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题是“在舞蹈庆典中稳步发展”,由曾经两度执棒的拉脱维亚指挥大师马里斯-杨松斯指挥。杨松斯的指挥风格热情洋溢,对音色的追求在当代可谓独领风骚,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表现总会让观众沐浴在热烈和愉悦的气氛之中。曾经两度指挥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经历给了这位指挥家丰富的面对新年第一场音乐盛宴的经验,尤其是2012年的第二度合作,杨松斯与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可爱的孩子们精妙默契的合作更是令人印象深刻。而当面对2016年的第三度执棒时,杨松斯首先想到的还是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在这场音乐会上,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将会为大家演唱约翰-施特劳斯的《快乐的歌手法兰西波尔卡》和约瑟夫-施特劳斯的《假日旅行快速波尔卡》。此外,2016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值得人们关注的还有三位首次登台的作曲家:开场将上演罗伯特-施托尔茨的《联合国进行曲》;而下半场中,我们将欣赏到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的《西班牙圆舞曲》以及老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的《维也纳的舞会场景》。施托尔茨是一位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家,1975年才逝世的他可以说是一直活到了距离我们很近的年代。他曾经在美国居住过六年(1940-1946),这期间,联合国成立,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他会创作出这首《联合国进行曲》。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是一位我们非常熟悉的法国作曲家,他的《溜冰圆舞曲》让我们耳熟能详。而即将上演的这首《西班牙圆舞曲》听起来与艾玛纽埃尔-夏布里埃的《西班牙狂想曲》如出一辙,将带给大家异域气息,值得关注。老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是经常出现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并且曾经担任过维也纳爱乐乐团首席指挥的小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的父亲,作为奥地利小提琴家、指挥家和音乐教师的他似乎在作曲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因而当音乐会上响起他的《维也纳的舞会场景》的时候,我们也终于可以揭开他的神秘面纱。此外,2016年还是施特劳斯家族最小的成员爱德华-施特劳斯逝世100周年,因此在这场音乐会上,杨松斯为大家带来了由他创作的《特快邮车快速波尔卡》和《激动万分快速波尔卡》,虽然没有出现大家千呼万唤的圆舞曲,但还是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指挥介绍:
马里斯-杨松斯(拉脱维亚语:Mariss Ivars Georgs Jansons,1943年1月14日-),生于拉脱维亚里加。
杨松斯童年时跟随父亲学习小提琴,并在里加歌剧院里度过了美好的童年。1946年他的父亲获得国际指挥比赛第二名,而被前苏联指挥大师穆拉文斯基(Yevgeny Mravinsky)选中作为其在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助理。
1956年举家迁往列宁格勒,杨松斯自此在列宁格勒音乐学院主修钢琴和指挥专业,同时他的小提琴水平仍旧是学校最棒的。以优异成绩研究生毕业的杨松斯,1969年得到了去维也纳音乐与艺术大学留学的机会。在留学期间,他在维也纳师从汉斯-斯瓦洛夫斯基和奥斯特拉切尔,同时在萨尔兹堡,他又有幸得到指挥大师卡拉扬的点拨,并被卡拉扬选为柏林爱乐乐团的助理。
1979年,杨松斯担任奥斯陆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至2000年,在杨松斯的带领下,奥斯陆爱乐乐团从北欧一个小乐团已经跃升为国际上一流乐团。1992年,杨松斯担任伦敦爱乐乐团的首席客座指挥。1997年到2004年,担任匹斯堡交响乐团音乐总监。2001年被推举为维也纳音乐之友协会的荣誉会员,同时他也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荣誉会员。2003年,担任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2004年,杨松斯欣然接受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首席指挥的职务。至此,杨松斯成为了少有的同时担任欧洲两个顶级乐团首席指挥的指挥家。
1996年的4月25日,杨松斯在奥斯陆指挥普契尼的歌剧《波西米亚人》,在演出最后一幕时,心脏病突发,倒在了指挥台上,与死神擦肩而过。由于当时杨松斯没有选择在身体很糟糕的情况下停止指挥,造成了他日后很严重的心脏问题。此后,他一直在瑞士疗养,后来匹兹堡的外科医师在他的胸口安装了一个心脏起搏器,以帮助他的心脏正常工作。
而在1984年11月21日,杨松斯的父亲阿维德-杨松斯,在曼彻斯特指挥哈雷乐团的音乐会上,也因心脏病突发去世。当时,杨松斯正在米德尔斯堡率领奥斯陆爱乐乐团进行他们在英国的首次巡演,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他秉着对事业高度的责任意识,坚持完成了演出任务。杨松斯曾表示,由于遭受欧洲和美国的时差问题,考虑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在2004年杨松斯离开了美国的匹兹堡交响乐团。而此后,杨松斯也很少指挥歌剧。
杨松斯作风严谨,对待排练演出极度认真,自称“在向上帝借时间”的杨松斯,对音乐事业有着高度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他的音乐听起来热情洋溢、对比鲜明、自然流畅。他最擅长的是俄罗斯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中期到晚期的作品,同时,对于德奥系古典主义以及一些现代派的作品也很有建树。
很多指挥家在诠释一部作品时,总会运用一些与众不同的处理方式。而这些方式往往也会给后来的指挥家带来灵感,被后来的指挥家所效仿。
与众多指挥家一样,杨松斯在指挥时也会赋予一部作品自己的特点。比如众所周知的“拧毛巾”处理,就是在乐句结尾处突然加速,瞬间将气氛推向高潮的处理。此外,在突出节奏速度的对比变化上,以及对音色的处理上,也是杨松斯近几年很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都是杨松斯受到穆拉文斯基和卡拉扬两位大师的点拨,以及自己多年在乐坛上韬光养晦的结果。
很多人喜欢将杨松斯和当今柏林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西蒙-拉特进行对比,说杨松斯是当代的富特文格勒,而拉特是当代的托斯卡尼尼。杨松斯对这个看法不敢苟同。
对于音色上的处理,似乎是俄系指挥家比较薄弱的环节。但杨松斯的音色却一直很有自己的特点。杨松斯善于将弦乐赋予一种淡淡的忧愁感。他扩大了弦乐低声部的配器(往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通常只有6把大提琴,而2006年有8把)。可以说,杨松斯对于音色的考究,在当今指挥家中是很有特点的。
与当今很多指挥家明朗的音色不同,杨松斯的音色偏向于厚重,但铜管乐声部又不乏嘹亮,而打击乐声部与管弦乐声部的融合又非常的融洽,丝毫没有突兀或者是凌驾于乐团之上的感觉。因此,在处理浪漫主义后期作品的复杂的情感时,就更显得游刃有余。
而杨松斯指挥下的合唱团,更是有了一种神圣的味道。杨松斯的合唱团的音色空明而纯洁,细腻而富于变化,在演唱一些宗教作品比如安魂曲的时候,更突显出了一种圣洁的味道。也许,这与杨松斯从小生活在歌剧院,对人声比较敏感有关。
里加歌剧院,是杨松斯小时候最熟悉的地方,几乎是当他刚开始懂事、初步接触现实世界时,里加歌剧院就成为了他的家,他童年的几乎全部的美好回忆都留存在这里。当他的父母在舞台上排练歌剧,小杨松斯就经常留在后台玩耍,看彩排、演出,做几乎所有的事情。
有一次,歌剧院正在排练比才的歌剧《卡门》,当唐-何塞把卡门带走时,突然有一声童声尖叫起来:“住手,别碰她,她是我妈妈!”这就是小杨松斯。
1971年,杨松斯来到西柏林,参加第一届卡拉扬国际指挥家大赛。由于评委主席斯瓦洛夫斯基(此人也是杨松斯的老师)不顾众议将自己的学生Gabriel Chmura推上第一名,而杨松斯屈居第二。这件事引起了舆论上的一片哗然。前EMI艺术总裁雷格愤怒地将斯瓦洛夫斯基比作法尔扎奇(歌剧《玫瑰骑士》中的职业阴谋家)。因此,杨松斯后来有了“无冕之王”的称号。
杨松斯也是一个有时执棒,有时徒手的指挥家。在一些音乐会上,杨松斯就会选择徒手指挥,用双手塑造音乐中丰富的情感,而且更加美妙、变化多端。有时,杨松斯指挥时还会将右手的指挥棒交给左手,让右手尽情“传达感情”。这种变化的指挥方法,给了很多人深刻的印象,也让“指挥”这种看似枯燥的工作看起来妙趣横生。
据说,杨松斯能够记住每一位与他合作过的乐手的姓名。杨松斯是当今伟大的指挥家之一!
曲目单:
上半场:
Robert Stolz: "UNO Marsch";
罗伯特-施托尔茨 联合国进行曲
Johann Strauss: "Schatz-Walzer",op. 418;
约翰-施特劳斯 珍宝圆舞曲,作品第418号
Johann Strauss:"Violetta-Polka francaise",op. 404;
约翰-施特劳斯 维奥列塔法兰西波尔卡,作品第404号
Johann Strauss:"Vergnugungszug-Polka schnell",op. 281;
约翰-施特劳斯 游览列车快速波尔卡,作品第281号
Carl Michael Ziehrer: "Weana Madln,Walzer",op. 388;
卡尔-米歇尔-齐莱尔 维也纳的少女圆舞曲,作品第388号
Eduard Strauss: "Mit Extrapost-Polka schnell",op. 259;
爱德华-施特劳斯 特快邮车快速波尔卡,作品第259号
下半场:
Johann Strauss: "Eine Nacht in Venedig", Ouverture (Wiener Fassung) ;
约翰-施特劳斯 威尼斯之夜序曲(维也纳首演版)
Eduard Strauss: "Ausser Rand und Band-Polka schnell",op.168;
爱德华-施特劳斯 激动万分快速波尔卡,作品第168号
Josef Strauss: "Spharenklange,Walzer",op. 235;
约瑟夫-施特劳斯 天体乐声圆舞曲,作品第235号
Johann Strauss: "Sangerlust-Polka francaise" (Wiener Sanger Knaben),op. 328;
约翰-施特劳斯 快乐的歌手法兰西波尔卡(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作品第328号
Josef Strauss: "Auf Ferienreise-Polka schnell" (Wiener Sanger Knaben),op. 133;
约瑟夫-施特劳斯 假日旅行快速波尔卡(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作品第133号
Johann Strauss: Furstin Ninetta - Entr’acte zwischen 2. und 3. Akt
约翰-施特劳斯 轻歌剧《侯爵夫人尼奈塔》第三幕间奏曲
Emil Waldteufel: "Valse-Espana",op. 236;
埃米尔-瓦尔德退费尔 西班牙圆舞曲,作品第236号
Joseph Hellmesberger/Vater: "Ball-Szene";
老约瑟夫-赫尔梅斯伯格 舞会场景
Johann Strauss/Vater: "Seufzer-Galopp",op. 9;
老约翰-施特劳斯 叹息加洛普,作品第9号
Josef Strauss: "Libelle-Polka Mazur",op. 204;
约瑟夫-施特劳斯 蜻蜓玛祖卡波尔卡,作品第204号
Johann Strauss: "Kaiser- Walzer",op. 437;
约翰-施特劳斯 皇帝圆舞曲,作品第437号
Johann Strauss: "Auf der Jagd-Polka schnell",op. 373;
约翰-施特劳斯 在猎场上快速波尔卡,作品第373号
加演:
Johann Strauss: "Im Sturmschritt-Polka schnell",op. 348
约翰-施特劳斯 飞奔快速波尔卡,作品第348号
Johann Strauss: "An der schonen blauen Donau-Walzer",op. 314;
约翰-施特劳斯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第314号
Johann Strauss/Vater: "Radetzky Marsch",op. 228
老约翰-施特劳斯 拉德茨基进行曲,作品第2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