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社会本位论主张,在确定教育目的时,应根据()来确定 A.个人需要B.个人需要为主,但也应考虑社会需要 C.社会需要D.社会需要为主,但也应考虑个人需要 2.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原因主要是() A.社会的进步B.旧式劳动分工 C.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D.生产力的发展 3.我国以美国学制为蓝本,第一次把中小学的规定为“六三三”制的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4.()主张,学生应尽可能多地参与到社会中去 A.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B.存在主义主义课程论 C.经验主义课程论D.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5.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作用也是() A.美育B.体育 C.智育D.德育 6.下列有关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说法不恰当的是() A.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B.主要为生产劳动服务 C.已经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D.教育手段比较原始 7.同是资本主义的英国和法国,由于()的不同,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教育特色。 A.文化价值观B.自然环境 C.政治需要D.社会生产 8.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要(),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A.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B.实施素质教育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9.二十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总目标中的“两基”是指() A.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B.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和义务教育 D.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 10.构成课的核心部分是() A.组织教学B.检查复习 C.讲授新课D.布置作业 11.列宁指出,学校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完全且只能由()来决定 A.教育行政部门B.教学人员 C.校长D.学生 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知识、情感、意志 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3、活动课程论与学科课程论的根本分歧在于,它认为课程应该以()为中心。 A.经验B.活动C.儿童D.社会 14、教育的领导权决定于()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传统D.人口状况 15.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端并且被视为欧洲“新学校”的典范的学校是() A.儿童之家B.罗歇斯学校 C.乡村教育之家D.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