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大学应该有条件开放课堂”,并表示将“偶尔去旁听”。 从11月5日开始,北京大学对进入教学楼的人员抽查学生证件。北大负责人表示,查验证件是为了堵住那些挤占北大教学资源的个别社会闲散人员。这位负责人称这不是刚性措施,不绝对禁止校外人员到北大旁听。但实际上,不少旁听人员确实望而却步。 对这一现象,民众有着怎样的看法?《国际先驱导报》联合新浪网进行了调查。调查中,面对“你认为大学是否应该有条件地开放课堂?”的问题,有81.74%的人选择“应该”。西安柳女士认为:“来旁听的人,学习积极性甚至比大学生都高,只是因为机缘巧合没能成为课堂正式一员。有条件开放课堂,既可以合理调配学校资源,又给了好学者一个机会,何乐而不为?” 12.6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应该”。深圳贾先生说:“这几年大学扩招严重,学校各方面资源已经紧张。学生都是交了学费的,如果允许旁听,对学生来说很不公平。” 在“如果大学有条件开放课堂,你是否会去旁听?”的调查中,80.63%的被调查者选择“偶尔去旁听”。江西阚先生很怀念在北京求学的生活,他说:“虽然我已经毕业两年,但是各方面的压力让我很怀念校园气氛。如果允许旁听,我会去。” 10.83%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不会去旁听”。宁夏谈女士说:“旁听不一定有好的效果,除非是专门想学习那个专业,或者考研。现在学校禁止社会人员旁听,我就更不去碰壁了。” 还有3.99%的被调查者选择“放弃工作,做‘专业旁听生’”。北京的王同学曾是“蹭课族”一员,他说:“现在一心考研,有课就去旁听,没课找个地方自习。我们这些考研的人都很自觉,不会干扰课堂教学,影响同学听课。” 在调查中,两位北京大学的在校生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的采访。一位严姓同学认为,北大的教学资源相对于清华、北理工来说的确紧张。比如北大的经济学院、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些课程非常热门,旁听的人很多。他表示并不完全反对社会人员旁听,但是如果学校完全开放,会给教学、后勤管理等各方面工作带来很大压力。所以,他建议根据具体课程的课容量发放听课证,统一管理。 一位姓张的同学认为直接拒绝旁听人员不应该,有违北大一贯的办学宗旨。他说:“我不久前上辅修的日语课就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前老师直接点名,不是该课堂的学生不允许旁听。这一举动甚至引起上课同学的不满。在北京大学,大多数学生尊重旁听者的权利。学生们真正有意见的是诸多旁听者带来的自习教室人多、食堂拥挤等问题。这些可以靠管理来解决。” 李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