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秋萍老人的背后是获得帮助的500余名孩子的照片。记者 乔显佳摄
在记者采访过的众多慈善人士中,胶南市臧兴旺、耿秋萍这对老夫妇的行善方式比较“特别”——过去16年中,他们不仅自己救助了40余名濒临辍学的穷孩子,还动员身边人,为该市500余名穷孩子找到了资助者。
为穷孩子举办“救助派对”
7月22日,记者到耿秋萍家,看到她家几乎成了捐资助学的活动中心。小客厅的一面墙上,密密麻麻贴着500余名被救助孩子的照片。桌子上、床上到处都是有关的资料。
75岁的耿秋萍老人快言快语。她说,善举始于1991年,当时她和臧兴旺已退休,随后加入市里新成立的“关心下一代工作站”。当老夫妇把苦心收集的书包等文具送给孩子们时,许多孩子竟流下了眼泪。此后,他们的善举就一发而不可收。
为了及时了解孩子们的信息,年届七旬的臧兴旺购买了“三大件”——摩托车、摄像机、照相机。他经常骑摩托车带着耿秋萍上山下乡寻访穷孩子。用摄像机、照相机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一些影像资料深深地感动了当地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一下子就认捐了其中7名孩子。照相机则用于给孩子们免费拍照。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他们累计行程1万多公里,用掉了100多个胶卷和50多盘录像带。为500多名穷孩子找到600多名资助者,其中老夫妇救助了40余名。臧兴旺还设计了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签章的“爱心助学光荣卡”,并给资助者和被资助者每人一张写有资助钱数及缘由的收据。此举深受资助者的欢迎。
本月19日,耿秋萍又在家里为4名穷孩子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救助派对”,邀请资助方和有关领导参加。耿老介绍,2005年,为帮助一名孤儿大学生上大学,她甚至前后找到了10名资助者。
“帮助一个孩子,就少一个文盲。”耿秋萍和臧兴旺认准了这个理儿。
一个不能遵守的遗愿
采访中,两张分别摄于1994年、2002年的照片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面,耿秋萍时隔多年穿着同一件上衣。而据了解,臧兴旺更是10年不换一件褂子。
在保证吃饭之余,他们将全部退休金都捐了出去,以致在臧老去世后,只好由3个儿子每人拿出5000元,加上各界捐助的5000元才购买了一处墓穴。
2005年9月21日,臧兴旺因病去世。弥留中,心疼老伴的他留下遗愿:“以后不要管(孩子)了,牵线搭桥就行了。”但是,这样的遗愿哪能遵守啊,几天前,耿老刚刚对一名遭家庭变故的准大学生开始救助。“他还说‘你看着办吧’。”耿秋萍如此解释。
临终前完成入党心愿
2001年12月,儿子臧家伟在帮着整理学生档案时,一长溜落款为“嘉宾”的救助人,引起了他的好奇。当他问是谁时,耿老以“人家”简单回应。而实际上,在耳闻目睹之后,臧家伟等兄弟对二老的行善之举心知肚明,有时候还出资帮助他们救助更多的孩子。
每当整理500余名孩子资料时,75岁的耿秋萍老人眼睛里就会流露着宽厚和仁慈。采访中,她指点给记者看:“这个考上大学了,这个已经工作,这个也考上大学了……”
2004年12月21日,是一个令两位老人难忘的日子。上午,在胶南市人民医院保健楼的一个病房,他们完成一个夙愿。在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老干部局等单位领导的围绕下,吸着氧气的臧兴旺和老伴举起右手,庄严地宣誓入党。那一刻,时年75岁的臧兴旺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