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A大调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
作者: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演奏: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
伴奏:Lambert.Orkis
贝多芬的第二号小提琴奏鸣曲,OP.12.2,A大调,作于1795年,共3个乐章:
1.活泼的快板,A大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由动机不同的两部分组成:前乐节由钢琴主奏,以断片动机构成,开头4小节是含主和弦的和声,其琶音各自含有上行半音阶的自由挂留音,接下去4小节动机相同,同和弦的琶音分别随伴有下行的自由挂留音。小提琴以和弦伴奏,后乐节则由16分音符构成的经过句及短旋律组成。第二主题以轻快的小提琴断奏呈示,后半动机钢琴的低八度模仿。再现部两个主题形成应答。
2.稍快的快板似的快板,A小调。钢琴独奏的行板主题略带淡淡的愁绪,第二主题多少有些赋格风格。
3.优美的快板,A大调,回旋曲式。回旋主题轻快活泼,有小步舞曲风格,这个回旋曲主题有两个副主题,两个副主题都是二段体,由小提琴与钢琴的主奏与伴奏形成对比。
演奏者简介
安妮.索菲.穆特(Anne-Sophie.Mutter)1963年生于德国莱茵菲尔顿,自幼天资超群,早年曾随赫尼希伯格(福莱的学生)学琴。七岁获全德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第一名,1974年又在另一比赛中获胜。赫尼希伯格逝世后,穆特考入阿伊达.斯托基教授所在的瑞士温特图尔音乐学院,并最终成为斯托基的学生。1976年穆特13岁时,音乐大师赫伯特.冯.卡拉扬在柏林聆听了她的演奏,兴奋异常,当即决定让她参加1977年萨尔斯堡维松艺术节的演奏会,同年又让她在夏季艺术节上演出。第二年2月,穆特有幸在音乐大师卡拉扬指挥下,由柏林爱乐交响乐团协奏,演出莫扎特《G大调协奏曲》,听众为她报以雷鸣股的掌声。数日后,她又在柏林音乐厅再次成功地演出了莫扎特《C大调协奏曲》和《A大调协奏曲》,并录制了她的第一张唱片。1979年获“年度艺术家”奖,并获德国唱片大奖(DeutscherSchallplattenpreis)。此后作为小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音乐家,频繁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地巡回演出。1990年在伦敦和斯图加特举办了“安妮.索菲.穆特音乐节”,从巴洛克时期到前卫音乐时期,多角度地展示了她的艺术才华。1995年,波兰作曲家彭代雷茨基把作品《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献给她,在莱比锡初演,这次演出为她赢得了两个格莱梅奖。穆特在从梅纽因、阿卡多、罗斯特罗波维奇等演奏家身上吸取了学到了许多有益的东西,曾被喻为成当代小提琴界的“女梅纽因”。卡拉扬盛赞穆特为“自青年梅纽因之后最杰出的小提琴天才”。1985年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授予穆特小提琴金交椅获得者称号,翌年穆特被授命为该院名誉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