乐章都将表达人类某个情感面向作为中心,而非在某一个乐句动机上进行不断的变奏。协奏曲则是小提琴独奏声部和协奏声部的彼此竞争合作,独奏声部总是充满大量华丽炫技的内容,更加突出了旋律声部的进行。

  还有一个重要的小提琴作品类型就是组曲,比如,最出名的巴赫六首小提琴无伴奏组曲。这类型组曲都源自于法国巴洛克风格——路易十四太阳王对巴洛克风格的钟爱,他个人又是个极为优秀的舞者,其宫廷乐师为他谱写了大量组曲。这一原本为舞蹈伴奏而形成的组曲,后来在德国作曲家巴赫-泰勒曼的应用下,演变成了可以单独演奏的音乐体裁形式,形成了一种比较固定的排练顺序:阿列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吉格。当然也有别的变化,比如巴赫最出名的《d小调小提琴无伴奏组曲》就是在吉格之后,再加了那首最出名的恰空舞曲。但这些舞曲都已经是高度的艺术杰作,不再适用于舞蹈伴奏,但其中各个舞曲的节奏风格还是延续其本来的节奏型及重拍特点。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巴洛克时代的小提琴作品或其他作品中,很多都是“开放式记谱”——那时很多小提琴家同时也都是作曲家,常常在写慢乐章时只记下旋律和数字低音声部,在第二次反复时,通常演奏者会自己添加很多根据自己的理解而来的花奏或装饰。惟一将所有装饰音部分完全记下来的音乐家就是巴赫,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很难找到空隙再加任何的装饰。

  巴洛克时代最初器乐作品是脱胎于单声部歌剧,所以对人声的模仿,说话一样的“诉说”,是那个时代弦乐器和音乐演奏风格最重要的特征。

  跳弓是种非常老的弓法。在17和18世纪,跳弓并不指跳起的弓子,而是指音和音之间的断开,通常没有用连弓演奏的分解和弦以及快速的重复音会使用到这种弓法。比如华特1676年的作品,维瓦尔第以及别的小提琴家都有明确提到过这种弓法,叫做“分弓演奏分解和弦”或简称为“分奏”。还有很多这种撞击,拍打式的弓法,甚至包括连顿弓都能在17世纪的小提琴独奏文献中找到。此外,还有很多不同极端的拨弦方式:在比贝尔的曲中,用拨片在指板上击打,或在1626年法里纳出版作品中和弦演奏也用此方式,包括弓子击打琴弦这个技巧,在17世纪法里纳,比贝尔和其他音乐家的作品中已经普遍使用了。

  卡罗-法里纳是蒙特威尔第的学生,他1626年出版的《怪诞随想曲》中,涵盖了无数惊人大胆的小提琴技巧,包括很多误认为是晚期或者20世纪才出现的技巧。在这本书中,他用德语意大利语两种语言写的演奏提示,是最重要的早期小提琴技巧的证明文献。他形容在低弦上进行换把有特殊的效果(那时基本都是通过E弦进行换把的):“……手朝向琴桥方向……用第三指按在给出的音符上。”关于“弓子击打琴弦”他形容:“这个音符像弓子的木头部分放在菜板上打,弓子不应静止,应该持续击打”、“弓杆应像打鼓那样跳。”

  关于“靠近琴马演奏”法里纳要求像模仿吹奏乐器,比如哨子或长笛:“像长笛一般,应该很轻柔地靠近琴马演奏,大约离琴马有一个横手指间距,安静得如同里拉琴。士兵的哨子声效果也类似,不过要用更强的力量和更加靠近琴马。”

  还有一个经常出现的巴洛克弦乐演奏的效果是弓子揉弦,本来是用来模仿管风琴颤动(Tremulanten)的。他形容:“这样有韵律性颤动持弓的手,用来模仿管风琴震音的音效。”

  马毅 崔红霞(四川音乐学院小提琴艺术研究院)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