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姐和毕玉惠老人
周大姐和于家兰老人
目前,烟台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突破100万,占总人口的15.8%,且老年人口比重继续增加。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发展老龄事业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烟台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的不断增加,“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受到关注。
“居家养老”服务是通过财政资金购买服务的形式,为辖区内的老年人(重点是“三无”老人、享受低保、生活不能自理的特困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并不断增加服务内容。目前,芝罘区内153名老人享受到了这种“居家养老”服务。
17日上午9时许,记者跟随乐万家养老服务社邵主任走访了一个享受“居家养老”的老人——家住烟台民生小区的于家兰老人。于老太今年93岁了,但身子骨很硬朗,眼睛不花,口齿清晰,只是听力不好,老人的护工周大姐大声告诉她我们的来由,老人笑着说:“我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可心里头明白,吃的喝的都是政府给的,政府还派人来照顾我,小周这孩子勤快着呢,大清早的就来忙活,可从来不嫌麻烦,我早把她看成自己的亲闺女了。”
聊天的功夫,周大姐看着老太太的头发有些乱,就从抽屉里拿出梳子帮着梳理,老太太说:“这把梳子还是小周买给我的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告别了于老太,我们又跟随周大姐来到4楼毕玉惠老人的家,周大姐告诉记者,现在她同时照顾好几位老人,因为于和毕两位老人住在一幢楼内,所以照看起来比较方便,收拾完一家就惦记着去另一家看看,周大姐说:“毕大妈今年77岁,34岁那年丈夫就牺牲了,毕大妈一个人带着3个孩子,挺不容易的,现在条件好了,子女也经常过来照看,政府每月还给补助400元,毕大妈心存感激。”毕大妈见到周大姐的第一句话就是:“小周,不用天天来看我,该想想家里了。”周大姐开玩笑说:“我不是想你嘛!有点功夫就想过来看看你。”进屋后,毕大妈告诉记者,因为自己前年做过手术,所以胃口一直不是很好,“小周知道了,就经常给我熬点粥,做些容易消化的饭菜给我吃,真是个很贴心的人啊!”
据了解,自去年芝罘区成为烟台市社会化养老服务试点以来,区政府组织成立了社会化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关于加快全区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的具体实施意见》、《居家养老服务实施细则》等和和各类职责制度40多项120余条,设计了居家养老服务申请表评估表护理工分工明细表等表格,明确操作程序。此外,芝罘区还成立了隶属于区民政局的区养老服务中心,负责全区养老服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组织实施对申请政府购买服务对象进行评估。
目前,芝罘区对辖区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低于市场平均价格的居家养老服务,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生活困难的孤老遗属、省级以上称号的劳动模范、烈属、三级及以上残疾军人、百岁以上老人、扩面困难家庭等七类老人,按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两种情况,给予提供20-40小时的无偿服务,截止目前,芝罘区对服务对象累计服务近6万小时。同时,芝罘区还开通了6699999热线电话,并与当地多家律师事务所协商,在每周六上午为服务对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为养老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人性化服务。
据烟台市芝罘区民政局副局长马守宪介绍,尽管政府为居家养老服务“买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证,但是仅靠政府一方的投资主体,毕竟力量单薄,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所以,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才能使居家养老服务进一步完善发展下去。
马副局长告诉记者,针对运作过程中不少老年人对上门提供服务的护工戒备心较强这一情况,在安排服务人员时,尽可能的实行“就近原则”,即安排离服务对象居住地较近的护工上门服务,这样一来,既拉近双方的距离,减轻服务对象的防备心理,又节省了护工在路途上所耗费的时间。
另外,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大多为年龄在45岁以上的下岗失业“4050”女工,虽经短期培训后持证上岗,但却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采访过程中,马副局长提到,中国传统观念和国民收入的双重影响,决定了将来“社会化居家养老”仍会占“大头儿”,要在发展“机构养老”的同时巩固和完善“居家养老”。在以后的居家养老服务进程中,芝罘区将一步巩固居家养老服务,整合社会资源,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更多的老年朋友享受到居家养老服务带来的好处。 通讯员 金玲 见习记者 赖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