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的一个同事前一段时间把房子租给了一个大四学生,前几天退房的时候发现拖欠电费了,就给那个学生打电话,结果对方口头答应给送来,却迟迟不来,再打电话过去,人家一看电话号码就从来没接过。后来通过学校找到了那个学生,她却发短信责怪起我的同事来:“就这么点事值当找学校吗?” 近几年来在大学生中出现的一些“信用缺失”现象,尽管只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所产生的“示范”效应却不能忽视。 助学贷款暴露最大信用危机 助学贷款是国家为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采取的一项措施,但出现了许多令人尴尬的事情,最突出的就是借贷不还的问题。七月中旬,工行北京分行以“债务催收公告”形式网上曝光千余名拖欠助学贷款大学生名单,广东分行随即以同样的方式贴出催债公告,10余位吉林籍毕业生的名字,也在这两份“黑榜”中出现。 目前我省已累计发放助学贷款4.9亿元,资助在校大学生7.5万人。某商业银行相关负责人曾透露,该行2000年开始开办助学贷款,承担了全省助学贷款金额的75%左右。但从反馈情况来看,还贷率只有20%。每年的毕业生在毕业后能够及时还款的只占极少数,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就消失无踪,有的干脆换了联系方式。大学生的这种行为不但破坏了自己的信誉度,而且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扫描大学生不诚信 镜头一:一个班冒出16个班长 一次校园招聘会后,某公司招聘负责人把学生简历进行统计时,惊奇地发现,一个班30人,竟然冒出了16个“班长”,剩下的全是“班干部”。新华网曾报道,招聘会前夕,很多大四学生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没能拿到相应的“硬件”,便明目张胆采取做假证的方式来“补救”。此外,校园里的“枪手”广告屡见不鲜。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样做背后存在的危机。 镜头二:未就业就毁约 大学生中任意变更、撕毁合同,特别是就业协议,不履行合同规定义务的行为时有发生。某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用人单位选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参加调查的用人单位中,每次批量招聘应届毕业生的到岗率不足70%的占了将近一半,有两成多的用人单位到岗率不足50%,学生毁约现象比较严重。 镜头三:作弊还觉挺坦然 据某高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显示:在考试前曾有过作弊动机的高达48%,预谋作弊和随机作弊的各占12%和36%。新浪网最近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表明,偶尔作一两次弊的占40.34%,经常作弊的占21.66%,公共课作弊,专业课不作弊的占8.49%,从不作弊的只占26.51%。 专家提醒 信用缺失自毁前途 长春市京华律师事务所刘千然律师表示,随意违约的行为,不仅是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而且也会使部分学校在安排学生就业工作上“恶名在外”,屡屡毁约的毕业生让用人单位失望之余明确表示,从此不到该校招聘。 吉林省润城实业总经理崔京淑表示,招聘时如果发现曾经与别的单位毁约的大学生,录取的时候会格外慎重。吉林省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则表示,那些信用缺失的大学生,就要为自己的不诚信行为付出代价,例如有银行贷款不还或耽误还款出现信用危机,势必会影响到该人在以后生活中的各类贷款,例如房屋贷款、汽车贷款、用于创业的贷款等等。 吉林师范大学邱安昌教授表示,大学生缺乏信用意识,有可能毁了自己的前途。“很多大学生考试作弊、简历作假、荣誉掺水,这些事情在其工作单位看来却是大事。所有的领导者都相信,成功取决于细节,而考察员工的时候也是很注重细节的。” 白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