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便民 │ 女性 | 爆笑 | 导航 | 短信 | 彩信 | 论坛

  

首页| 新闻 | 烟台 | 体育 | 娱乐 | 财经 | 便民 | 女性 | 汽车 | 房产 | 健康 | 人才 | 维权 | 图片 | 论坛

无标题文档
烟台概况
城市建设
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物产资源
城市名片
友好城市
 
港城旧事
烟台大记事
烟台古迹
典故传说
烟台风俗
工艺美术
文学作品
文化遗产
旅游景点
休闲娱乐
风味特产
烟台美食
烟台之最
数字话烟台
成功访谈
历史人物
当代名家
   
烟台风光
烟台印象
烟台老照片
   

  您的位置: 烟台风俗

胶东民俗的百年流转

2006-07-17

斗移星转一百年,不断传承着又变异着的民俗文化,变了面目,变了色彩。但是你若细心地往深里看,今天与昨天,就像一条河,流过去的水,一样是挥刀斩不断的一条长带。

  说起来,百年之间,衣着装饰的变化,男人在头,女人在脚。清朝官定的男人的发型是前额剃光,留下的头发打成一条辫子拖在背后。辛亥革命以
后,在城的人剪了辫子学洋人留起了“分头”,在乡下和城里的下等人干脆剃了光头,这风气一直到50年代还风行不辍,60年代后“分头”才渐渐在乡村中普及。穿衣戴帽的风气也很有趣,当年孙中山先生提倡过一套衣帽,后来被称为“中山装”、“中山服”,建国初期,只有脱产干部穿这种样式的衣服所以俗称“干部服”,时髦的青年,做不起全套的衣服,做一顶帽子戴着,叫做“干部帽”。女人的最大变化是彻底地抛弃了三寸金莲,走向了天足时代,作为过渡时期还曾有过“解放脚”式的坤鞋。现在男人的背后虽然早没有了辫子,市上却又有了一种童帽,后边点缀一条假辫儿,今日的时髦正追着过时事物的尾巴穷追不舍,你道可怪不可怪?

  普通百姓的一日三餐,百年间转了一个圈儿,玉米饼子扮演了由出山到极盛又终于衰落的角色。百年之前,平民的饭食以小米干饭为常食。后来,不知是何人的发现,玉米面掺了豆面十分好吃,玉米饼子很快成了众人的主食。到50年代初,描写小康生活有这样一首歌谣:“三亩地,一头驴,吃着饼子就着鱼。”这可说是大饼子的鼎盛时期。在小米饭与大饼子你兴我衰的过程中,白面一直高高在上作为富贵人家饮食的象征,“饽饽往肉里滚”,始终只是一种梦想。到了80年代,忽然为之一变,白面馍馍成了最普通的主食,大饼子咸鱼上了大宴席,吃五谷杂粮成了富有人家的时髦,从前的富家饮食与贫家糊口的东西在眼前的饮食风俗中被搞得颠颠倒倒。

  说到旧日的民居,胶东地方推崇的是“黄县的房”,黄县(今龙口市)平原一带的房舍,实际上是北京四合院来到乡村后的一种变种的形式,一般一进三间半,普通人家,二进四合,在本应是西厢地做一个很大很大的猪圈,猪圈的一头修盖茅房,家族扩大则加大进深,形成三进、四进,甚至五六进的穿堂住宅。这种房舍进了烟台城里,土洋结合又出现了许多二层楼的四合院。这种瓦房四合院,只是旧时民居的一种形式,其他如海带草房、平房、山草房,石屋子,因地制宜,各处不同。如今是经济发展,生活条件与从前大大不同,所追求的都是大房小楼,城市里又由大街小巷不知不觉间变成了大街小区,从前的一条街,一条巷,一下子都装进了一幢或几幢楼中,过些年,年轻人可能会不知道一幢楼为什么偏以一条街巷为名字。

  交通的变化简直使人将不久之前的情景都当做了梦境。半个世纪之前,烟台乡野和城镇间行进着的大型交通工具还是传统的木轮铁瓦大车,两条深深的车辙漫漫地延伸向天边。城里的街道铺着青石板,铁瓦车走来,如雷鸣一般隆隆作响。与这种大车并行的是,木轮木轴的小推车,行动起来一路响声相随,因此又名“响车子”。两匹骡子抬起的车山子,可以跋山涉水,人抬的轿子最讲规格地位。还有那么多的挑担子的远行人夹在车马队伍中一同奔波。那许多样式的交通工具一下子隐到了历史的大幕后边,只偶尔留个名儿不定安在了什么地方,如“大轿车”、“小轿车”之类,虽是车,仍是轿,坐轿车的人也和从前坐轿子的人一样,特别珍视自己的身份地位。

网站简介 - 版权声明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4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网主办 E-mail :
ytnews@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