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一批批大学毕业生转变观念,积极到基层建功立业。特别是一些到农村担任村官的大学毕业生,在平凡、务实的工作岗位上,既锻炼了自己,也为农村各项建设事业贡献出了聪明才智,赢得了广泛的赞誉。本期我们特别摘抄了一位大学生村官的日记,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逐渐成长、成熟的心路历程。他,就是清华大学法学院2002级本科生、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兼团支部书记、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 周倍良。
一个大学生村官的日记摘抄
2006年6月15日
缘于学生部老师的点拨,缘于学校的鼓励,也缘于自己内心深处一个建设新农村的梦,在人生的这个十字路口,在踏入社会的第一站,我选择到最基层——农村,去担任大学生“村官”。这是一个别人没做过的“吃螃蟹”的决定。对于农村的现状和即将面临的工作,可以说,我知之甚少。但清华大学许许多多前辈投身基层奋斗的鲜活事例,又让我感到不再孤单。
当然,选择到农村去工作,身上的压力还是很大的。毕竟要面对周围人的不解,还有家人的疑惑。但我想人是要有点理想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想可以干出一番事业的。
2006年9月14日
在农村,对群众开展工作切忌长篇大论、言之无物。但我们这些 “书生们”,碰到具体问题时,往往会将这些禁忌忘到脑后,喜欢滔滔不绝,舞文弄墨,炫耀一番文采。结果往往吃力不讨好,因为老百姓对这些长篇大论不感兴趣,他们最希望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前不久,在完成书记交给的《给全村村民的一封信》任务时,我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对原本简单的几件事引经据典、大书特书,洋洋洒洒几千字,结果是老百姓看了说太啰嗦、太空洞。一开始,我对这样的评价还不是很服气,但经过书记的教育和自己与村民认真的交心,我发现了自己的问题。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农村工作虽说复杂、繁琐,但其实又很简单。老百姓需要村干部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
2006年12月20日
半年过去了,我赢得了村集体的认可,村集体也乐于将各项任务交给我。虽然我是书记助理,但更多的时候也是村主任助理、社长助理、会计助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纷繁复杂的工作,使我面对着各种各样的事务和挑战。村里建了数码电影厅,我就成了电影放映员;村里举办新年茶话会,我就成了活动策划者和幕后“龙套先生”;10年一次的农业普查来了,我又成了佩戴工作证、身穿工作服的普查指导员……虽然很累,我却乐此不疲,因为我知道这些工作关系到全村村民的利益,同时我也可以在这种忙碌中学到不少知识,锻炼成长。
2007年10月20日
刚开始到农村工作时,很多人问我:“你一个学法律的,到农村能干什么?”这让我颇为郁闷。随着工作的深入,我发现法律在农村是大有用处的。因为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日益完善,农民的法治观念越来越强,农村中的纠纷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来到村里后,我很快就迎来了一个小试牛刀的机会:村集体将一起牵涉4家企业、涉案300万元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交给我来处理。于是,我便开始处理人生的第一个官司,搜集证据材料、递交诉讼状,忙得不亦乐乎。在我的努力下,案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接下来,是“两委”班子更多的信任和更大量的工作。与四道桥、大有庄村界争端的处理,土地租赁合同的起草;为使更多人学法、用法,我们还在村中办起法律夜校、法律咨询室……任务一个比一个重,但我从中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2008年12月28日
3年朝夕相处,我爱上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3年时间,我也从一名书生意气的青年学子成长为活跃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基层工作者。我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当初的诺言:用自己的知识和双手为父老乡亲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在农村的锻炼,让我明白了人生要从小事做起、从平凡做起,磨炼了我吃苦耐劳、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使我有充足的信心去面对今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与挑战。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到农村去建功立业是人生一个正确选择,农村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能获得比同龄人更多的实践机会。就像我们写给胡锦涛总书记的信中所说的那样“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80后一代,我们与同龄人一样,憧憬都市生活的繁华与舒适,渴求人生轨迹的前卫和时尚。但是,农村工作的生动实践使我们认识到,投身农业是最前卫的选择,担任村官是最热门的职业,创业农村是最时尚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