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D小调第17号钢琴奏鸣曲(暴风雨)》介绍
贝多芬第十七钢琴奏鸣曲(暴风雨)(Sonate Nr.17 d-moll op.31,2“Der Sturm”(1801-02)),D小调,OP.31.2。其《暴风雨》的标题来自辛德勒当年请教贝多芬阐释此曲,贝多芬回答可以阅读莎士比亚的《暴风雨》。
这首作品充满奇异、灰暗的紧迫感,共3个乐章:
第一乐章,最慢的慢板与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在这一乐章中,速度变化异常频繁,在第一主题只有6小节之间就含有最慢板、快板、慢板。在这个整体乐章中最慢的慢板也以宣叙调式加以扩大,经过快板、慢板后,又再一次出现,使幻想性的气氛变得更为浓厚。快板部分给人以激烈的暴风雨的感觉。
第二乐章,慢板,降B大调,奏鸣曲式。这是夹在两个阴暗的乐章中间尽情叙述憧憬的乐章,两个优美的主题都不断被打断,非常抑制表情。
第三乐章,稍快的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这是以第一主题为主轴,16分音符像旋风一样发展,其主题据说是从疾驰的马蹄声的联想而来,它的不断孕育、发展具有无比的推动力。
演奏者介绍:
丹尼尔-巴伦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以色列钢琴家、指挥家。1942年11月15日生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7岁登台演出,1952年,随父母移居建国不久的以色列之港市特拉维夫。也就是在这一年,父母把他送到了欧洲的音乐之国奥地利,让他在那里接受音乐艺术方面的全面训练。来到奥地利之后,巴伦鲍伊姆进入了著名的萨尔茨堡大学莫扎特音乐学院,在这里,他跟随著名钢琴教授菲舍尔学习钢琴,跟随指挥大师马克维奇学习指挥。两年之后,他又来到法国随著名作曲教授布朗热学习作曲,再过了一年,他又考入了意大利著名的罗马圣切契利亚音乐学院,在这里,他又跟随泽基教授继续深造钢琴和指挥艺术。同年,以皇家爱乐乐团独奏家的身份在英国首次公演。1957年1月,在L.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下,于卡内基大厅演出C.C.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巡回演出,在澳大利亚、南美、远东、苏联等地与纽约爱乐乐团、柏林爱乐乐团、英国室内乐团等世界著名乐团合作演出,获得世界声誉。1962年后,专门从事指挥,1964~1975年担任英国室内乐团指挥,1975~1989年转任巴黎管弦乐队指挥。1991年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首席指挥,1992年任柏林国家歌剧院音乐指导。他还致力于促进中东和平事业。
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新一代指挥家,巴伦鲍伊姆的艺术修养是很深厚的,他有着天才的钢琴演奏技艺,同时又深通作曲法和室内乐演奏艺术,再加上他本身所具有的浪漫艺术气质,因此他总能给人以一个敏捷、精干和完好的艺术形象。他的指挥风格细腻、简洁和明快有力,从技术上来说,他的指挥棒技巧准确而有功夫,能够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都牢牢地控制住乐队。他的音乐鉴赏力是十分高雅的,因为他有着多年指挥室内乐团的经验,并以此种形式打下了他牢固的指挥业务根基。此外,他还是一位情感丰富和充满浪漫气息的指挥家,这种天生的特征是与他身上带有的犹太血统紧密相连的。
巴伦博伊姆作为现代最有影响的钢琴家之一,他在这方面所具有的意义是十分突出的,多年来,他一直利用指挥之间的空余时间来从事钢琴演奏活动,有时甚至自己边演奏边指挥乐队协奏。他是莫扎特、贝多芬、勃拉姆斯和肖邦钢琴作品的优秀诠释者,曾经录制过全套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及全套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和协奏曲以及肖邦的全套夜曲及勃拉姆斯等人的许多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