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缺失遍布各领域 小霞是一所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今年大学毕业,正在为找不到工作而着急。她发现,有的同学为了投用人单位所好,谎称自己发表了很多论文;有的同学从来不参加社会活动,简历中却成了社会活动积极分子;还有的同学考试时成绩一塌糊涂,简历里却是科科优秀。结果,善于“包装”自己的同学们一个个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对此,小霞觉得很茫然。为什么那些投机取巧的人反而占便宜? 带着小霞的疑问,记者采访了苏州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刘电芝教授。刘教授说,现在诚信缺失的现象确实很严重,而且是各个领域都有。在商业领域,公司不诚信现象更是比比皆是。很多情况下,人们对不诚信的行为已经是心照不宣。整个社会似乎面临着诚信危机。 原因:诚信者吃亏 刘教授说,导致社会诚信缺失的原因很多。首先是社会风气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偏移。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说,对于不良的行为和风气,默认就是鼓励。当不诚信的行为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而又无人制止时,就会形成一种风气。 其次,大多数人都是从周围人群中学习的,周围人的行为会对自己行为选择产生影响。有些地方出现“造假一条街”,就是因为某个企业使用了伪劣原料,周围的企业也跟着效仿。 第三,缺乏对不诚信行为的惩罚机制。诚信只是一种道德规范,不像法律一样,对人的行为有极强的约束力。试想,如果某个人不诚信的行为受到了惩罚,周围的人即使有不诚信的想法,也会尽量克制自己,防止此类情形的发生。 社会要建立诚信机制 那么,应该如何让社会恢复诚信呢?刘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首先应该对不诚信行为有惩戒机制。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道德从来都是从他律到自律的。要通过外在的压力,如法律、舆论来迫使人讲诚信,建立诚信体系,只要有违背的情形,就予以坚决惩罚。比如仿造学历的人,一经发现要记录在案,终生不得录取。在一些西方国家,个人的不诚信将会记入个人的诚信档案,成为一辈子都洗刷不掉的污点。有不诚信记录的人,在买房、购车、买保险时,都要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钱。目前国内也在推行个人签名制度,这样做正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将个人的诚信与自我标志牢牢捆绑在一起,增强人的自律性。其次,要让诚信观念根植在每个人的内心中。要让人们从人格特征和内心需要,自发地去讲诚信,认为讲诚信是符合自己的身心发展需要的。如果一个人整天撒谎,不讲信用,那么,他必然生活在紧张之中。这种生存状态,哪里有健康可言?诚信,是人的精神的崇高境界,每个人内心都有追求崇高的需要,只要对破坏诚信的行为严厉追究,人们就会恢复对诚信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