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阿玛蒂小提琴创下拍卖纪录
来源:奥地利音乐频道 编辑:乐音 2013-08-22 11:19:00
据英国媒体报道,一支1658年制造的阿玛蒂小提琴最近在英国的一次拍卖中创下纪录,价格为432000镑。
意大利的克雷莫纳(Cremona)是小提琴制作者的圣地,在一个半世纪中,在克雷莫纳制成了约两万名琴。克雷莫纳的小提琴著名制作者有三大家族:阿玛蒂(Amati)、斯特拉瓦里(Stradivari)、瓜奈里(Guarneri),他们都自成一派,子承父业,他们家族父子两代人制作的小提琴均以各自家族姓氏命名。
克雷莫纳时代是随着阿玛蒂一家的繁荣而开始的。创始者是富裕的、贵族出生的安德列阿.阿玛蒂(Andrea Amati)。由于当时教堂失火,他的生卒年不详,据最新研究成果是1505-1577年。在14世纪克雷莫纳公认制琴名师是马可.普塞特(Marco Busseto)安德列阿最初是跟普塞特学习制琴技术的,安德列阿满师后,开创了独自的艺术家之路。
安德列阿对提琴木材的选择特别仔细,背板、侧板、琴颈和马都选用有火焰状漂亮的枫木,他还不辞劳苦收集面板、音柱、低音梁和提琴其他部件最适用的云衫木材。他为了寻找这种木材走遍了南阿尔卑斯山森林。
安德列阿努力制作自己的提琴,并不模仿前人。在此之前提琴注重强而威严感的音,而安德列阿努力发出甘美而柔和的音色,因此,他的琴外形略小,面板隆起相当高,面板振动不充分,声音也没有充分发出,但音色柔和而清澄。最初乐器涂以暗红色的漆,后来他改为涂以较厚的暗黄色或淡褐色的漆,这种漆都有漂亮的光泽。遗憾的是,现存的安德列阿.阿玛蒂乐器并不多,确认是他制作的乐器只有标签上注明1551年的两把小提琴。
安德列阿死后由儿子安东尼奥(Antonio)和捷洛拉莫(Girolamo)继承父亲的作坊。起初两人一起跟父亲学制琴技术,制作名琴也不比父亲差。他们对父亲的提琴进行改良,使面板的弧度稍向琴的边部扩展,使其发出的声音更甜美。他们的乐器油漆也无比美丽,初期是厚厚的赤褐色漆,后来改为薄薄的桔黄色漆。当时,人们都认为弟弟制作的乐器比其兄出色。捷洛拉莫的第五个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尼古拉,他使阿玛蒂学派名声更提高了一步。
尼古拉.阿玛蒂(Nicola Amati)生于1596年9月3日,死时88岁。尼古拉不仅是阿玛蒂学派最杰出的艺术家,而且培育出许多富有天才的学生,给克雷莫纳学派很大影响。他开始跟父亲学习制作提琴,后来开创了自己的道路。起先制作出提琴能发出清澄的音色,得到很高的评价。但随着演奏技术的进步,他领悟到提琴要发出穿透力强的声音。他在保持柔和音色的同时,寻求响亮的音量。他认为提琴要具有夜莺一样出神的音色,同时又必须要具有张力的音量。经过几年不断的试制,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制作出的小提琴不仅满足了当时音乐家的最大要求,而且也能适应全盛时期的理想。当时,他制作的小提琴被称为“大型阿玛蒂”。这些小提琴至今仍为演奏家,特别收藏家所觅求的。
这种小提琴略大,面板隆起相当高,正中非常厚。拱起部在边缘处突然平坦。尼古拉为此要达到两个目的:使上两根弦具有银铃般的音色,穿透力强且较庄重,使其与较响的下两根弦的音色能很好地协调,不至于有不自然的感觉。“大型阿玛蒂”的发音力度对今天的提琴演奏家而言尚不足。而且人们认为这种小提琴还不能满足现代演奏的所有要求。当时所谓小提琴协奏曲,并非是与现代化大编制交响乐队协奏。现代的小提琴协奏曲是独奏小提琴包含在交响弦乐曲之内的风格,当然在这种场合下,“大型阿玛蒂”就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了。但是,对原来意味下的协奏曲而言,这种乐器已经可以充分发挥它的效果了。
总之,“大型阿玛蒂”从外型而言,可称是小提琴制作技术的奇迹:豪放的f孔,雕刻得很大气的琴头,极其优雅,用材精良。琴漆呈带褐色的黄色,发光而透明,从中间看像火焰向上燃烧,无与伦比的优美。
尼古拉.阿玛蒂还具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众多的学生。其中有几位后来成为与他同样优秀的制琴师。其中有远远超过他,开创了独自道路的人,他就是安东尼奥.斯特拉瓦里(Antonio Stradivari)。还有与阿玛蒂学派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瓜奈里学派创始人安德列阿.瓜奈里(Anderea Guarneri)。
尼古拉.阿玛蒂的9个子女中,只有儿子基洛拉莫(Girolamo)成为提琴制作师,基洛拉莫不仅制作小提琴,还制作非常出色的大提琴,但不如其父亲。
责任编辑:刘鲁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