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大学生屡屡有令人震惊的新闻:先是广东药学院大四男生创业失败跳楼砸死大二女生;然后是在香港科大就读大三的内地学生尹日强玩起了失踪,躲在深圳网吧15天,让父母和学校非常担心,原因是因为在香港读书一直不适应,想逃避。接着新会女大学生李瑞甜也在返校途中神秘失踪,据称曾流露出不想读书的念头。 大学生怎么了?当自杀、失踪、退学等现象屡见不鲜的时候,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20%大学生有心理问题? 专家:是正常比例! 一项面对全国12.6万大学生的调查显示,20.3%的受访大学生有心理问题。“郁闷”、“变态”成为学生们的口头禅。2004年测评数据表明,25%的广东大学生存在心理困惑或轻度心理障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到了让人担忧的境地吗? 中山大学心理系教授高定国说,相对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其他人群来说,中国大学生自杀和心理问题比例是偏低的,只要控制在一定比例,是正常的。问题是怎样尽量降低这个比例,寻求社会更多的关注。他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整体的、社会的。首先,教育系统重视不够,片面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对高考状元过度宣扬,而高考仅仅是成才中间的一个环节而已。其次是家庭原因,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庭不关注孩子的教育,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比如打工者子女出现的问题;另一种是过度保护,家庭什么都包揽,也容易让孩子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 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的刘老师接待过很多来咨询的学生,他发现学生主要面临的是人生发展的困惑、对学习目标的迷茫和四年“混”过来的后悔与自责。他们有面对严峻就业形势的彷徨与焦虑,面对新的生活与学习方式的不适应与恐惧,面对昂贵学费和生活费的贫困生更有沉重的经济负担与心理负担。但与往年相比,这个比例并没有上升,保持在20%左右,还是在正常的范围内。 去心理咨询是“有病”? 80%美国人不定期看心理医生 华南理工大学心理咨询与教育中心的刘老师说:来咨询的同学每个工作日有4个左右,全年大约有八九百人。同学有什么心理问题和困惑会主动咨询,和前几年不一样,他们认为,心理咨询是现代人的生活,如果不咨询生活就不够现代。但有些人的观念仍然没有转变过来,对于整个有需求的人群来说,前者的数量还是不够的。 广东白云学院的何小雄院长坦言,虽然学校有专业的咨询老师和机构,但目前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同学不太多。有些学生不敢咨询,担心看了心理咨询门诊后,会被同学和老师认为“有病”;有的只知道心情不好,但不知道这就是抑郁、焦虑心理,不知应该寻求心理援助;也有学生不知道有这个渠道来解决心理问题。 在国外,看心理医生是很平常的事,80%的美国人会不定期去看心理医生,定期接受心理咨询服务的比例也达到30%。刘老师说,实际上,在心理精神疾病比例中,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只是极少数,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为焦虑症、强迫症等轻度心理疾病,只在20%左右,严重的精神病患者、心理变态只占10%以下。 据专家分析,我国总体的心理咨询行业还有待完善,经过系统训练具备从业资格的专业人员数量不足。在港台地区,每1000人就配备有1名专职心理人员。但是,大学生的观念正逐步转变,更为开放,他们勇于敞开心扉进行心理咨询,这是一个可喜的开端。 高校新举措: 多种形式提供“心灵鸡汤” 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为新生配备了“成长顾问”,每个宿舍一名,全程引导,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成长顾问”都是生科院06级学生中的优秀者,聘任后培训上岗。一入学就发名片给新生,负责跟踪联络07级一间宿舍的4名新生,新生可以随时拨打其电话。 广东白云学院则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对有心理疾病的同学重点辅导。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据了解,全国各高校都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心理咨询网络,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心灵鸡汤”: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定期心理检查等。 心理调节大法 注意转移调节 转移注意力在心理保健中是必不可少的,当你心绪不佳,有烦恼时,可以外出参加一些娱乐活动,换换环境,换个想法,因为新鲜刺激可以使人忘却不良的情绪。如果你能有意识地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对于调节情绪有特殊的意义。 合理宣泄调节 情绪有的可以升华,有的也不一定有必要升华,在适当的场合下,合理地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同样可以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因此要学会合理宣泄情绪,首先要注意情感宣泄的对象、地点、场合、方式等,切不可任意宣泄,无端迁怒于他人或他物,造成不良后果。 交往心理调节 交往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社会性需要,它不仅是利益和物质的交流,也是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因此当你心情不愉快时,不妨向同学向朋友倾诉一番,特别是向异性朋友倾诉,会产生良好的心理调节作用。美国心理学调查研究表明,所有的人在向异性倾诉中都可以获得比同性倾诉中高的解决抑郁的功效。
|
广州日报
编辑:钟文
|
|
烟台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烟台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烟台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烟台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烟台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烟台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烟台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烟台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