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幕降临,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西门到念泗路另一侧几百米的路上,每隔两三步就有一家地摊。摊主看上去都在20岁左右,他们都是扬州大学的在校生。 小祖是扬大摆夜市的学生之一,她抓住了最近高校掀起“女红热”这一商机,从外面批发了一些不同颜色的毛线,拿到学校西门摆起了地摊。卖货的同时,她还热情地教同学编织,生意越来越好。小祖说,这样的经历很有意思,一方面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另一方面锻炼了自己的销售能力,当然也收获了一些利润做生活费,减轻了父母的负担。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大学生摆摊的目的在于锻炼自我、积累社会经验,时间段超过3个月的很少,纯粹为补贴家用的小本经营者寥寥无几。然而,这群特殊的摊贩看到城管队员也只能撒腿就跑。 对此,在西门对面摆摊卖旧书的小刘说,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机会不少,但途径有些窄,不是做家教就是饭店打工。小刘抓住了大学生二手书这一市场,生意还不错。但面对随时和城管“作战”,他感到精疲力竭。“刮风下雨要带大伞;收进一张假钞得郁闷一天。不过和城管相比,这些都算小事。我知道摆地摊也属于占道经营。但在我看来,校园摆摊和马路摆摊本质上没区别,学校提供场地、时间段,不过是让地摊‘规范化’。希望有关部门能为马路地摊考虑规范化。”小刘说。他还表示,摆地摊都是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进行的,如果学习成绩不能保证,那就没必要再念书了,不如直接出来摆地摊。 观察人士表示,大学生在课余开展一些社会锻炼是值得提倡的,但前提必须是保证了必要的学习时间,否则便是舍本逐末。同时学校及有关部门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使大学生社会实践规范化。 严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