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
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于珊珊 柳瑜 烟台报道
山海为幕,非遗作章,共绘时代华彩!
为深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生机,6月20日,备受瞩目的“多彩非遗 点亮生活”2025烟台黄渤海新区首届非遗季在黄渤海新区文化服务中心一楼群艺大厅隆重开幕。烟台黄渤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烟台市文化馆、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相关负责人,区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代表、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百名学生及众多市民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为期三天(6月20日至22日)的文化盛事扬帆起航。
本次活动由烟台黄渤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烟台市文化馆指导,烟台黄渤海新区文化服务中心承办。作为新区倾力打造的首个大型非遗品牌活动,本届文化季以“多彩非遗 点亮生活”为主题,创新采用“线上展馆+直播+线下市集+互动体验+研学路线”的融合模式,精心策划十二大活动版块,致力于让非遗可观、可听、可学、可玩、可购,引领市民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鲜活魅力。
启动仪式在激昂的城市宣传歌曲《山海之城》广场舞中热烈开场,瞬间点燃现场氛围。紧随其后的非遗展演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刚劲有力的武术《武动山河》尽显中华武魂的磅礴气势;行云流水的太极《天地流韵》完美诠释动静相宜的东方智慧;清越空灵的箜篌合奏《袍修罗兰·地》仿佛穿越千年时空而来;热情奔放的锅庄舞《盛世弦韵》踏歌起舞,长袖翻飞,点燃全场,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与欢腾的盛世气象;最后,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秀《一路生花》华美绽放,完美呈现了中华多元文化的交融之美。整场展演为观众献上了一场非遗艺术的视听盛宴,也为文化季奏响了华彩序章。
启动仪式后,为期三天的文化季十二大版块活动在文化服务中心及福莱山市民文化公园全面展开,现场人头攒动,气氛热烈。非遗课堂区域座无虚席,古琴课堂内琴音袅袅,市民在老师指导下凝神习弦。
非遗大集的21个特色摊位前人流如织,汇聚了本地传统美术、工艺品、技艺及精美文创。“渔灯主题摄影展”带领市民领略独特的渔灯文化魅力;“非遗作品展”则集中展示了盘纸、缠花、掐丝等项目的精湛技艺。市民张女士带着孩子在一枚精巧绝伦的核雕作品前驻足良久,惊叹不已:“老祖宗的手艺真是太神奇了,在这么小的桃核上能雕出如此生动的雕像!”一旁的非遗葫芦烙画代表性传承人王师傅正专注地烙刻着山水图案,看到现场众多年轻人对非遗表现出浓厚兴趣,他欣慰地感慨:“看到年轻人愿意来了解、学习老祖宗的手艺,我这心里特别高兴!”
与此同时,非遗展演(箜篌、武术、锅庄舞、古琴、吕剧等专场)、非遗技艺体验(胶东花饽饽、葫芦烙画等)、非遗知识普及展板、传统书画欣赏区、非遗研学路线以及福莱山市民文化公园的大型非遗主题快闪(太极、锅庄舞、武术、民族服饰)等活动也同步开展,吸引着市民深度参与和体验。为了让更多人共享非遗魅力,还同步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文化馆”微信公众号开设了“线上非遗展馆”,市民可通过云端欣赏代表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图片、视频和详细介绍,实现“云”游非遗。
“本届文化季不仅是全区非遗精粹的集中展示平台,更是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特别注重增强全民,尤其是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认同与热爱,同时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搭建可持续的展示、交流与发展平台,矢志践行‘非遗融入生活,文化点亮新区’的美好愿景。” 这场融合传统与现代、连接线上与线下的非遗盛宴,正以其多彩魅力,点亮新区市民的文化生活。
初审编辑:邢晨
责任编辑: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