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大众网

              用户: 密码: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论坛  会员  健康  理财  旅游  教育  校园  职场  文化  房产  汽车  公告栏  曝光台  众众微博

烟台  社区  山东  百态  环球  经济  体育  娱乐  读图  评论  视频  彩票  手机报  帮帮团  手机杂志

牟平区  龙口市  蓬莱市  莱州市  海阳市  莱阳市  招远市  栖霞市  长岛县

新闻热线:0535-6016688

  当前位置:声乐合唱类

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

来源:     编辑:刘鲁民

2011-10-07 16:57:00

烟台移动手机报 第五媒体 第一时间 彩信发送 每天两期 每月资费仅三元

移动用户发送短信QLWB10086轻松定制

各位代表、各位来宾:
    大家好!2003年,中国音乐学院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等院校民族声乐比赛”,这次我们又相聚在沈阳音乐学院,参加“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学术交流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活动的规模比较大,学院非常重视,工作开展得很好,各院校与会的专家教授们有很多。沈阳音乐学院为民族声乐事业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他们为民族声乐提供了一个平台,让大家有机会进行交流学习,互相提高。我谨在此向沈阳音乐学院领导表示感谢!他们的民族声乐系正好建立二十周年,这是一个很好的庆祝机会,祝贺他们在二十年来取得的宝贵经验和成绩!
    民族声乐(指上个世纪40 年代以来,在中国传统声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族声乐艺术)至今不过只有短短几十年的历史,在发展的历程中肯定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通过这个会,大家能够充分沟通、交流,某些不清楚的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使我们的工作继续健康前进。在今天的学术报告中,我想谈一谈中国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
    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民族声乐最早从戏曲、曲艺和民歌等中国传统民族声乐形式发展而来。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延安,毛主席发表了关于文艺工作的讲话,《白毛女》等新歌剧公演,王昆、郭兰英等老前辈是这一时期的代表。郭兰英原本是一位山西梆子的演员,她在山西梆子的基础上不断提高,逐渐发展到民族声乐的高度,在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后来出现了很多这种类型的歌唱家,例如郭颂、王玉珍、黄虹、胡松华等,他们为民族声乐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在民族声乐发展的早期阶段,出现了很多歌唱家,他们进入专业艺术学校进行系统学习。最早建立民族声乐专业的学校是沈阳音乐学院,刚才潘院长谈到沈阳音乐学院1956年建立民族声乐专业,老一辈的专家教授们在教学实践当中培养了很多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民族声乐的发展铺下了很好的路。随后,上海音乐学院也开设了民族声乐专业,王品素老师教出了才旦卓玛等一批学生,有的人甚至在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获得了金质奖章,他们为民族声乐打开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局面。到了1958年,声乐界发生了一件大事—“土洋之争”—有一批教师从国外留学归来,他们以洋唱法为基础进行教学,另外一批人则以传统唱法为基础进行教学—争论的结果是谁也没赢谁,但却使大家明白:这二者谁也不能取代谁。历史的事实证明,民族声乐具有发展的可能性,观众认可不认可,能不能贴近群众成为当时衡量声乐艺术的一个标准。
    1964年,周总理高瞻远瞩,从民族音乐发展的角度考虑,建议成立中国音乐学院。其师资力量主要来自中央音乐学院和北京艺术学院的民族音乐部分,以民族声乐、民族器乐、民族理论作曲为主要办学方向,安波、马可等著名音乐家任院长,培养出了吴雁泽、德德玛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民族声乐在这一时期发展到了一定的高度,形成了一北一南两块阵地,带动了全国艺术院校和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的发展。
    文革开始之后,中国音乐学院与其他院校合并,整个教学系统基本瘫痪。直到1980年,中国音乐学院复院以后这一问题才得到解决。学院一恢复即单独设立民族声乐系,与歌剧系并行,开始了新的进程。改革开放至今二十多年,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契机。中国音乐学院复院25年,民族声乐也发展得非常快,教师阵容越来越强,演唱民族声乐的学生越来越多。观众包括社会各阶层、各年龄阶段的人。无论是男女老少、工人、农民,还是大学生、领导干部都喜欢民族声乐,民族声乐已经成为文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20多年的过程中,很多学校都开设了民族声乐专业,设立教研室,培养出很多人才。拿中国音乐学院来说,报考的学生水平越来越高,很多人在进入大学学习以前即在中学、中专、附中经历了民族声乐的长期训练,他们的起点高,专业基础素质也很好。早期很多没怎么学过民族声乐,但嗓音条件好、舞台形象好的学生也能考进来。现在已经大不一样了,很多在校学生就参加大型演出、音乐会、出国访问、春节晚会、各类比赛等等。民族声乐在艺术领域占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舞台,对丰富人民的生活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歌颂党、歌颂祖国、弘扬主旋律、团结全国人民等方面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作为文艺的一种形式,民族声乐肩负着非常重要的社会责任。它无论对青年人还是儿童,都是一种教育。现在很多人反映儿童没有歌唱,以至于很多小学生都去唱港台流行歌曲,这无疑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负面的作用。而民族声乐高唱的是歌唱自己伟大祖国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在这一点上民族声乐是别的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设想一下,如果没有民族声乐,只有美声通俗,那我们国家声乐艺术的特色就没有了。民族声乐产生于传统声乐中,从民歌、曲艺、戏曲发展而来,它的魅力正在于其演唱方式扎根于民间音乐的沃土之中。全国各地都有地方风格浓郁的声乐形式,它们发展为民族声乐,因此民族声乐实际上也代表了国内五十六个民族,它是中华民族的乡音。民族声乐歌唱家在他国访问的时候,为海外的华人华侨们带来了民族声乐,很多人感动不已。感情是中国的感情,风格是中国的风格,尽管离开中国很久,但听到这种声音就像回到了祖国一样。
    民族声乐不仅在国内,在国外也受到广大观众的赞扬,每天都在不断诞生好的作品,国家也很重视,形势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很有利。1993年,彭丽媛在新加坡开过个人独唱音乐会,当时我作为导师参加了这次音乐会。2002年和2003 年,宋祖英在国外连续开了两次音乐会,一次在悉尼,一次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这两次演出非常轰动,观众主要不是华侨,而是代表当地主流社会的外国人。当他们听到这么美妙的歌声,反映非常强烈。当唱到《爱我中华》时,很多人都起立鼓掌。当时现场非常壮观,很多人认为“民族声乐是世界的”肯定没问题了。他们可能知道京剧,但听了那次演出以后连连说从没听过这么好的声乐。这也证明了民族声乐确实需要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2004年,在中国音乐学院四十周年校庆的时候,我们给温家宝总理写了一封信,他对中国音乐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批示,并且提出“人民需要反映生活、鼓舞人心、健康向上的音乐;民族音乐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走向世界”。就这一层面而言,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非常宽广。很多时候,当记者问我民族声乐的将来会怎样发展、会不会被流行歌曲淹没时,我的回答都是“绝对不可能,民族声乐有根,它的根就是中国传统声乐。中国人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国人喜欢民族声乐,民族声乐只能向前发展”。
    民族声乐与“原生态”
    好的形式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事情就是这样。如果不成功,想让别人批评你都很难。为什么报纸喜欢报道民族声乐,因为它已经走向世界,成为文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人关心重视民族声乐,提一点这样那样的问题,太正常了,这也是非常合理的。如果非常顺利,没有一点争论,试问这又怎么可能?争论的结果就是提高的过程。争论也好,辩论也罢,我们都是欢迎的。希望通过这些争论能使我们的理论得到长足的发展,真正推动民族声乐事业的进步。
    实际上,媒体的有些说法并不是我提的。比如“金氏唱法”,在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有人提过。我觉得很有意思,这是抬高我了。形成一个体系和唱法是高层次的目标,我认为自己还是在探索提高的阶段。我们应当明白:进入专业院校可以接受科学的唱法训练和全面素质的学习。至于“原生态”,我认为它是根,是源泉,是基础。民歌属于“原生态”,黄虹演唱的就是“原生态”民歌,后来逐渐发展成民族声乐。很多院校为民族声乐设立了学士、硕士学位,将来还会有民族声乐的博士。但如果按照某种观点,民族声乐的本科生都不必有。民族声乐与“原生态”并不隔离,它们是一条线。很多民族声乐的专业人士都下去采风,听原始民歌,进行吸收和发展创造。学校也开设了民歌课、戏曲课、曲艺课,我们必须这么做。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矛盾,学校从没有说过“原生态”不能存在,我们一直很重视传统声乐的挖掘和整理,做了很多工作。我觉得关键看观众喜欢什么?有的喜欢原始民歌,包括董华都在唱《三十里铺》的改编版本。将二者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有的媒体希望炒作,在大家关心的事上炒作。民族声乐发展这么快,这么大,被大家注意很正常。大家关心什么就炒什么,因此出现了一些不实新闻,原本不是这么回事却被炒成了这样一回事,负面效应很大。这个问题我在这里就不详细讲了。
    我还要说一句,争这个争那个,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我最不喜欢争论,最喜欢用事实说话。我们踏踏实实地干,踏踏实实地教学,求真务实地教学,一步一步、一分一秒地教学,通过你的时间把一个又一个的学生教出来了,唱好了,大家承认了,这就证明你运用了正确的理论,采用了最好的标准。除此以外,我们还说什么呢?没必要去争论。我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检验声乐教学的标准,更是声乐演唱的标准。不管用什么方法,不管用什么手段,能教出学生来你就是对的。无论何种手段,只要能达到我们的目标就行,不一定要求一个模式去教。认为好拿过去,认为不好可以不要,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凡是成功的学生都是经过实践出来的,不是争论争出来的,也不是理论宣传出来的。我非常坚信这一点。实际上很多歌手在科学的方法训练下都能得到提高,各种特色和个性都是科学的。不仅唱美声的能唱民族声乐,我在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班讲过几次课,很多戏曲演员都要来找我上声乐课,非常信服我们的科学方法。尽管他们分了很多派:梅派、程派等等,他们也都需要学更科学的方法。民族声乐对传统声乐艺术也有一个促进发展的作用,它也应当介入到戏曲、曲艺和民歌的活动中去。
    最近西北有个“原生态”声乐比赛,组委会请我去当评委,这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在那里最有地方特色的歌曲都可以听到。作为我来讲,应当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不只向前辈学习、向同行学习,也要向学生们学习。学生们不给我们上课,但给我们反馈,这也是学习。我最近教了一个新疆的男高音,他的新疆民歌很有味,我也从中学到不少。教学相长,教的同时自己也在提高,在不断反复当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科学性的问题
    我对争论不太感兴趣,我基本上不参与争论。很多记者来采访我,但最后刊登的内容经常名不符实。有的记者一再要求采访,最终我就接受了。我要求刊登的时候看一下稿件,定的标题不能动,但后来副标题被写成“美声唱法改造民族唱法”,这不是我的本意。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有的人想当然地把自己的看法拿出来,这不是事实。不清楚的可以去我们学校听听课,弄清楚了再谈自己的理解。我们讲的科学性不是美声唱法,而是我们在实践中获得的一种经验和理解。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罢,作为一个人,他/她的发生器官是一样的,科学性也应该是一样的。但掌握科学的演唱方法以后可以体现不同的个性,包括美声、民族、通俗,也包括戏曲、曲艺和各地的原生态民歌。科学有什么不好呢?它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人声发声的规律,在正确的发声方法的指导下发挥人声的潜能,让声音能高、能低、能大、能小、能明、能暗、能虚、能实、能强、能弱,表现力丰富。
    总的来讲,什么歌要求用什么方式唱。《小二黑结婚》能用美声状态去唱吗?观众会笑的。《黄河怨》用民族声乐的声音去唱吗?大家也不会接受。什么样作品会对声音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包括艺术处理、风格、表演、服装、风度、气质等等。科学性只有一个,外国人能用,中国人也能用,传统能用,现代人也能用。科学性是怎样来的?它继承民族传统声乐基础,学习总结,不断创新。当然,还有一个借鉴问题。小平同志说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后采用市场经济,我们才有今天的生活。同样,不能说科学方法是美声的,民族声乐也可以用科学方法。我们用科学方法发展的是中国音乐,而不是变成西洋唱法。
    有些人概念有些糊涂。我们借鉴西洋,但洋唱法有很多种,俄罗斯、德国和意大利都不一样,风格语言就不一样。从发声角度上来讲,我们可以借鉴,借鉴不是为了改变自己,而是为了发展壮大自己,以我为主,不断创新,使自己成为世界上最科学的训练方法。我们坚信这一点,也做到了这一点。很多人不仅仅能唱民族,也能唱美声。例如吴碧霞原本是唱民族,没接触过美声。研究生三年开始学习美声,结果在四次国际比赛中拿奖。有个巴西国际比赛评委曾说:“你的演唱方法非常好,他们是东欧唱法,你是中国的唱法,你们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戴玉强开始也是学民族的,曾经和刘辉一起比赛,都拿第一。后来唱美声作品,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结果美声成为他的主业。但最近他又出了《戴玉强中国民歌》专辑,全唱中国民歌,非常好,我还写了前言。很多外国人都问他为什么学得这么好?是在哪里学习的?他说在中国,很多外国人想象不到国内能训练这么好的美声。我们应当打破原有思维,科学性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是继承的、发展的和借鉴的。借鉴的目的不是改变自己,而是发展自己,在世界声乐之林站住脚,独树一帜,外国人承认,中国人承认。最好听的声音大家都承认,大部分人还是喜欢美的东西。科学性是经过实践证实的。我再举一个例子。1981年,意大利声乐教授吉诺贝基到中央乐团讲课,他对有些人唱美声歌曲时使劲撅着嘴不满意。当时他住北京饭店,旁边放一个专辑,他很喜欢,一问是李谷一唱的(李谷一是唱民族的)。后来李谷一从广州给吉诺贝基带了两盘带子,吉诺贝基非要给她上课。唱了半天,吉诺贝基很高兴,他称赞李谷一唱得好,声音明亮靠前,唱民歌的会笑,整个通道不在嘴,就把嘴解放了,吉诺贝基的要求全能做到。这个例子说明外国人对民族声乐的态度:只要好听就承认,而不管是什么唱法。民族过渡到美声很容易,就是语言、风格和艺术修养的不同,从技术能力上讲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科学性是各民族、各地区人都能用的,事实证明这条路走得通。
    我们应当承认科学性。现在一谈到科学性有人就觉得它会破坏民族性,实际上这是割裂开来看问题。我曾提过“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这是我自己对民族声乐的定位和方向。科学性和民族性并不矛盾。如果你的科学性做得非常好,咬字非常清晰、方便、有表现力,它们之间怎么可能会有矛盾呢?掌握科学方法可以有更好的音域、更好的声音、表达手段更多,两三个八度的音域比一个八度表现力要强很多。很多新创歌曲难度很大,如果没有科学性,这些歌曲就无法演唱。没有艺术性怎么表达深度?这些道理大家是明白的。宋祖英在维也纳开演唱会时,我坚持她唱《孟姜女》,共有八分钟,歌词外国人不懂,但唱完之后大家惊呆了,掌声如雷,音乐大家听懂了,艺术听懂了,声音听懂了。就这一点来讲,我们走路必须按自己的方式,走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的路。没有时代性当然是不行的,没有发展的东西没有生命力。传统艺术有的发展很慢,但我个人认为革命现代京剧发展得很好,《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作品表演现代题材,保留民族性的同时加快发展。现在青年一代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对美的追求不一样,对时代节奏的要求也不一样,得跟上时代。民族声乐有很多富有时代性的歌曲,例如《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江山》等作品,这些歌曲结合时代内容来演唱,对内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
    民族声乐的贡献
    民族声乐对时代有贡献。它歌颂伟大的时代,相对来说比别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更直接一些。民族声乐力求做到科学性、艺术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我们与世界接轨,拿不出一套东西是不成的,这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的,要有很深的底蕴。学好民族声乐不容易,它的训练要比美声更难。掌握民族声乐有一个民族风格的底蕴问题,如果一个人对民歌不喜欢,唱民族声乐作品肯定没味。为了增强民族声乐底蕴,就要进行中国语言的训练,中国风格的掌握,甚至要开设一定的舞蹈课。昨天在沈阳音乐学院参观表演课时,他们表演了舞蹈节目。我问潘院长他们是不是舞蹈学院的学生,潘院长说这是声乐专业的学生。民族声乐学生也可以学俄罗斯等国家的舞蹈,但主要还应该加强学习我国的民族舞蹈和戏曲。
    前几年,有几个美国专家去中国音乐学院讲课。他们问起民族声乐时,我们说民族声乐就是结合自己民族的训练方法演唱。他们很感兴趣,请董华、黄华丽和吕继红示范。他们觉得民族声乐很科学,很对,但与美声不一样。我解释说科学方法只有一个,它是工具,可以借助来表达很多作品。黄华丽唱《父老乡亲》时加了很多形体动作,中国人不仅仅听音乐,还要看,要有统一的动作表演,这是民族特色。外国专家对此评价很高,认为民族声乐有自己的体系和发声方法,和美声一样好。
    对于声乐艺术的科学性,很多人还是没有搞清楚,其实唱法就是工具,我们有七个字“声、情、字、味、表、养、象”。无论何种唱法,都应讲究科学性,但各种唱法的个性是不一样的。民族性要体现特性,体现风格,体现语言个性,体现乐感和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但为寻求不一样就不要科学,我觉得大可不必。民族声乐的声种类型有五种:真声、假声、混声、偏重真声的混声和偏重假声的混声。有的作品就是真声,比如黄梅戏、东北评戏、北方曲艺,广东粤剧是假声,青衣也是假声。彭丽媛早期用真声多的混合声;宋祖英是假声多的混合声;张也学过花鼓戏,正好是真假各半的混合声。有的人说训练出来的歌手千篇一律,但她们几个就不一样。训练方式、使用方法和训练效果是不一样的。事实胜于雄辩。那么多学生,美声、民族、通俗怎么可能一样呢?这个道理连小孩都能分辨出来,但有些人却分辨不出来,我就不能再说什么了。
    显然他是懂的,提这个目的何在?我不知道,大家可以分析分析。民族声乐在发展历程中存在各种坎坷和阻碍,但现在有这么好的环境,这么点批评也没有什么太大影响。只能说大家在注意我们。不管是不是炒作,也不管是正炒还是反炒,反正都是在宣传你。我们要用实际来战胜一切。
    其他问题
    声乐训练有三个阶段:自然阶段、不自然阶段和科学的自然阶段。我们追求的是科学的自然阶段。自然阶段是在没有正式学之前,自己找感觉唱;不自然阶段是指经过训练,打破了原来歌唱状态的自然平衡,在寻求新的平衡中寻找方法;科学的自然阶段是指找到了方法,并且运用自如,最后达到没有方法的约束,不用想怎么唱,不用想支点放哪,不用想通道怎么用,但可以准确地安放支点,正确地打通通道并按照作品内容的需要去充分地表达作品。我们提倡感觉式的启发教学,通过感觉、比喻和假设来启发学生。声乐的教学多少年来都是摸不到看不见的,一会儿找到感觉,一会儿又找不到。这种感觉不具体,用文字很难表达出来。一个人一个教法,而且每个学生的问题不一样,但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解决学生的问题。支点分中上、中下、后支点、前支点、中支点、大支点、小支点、虚支点、实支点等等,不同支点出现的声音完全不一样。我可以说支点在脚后跟,也可以说把支点放在中山装的第二个扣子上,也可以说放在后面。这些所谓的支点都是假设和比喻,都是平衡和解决字统一的部位、解决音色的部位。把这些部位弄清楚了,出来的声音就好了。把这些支点全放到通道里,发声既科学,又有字,音色解决了,平衡也解决了。我在对支点的使用上还有开贴。开贴也是支点的一种。用开贴的歌唱家有很多,像彭丽媛、张也、祖海,每个人都不一样。比如宋祖英,她在去悉尼以前的训练是全通道,但使用的是前中支点。由于长期演出,当时我觉得她得调整调整,气有点高了,气和支点有点粘上了。去悉尼前进行全通道训练,声音听起来非常通畅,她也感觉特别好。到了悉尼以后,又调回前中支点。因为全通道的下支点演唱声音比较通,但相对重一些,万一累了就唱不下去了。一调前中支点,就太省劲了,简直用不了一半的劲。演出完了之后我去后台,她说再演半场都没问题。那次用前中支点唱的,音域没问题,音色也很好听,但训练是用全通道训练的。去维也纳的时候,我感觉她的声音是假声多的混合声,低音弱、高音轻松一些,但色彩性差。怎么调整色彩呢?我建议她用开贴。一试,觉得很好,把所有歌都改用开贴演唱。音色、唱法都与原来不一样。演唱是一种平衡,这种平衡在不同的作品中有不同的效果,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
    结 语
    在此次活动之后,大家共同盼望的中国民族声乐研究会很快就将成立。原来的学会以演出为主,学术氛围不强,而中国民族声乐研究会则是以理论为主,以学术为主,民族声乐各方面的人士都可以加入进来,由小到大,求同存异,共商民族声乐大事。学术问题可以争论,但不炒作,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大家能互相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能力,使我们的事业得到发展。我们不能追求市场效应,不能为了眼前一点利益,而是要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现在有很多中国人掌握了外国声乐,用他们的音乐、他们的风格、他们的语言演唱,甚至拿奖,但中国民族声乐还没有冲出世界。等中国民族声乐冲出世界的时候,很多外国人要学中文、学中国音乐作品和演唱,参加中国比赛,我们肯定会达到这个目的。二十一世纪时间很长,中国各方面都在发展。我希望通过我们各位的努力,互相交流,把民族声乐越办越好,越办越强,使其真正走向世界,为民族声乐争光,为祖国争光,谢谢!
                                                     (金铁霖: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授、歌唱家)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线

 

6

0

1

6

6

8

8

烟台 烟台新闻 烟台大众网 中国烟台 烟台新闻网 烟台综合门户网站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