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厨师杜竹林:扎根高原16载 以初心谱写奉献之歌

2024-08-23 16:01:31 来源: 大众网 作者: 闫嘉昕

  大众网记者 孙毅 闫嘉昕 聂拉木报道

  单就工作内容而言,援藏厨师杜竹林的工作并不复杂:备菜、炒菜,做好一天三顿饭,做好餐饮保障;但从工作地点和时间跨度上来说,他的工作很不简单:扎根雪域高原聂拉木16年,先后服务6批援藏工作组,从无差错。

  从小杜到老杜,十余年间,杜竹林坚守岗位,把青春和热情倾注到这片土地,以默默奉献诠释一名党员的胸怀。

  一位普通人能做出怎样的贡献?杜竹林用他的实际行动做出回答。

  常怀匠心 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工作

  回忆起当初进藏的情形,杜竹林至今记忆犹新。

  2008年初,为解决工作组饮食不习惯的问题,烟台第五批援藏工作组想寻找一名烟台厨师共同进藏。

  当年杜竹林34岁,已经是一名成熟的鲁菜厨师。而聂拉木当地条件很艰苦,距离烟台也很远,去不去?

  没有过多思索,杜竹林便答应了下来,“援藏干部能不怕艰苦,我也不怕。能让家乡的干部吃上家乡菜,不为吃饭发愁,就值得!”

  抱着这样朴素的念头,杜竹林和第五批援藏工作组一起奔赴聂拉木。

  尽管已经做好思想准备,但进藏后杜竹林才真正感受到聂拉木的艰苦。驻地环境偏远简陋,从拉萨到聂拉木,要走十几个小时的路程;高原反应引发头痛和呼吸困难让他整夜难以入睡。但第二天一大早,杜竹林就按原日程安排开始工作。

  “我来就是做后勤保障的,饭都吃不上,援藏干部们怎么开展工作?”面对困难,山东汉子杜竹林用坚韧和毅力做出回应。

  2010年之前,受交通情况影响,聂拉木物资相对匮乏。整个县城就一两个小超市,肉类多是冷冻品,菜更是稀罕物。当时聂拉木的蔬菜要从拉萨批发,经过长途颠簸,叶类蔬菜很难保持新鲜。“冬天菜容易冻坏,夏天保质期更短,经常吃的就是土豆、豆芽、莴苣、花菜这些。要把饭做好,真不容易。”杜竹林说。

  因为高原气压低,做饭方式也和烟台不一样,高压锅成了常用工具,做饭至今用的是液化气罐。

  简陋的条件下,怎么才能让援藏干部吃饱吃好?杜竹林没少费心琢磨。

  菜品种类少,就从做法上弥补。杜竹林有一个本子,会提前一周甚至半个月列出菜谱,同样的蔬菜通过不同做法变换口味,蔬菜和肉类也可以变着花样搭配。主食方面,也是馒头、米饭、面条轮换着来,不定期包饺子和包子改善伙食。

  对每一批援藏工作组的成员,杜竹林都细心关注,谁喜欢吃什么,谁不能吃什么,在杜竹林这里都有一本账。

  一日三餐的三个时间点就是杜竹林的作战时间表,厨房就是他的战斗基地。十几年来,从小杜干到老杜,杜竹林锚定自己的岗位,扎扎实实做好工作,严把每一个环节,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一批批援藏工作组家一般的氛围,离不开杜竹林的奉献与付出。

  坚守初心 扎根高原16年无悔奉献

  最初进藏时,杜竹林打算跟随第五批援藏工作组一起,服务3年。但第五批援藏工作组返程时,杜竹林却犹豫了。

  自己走了,新一批援藏干部来了聂拉木,吃不好怎么办?要不,再留三年吧。和援藏工作组领队沟通后,杜竹林决定在聂拉木再干三年。就这样,从一个三年到六个三年,杜竹林把聂拉木变成了故乡,而故乡却成了远方!

  扎根聂拉木十几年,杜竹林用心服务好一批一批的援藏干部,和援藏干部成了家人,同时他也从援藏干部们身上感受到为人民服务的深切含义。

  聂拉木条件艰苦,援藏干部们却不叫苦、不叫累,围绕聂拉木实际情况,在产业、民生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成绩。他们的作风深深感染了杜竹林。

  2015年尼泊尔大地震,聂拉木县也深受影响。援藏工作组紧急参与抗震救灾,杜竹林也跟随工作组前往。在危险的现场,援藏工作组成员不畏艰险,在军警地有关领导协助下,仅用半小时选定了8个相对安全地带,紧急疏散、转移4000余名群众。

  在这样一项项工作、一件件实事中,杜竹林深切感受到援藏干部的艰辛、体会到党员的使命担当。

  “我也要入党,为援藏工作出一份力!”2016年,杜竹林找到第七批援藏工作组领导,提出入党的想法。

  2017年1月,杜竹林光荣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入党后的杜竹林,更有归属感,信念更加坚定,对未来工作和生活也更有目标。他积极参加主题党日活动,学理论、上党课,在不断精进专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用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做好当下工作,做好未来规划。

  在一批批的援藏工作组成员眼中,杜竹林的拼是出了名的。

  进藏十六年来,除了每年春节假期回烟台,在聂拉木期间,杜竹林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工作,没有一天请假,没有一天缺勤。

  聂拉木的水是高山融雪,虽甘甜却水质偏硬,长期饮用容易结石。常年呆在聂拉木,杜竹林患上了结石。工作组成员多次劝他回烟台治疗,他想着自己休假,就影响到餐饮保障,一直坚持到2014年,才趁过年休假回烟台时做了手术。简单休养后,又和工作组一起返回聂拉木。

  为什么这么拼?杜竹林的回答很简单:“来了聂拉木,我就是援藏一分子。工作组的成员拼,我就和他们一起拼。”

  疫情期间,由于山东省、烟台市组建疫情防控团队入藏,餐饮保障压力骤增,每顿饭要供应70-80人左右的伙食。而由于防控原因,食材运输时间也拉长。面对繁重紧张的任务,杜竹林迎难而上,全面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饮食服务保障,在构筑好安全防线的同时,做好细节服务,圆满完成保障任务。

  除做好本职工作外,杜竹林也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在得知一个藏族儿童患白血病的消息后,他毫不犹豫地捐助了500元钱,“钱不多,但我希望也为孩子们贡献我的一份力量,希望聂拉木的孩子们都平安健康。”

  坚定信心 为聂拉木发展一直干下去

  聂拉木县城面积不大,一条主干道从头走到尾,也不过十几分钟。绕聂拉木县城一圈,步行也就四十分钟。

  聂拉木也很广阔,森林、雪山、草原,都让杜竹林深深爱上了这里。

  聂拉木县城面积不大,一条主干道从头走到尾,也不过十几分钟。绕聂拉木县城一圈,步行也就四十分钟。

  聂拉木也很广阔,森林、雪山、草原,都让杜竹林深深爱上了这里。

  扎根聂拉木十几年,杜竹林真切感受到了聂拉木的变化。

  刚来的时候交通不便,物资缺乏,住宿条件简陋,冬季还经常停水停电、大雪封门。如今,在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的努力下,聂拉木有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有了更甘甜、健康的饮用水。建起了蔬菜大棚,做起了旅游开发……作为一名“新聂拉木人”,杜竹林与有荣焉。

  工作上无私奉献,生活上杜竹林对家人却多有歉疚。

  2008年进藏时,他的女儿才4岁。十多年来,他每年只能回家一趟,早年通信情况不佳,一个星期才能打一次电话,还经常无法接通。平时家里有什么事,都是妻子在打理照顾。虽然辛苦忙碌,但家里人都很支持他的工作。他妻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家里不用你操心,你忙好你的事就行。”

  正是这份支持,坚定了他继续扎根雪域、服务高原的念头。

  现在工作组的餐饮保障上,除了杜竹林,还有两位当地群众帮厨。杜竹林在提升自身技术的同时,也致力于做好传帮带工作,把自己的技术传授出去。

  聂拉木很美也很艰苦,但对很多援藏干部来说,留在记忆里的却都是聂拉木的美和发展。杜竹林也是如此。

  “我真的很喜欢聂拉木。只要组织上需要,我就会一直干下去,直到干不动为止。”谈及未来,杜竹林这样说。

初审编辑:孙毅

责任编辑:李波

相关新闻